河北省2020年高一化学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0题;共60分)1. (3分) (2018高二上·宁波期中) 仪器名称为“烧瓶”的是()A .B .C .D .2. (3分) (2018高二上·普兰期中) 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氧化镁用作耐火材料B . Na2O常用于潜水艇或呼吸面具的供氧剂C . 明矾溶于水形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D . FeCl3溶液可用于刻制印刷铜电路板3. (3分) (2019高一上·哈尔滨期末)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铁合金的是()A . 不锈钢B . 生铁D . 氧化铁4. (3分) (2018高二下·诸暨期中) 下列有关SO2的性质及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 SO2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H2SO4B . SO2可用于漂白纸浆和草帽辫C . 通常状况下,SO2是无色、无味、易液化的气体D . SO2具有还原性,不能用浓硫酸干燥,一般用碱石灰干燥5. (3分) (2018高二上·衡阳期中) 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 . 石油、煤都是混合物B . 甲烷、二氧化碳都是有机物C . 淀粉、水、酒精都是营养素D . HCl、H2SO4.、NH3都是酸6. (3分) (2018高二上·大庆期中) 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但其水溶液能导电的是()A . 乙醇B . NaOHC . NH3D . 盐酸7. (3分) (2018高一上·长春月考) 50 mL物质的量浓度为4.4 mol·L-1 ,密度为1.24 g·mL-1的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A . 35%B . 70%D . 0.035%8. (3分)已知:KClO3+6HCl(浓)=KCl+3Cl2↑+3H2O、如图所示,将少量试剂分别放入培养皿中的相应位置,实验时将浓盐酸滴在KClO3晶体上,并用表面皿盖好、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 淀粉KI溶液中变蓝,说明Cl2具有氧化性B . 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说明Cl2具有酸性C . 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Cl2具有漂白性D . 滴有KSCN的FeCl2溶液变红,说明Cl2具有还原性9. (3分) (2016高一上·秦安期中)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A . CaCO3+2H+=Ca2++CO2↑+H2OB . 2Fe2++Cl2=2Fe3++2Cl﹣C . HCO3﹣+H+=CO2↑+H2OD . H++OH﹣=H2O10. (3分) (2016高一上·歙县期中) 下列说法都正确的一组是()①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时,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②等体积、等密度的CO和N2含有相同分子数③浓度均为0.1mol/L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导电性不变④1mol某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该气体所处的状况一定是标准状况⑤胶体可以稳定存在的原因是胶体带电.A . ①②③B . 仅②C . ②④⑤D . ②⑤11. (3分)为了检验自来水中Cl-的存在,最好选用下列试剂中的()A . 石蕊试液B . 四氯化碳C . 硝酸银溶液和稀盐酸D . 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12. (3分)已知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顺序为SO32﹣>I﹣>Fe2+>Br﹣>Cl﹣,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A . 2Fe3++SO32﹣+H2O→2Fe2++SO42﹣+2H+B . I2+SO32﹣+H2O→SO42﹣+2I﹣+2H+C . 2Fe2++I2→2Fe3++2I﹣D . Br2+SO32﹣+H2O→SO42﹣+2Br﹣+2H+13. (3分) (2017高二上·茂名期中) 在下列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加热蒸干后不能观察到固体物质的是()A . Ca(OH)2溶液B . 氨水C . Na2SO3溶液D . KCl溶液14. (3分) (2016高二上·株洲开学考) 硫酸亚铁铵[(NH4)2Fe(SO4)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 Na+、Fe3+、NO3﹣、Cl2都可在该物质的溶液中大量共存B . 向0.1mo1/L该物质的溶液中清加0.1mo1/L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逐滴加入NaOH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C . 检验该物质中Fe2+是否变质的方法是向该物质的溶液中滴入几滴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色D . 向该物质的溶液中摘加Ba(OH)2溶液,恰好使SO42﹣完全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Fe2++2SO42﹣+3Ba2++2OH ﹣═2BaSO4↓+Fe(OH)2↓15. (3分) (2018高一上·安平期末) 工业上曾经通过反应“3Fe+4NaOH= Fe3O4+2H2↑+4Na↑”生产金属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 用磁铁可以将Fe与Fe3O4分离B . 将生成的气体在空气中冷却可获得钠C . 该反应中的氧化剂NaOHD . 每生成22.4LH2 ,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4×6.02×102316. (3分)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 . 除去铜粉中混有的铁:加足量稀硝酸,过滤B . 除去N2中少量的CO2通过足量灼热的CuO粉末C . 除去CO2中的少量的HCl:通过足量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D . 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CaCl2:加适量Na2CO3溶液,过滤18. (3分) (2017高一上·夷陵期末) 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常温常压下,22.4LH2O中含有分子数为NAB . 常温常压下,28gCO和N2的混合物所含的质子数为14NAC . 1molCl2分别与足量的铁或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数均为2NAD . 常温下,1mol/L Na2CO3溶液中阴离子总数等于NA19. (3分) (2018高一下·烟台开学考)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 22.4LO2中一定含有NA个氧分子B . 1mol/LNaCl的溶液中一定含有2NA个离子C . 2.3g金属钠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转移0.1NA个电子D . 4g氦气含有0.5NA个氦分子20. (3分) (2019高二下·浙江期末) 某强酸性溶液X中仅含H+、NH4+、Al3+、Ba2+、Fe2+、Fe3+、CO32-、SO32-、SO42-、Cl-、NO3-中的一种或几种(忽略水的电离和离子的水解),取该溶液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如下:下列有关推断合理的是()A . 根据上述连续实验不能确定溶液X中是否含有Fe3+B . 沉淀H为Al(OH)3、BaCO3的混合物C . 溶液中一定含有H+、Al3+、NH4+、Fe2+、SO42-、Cl-D . 若溶液X为100 mL,产生的气体A为112 mL(标况),则X中c(Fe2+)=0.05mol·L-1二、填空题 (共2题;共22分)21. (10分)某化学学习小组为探究SO2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无明显现象,将溶有SO2的BaCl2溶液分成两等份。
其中一份加入NaOH溶液,出现白色沉淀A;另一份通入少量Cl2 ,产生白色沉淀B。
试回答下列问题:①若不考虑SO2与水的反应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可能是“不反应”,也可能是“反应但无现象”。
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
②沉淀A的化学式为________,该沉淀能否溶于稀盐酸?________。
③写出生成沉淀B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④生成2.33 g沉淀B,需消耗标准状况下的Cl2________mL。
22. (12分)现有一定量含有Na2O杂质的Na2O2试样.(可供选用的反应物只有CaCO3固体,6mol•L﹣1盐酸和蒸馏水)(一)请从如图中选用适当的实验装置,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测定Na2O2试样的纯度.请填写下列空白:(1)写出实验中Na2O2和Na2O分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应选用的装置是(只要求写出图中装置的标号)________(3)所选用装置的连接顺序应是(填各接口的字母;连接胶管省略)________(二)由题中所提供的药品和装置,还可通过另一种方法来测定试样中过氧化钠的纯度(1)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 ,连接顺序应是:________ .(2)装置⑧的作用是________ ,装置②的作用是________ ,装置⑦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 .(3)装置⑥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4)若开始时测得样品的质量为2.0g,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气体的体积为224mL(标准状况),计算出试样中Na2O2的纯度为: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共1题;共18分)23. (18分)回答下列问题.(1)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2)试用如图所列各种装置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上述反应所产生的各种产物.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产物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是(填装置的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①中A瓶的溶液褪色c瓶的溶液不褪色.A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B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C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4)装置②中所装的固体药品是________,可验证的产物是________;(5)装置③中所盛溶液是________,可以验证的产物是________,可证明该产物存在的现象是_______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20题;共60分)1-1、2-1、3-1、4、答案:略5-1、6-1、7-1、8、答案:略9-1、10-1、11、答案:略12-1、13-1、14-1、15、答案:略16-1、18-1、19-1、20-1、二、填空题 (共2题;共22分) 21-1、22-1、三、实验探究题 (共1题;共18分) 23-1、23-2、23-3、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