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句子训练:修改病句,了解句子类型,进行句子转换训练。
2.运用一些基本的修辞手法; 3.掌握和正确运用基本的标点符号;4.小升初面试支招(二)。
[成语万花筒]请在下面括号内填上一种动物名称,组成成语。
试一试,你准行。
为( )作伥 画( )添足 攀( )附凤 狡( )三窟闻( )起舞 亡( )补牢 ( )口余生 ( )急跳墙( )肠小道 指鹿为( ) ( )毛蒜皮 ( )目寸光【参考答案】为虎作伥 画蛇添足 攀龙附凤 狡兔三窟 闻鸡起舞 亡羊补牢 虎口余生 狗急跳墙羊肠小道 指鹿为马 鸡毛蒜皮 鼠目寸光[文常小贴士]1.文坛上的“父子兵”:中国文坛上,很多著名的文学家都是家学渊源,更有一家父子,兄弟都是斐声文坛的大家。
比如,三国时期的“三曹”: 曹操(父)、曹丕(兄)、曹植(弟)宋朝的“三苏”:苏洵(父)、苏轼(兄)、苏辙(弟)2.唐宋八大家指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3.唐初四杰:骆宾王、王勃、杨炯、卢照邻。
本讲重点在于对句子、标点进行系统梳理及强化训练,[方法导引]环节提供了一些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结合例题讲解这些方法和技巧,要求学生记笔记。
[实战演练]环节提供了一些经典例题,教师引导学生解答例题,并讲解相关解题方法和技巧。
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可以补充相关例题。
[牛刀小试]环节提供一些例题,让学生自己答题,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实际解题的过程中巩固方法,运讲义使用参考 第2讲固本夯实强基础(二)用答题技巧。
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可以补充相关例题。
[小升初面试支招]选取了一些重点学校历年面试真题,请教师课上花几分钟时间给学生讲一讲,让学生了解面试题目,提前做好准备。
(教师专用,学生讲义上没有这部分内容。
教师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记笔记。
)一、标点符号。
常用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1.句号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
使用句号时,应注意:⑴凡能独立成句、意思完整的句子,应用句号点断。
⑵书名或篇名与标题和章节题目的末了不用句号。
2.问号表示疑问句末尾的停顿。
疑问句包括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反问句)。
使用问号时,应注意:⑴有些句子中虽有疑问代词或疑问格式,但整句不是疑问语气,不能用问号。
如:我不知道他最近在学什么。
⑵在选择问句中,问号只能放在句末。
如:你是去学校还是直接回家?连续发问时,每句话末尾用问号。
⑶主谓倒装的疑问句,问号放在句末。
如:怎么了,你?3.叹号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
使用叹号时,应注意:⑴叹号用来表示强烈的感情,如惊喜、赞叹、愤怒、请求、命令、祈使、悲伤、惧怕等,只要是抒发强烈感情的语言,句末均用叹号。
⑵反问句如感叹语气强烈,可用叹号。
如:我哪里比得上他呀!4.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使用顿号时,应注意下列情况不用顿号:⑴表示概数的地方,如:“十二三岁”“三四个”之类,不用顿号;⑵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及”等连词时;⑶在没有明显停顿的并列词语间,如“工农兵”;⑷并列短语作谓语、补语时,其间的停顿用逗号不用顿号。
5.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
使用逗号时,应注意:⑴主语部分较长,或为了突出强调主语,用逗号;⑵较长的主谓短语作宾语时,宾语前用逗号;⑶句首状语、插入语之后,复指成分之间,用逗号;⑷倒装句子成分之间用逗号,如主谓倒装,状语、定语后置句。
6.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使用分号时,应注意区别分号和逗号的不同之处。
分号和逗号都可以用于分句之间,不同之处在于分号常常用在并列分句之间。
它表示的停顿大于逗号。
其他分句只要分句内部已经用了逗号,分句之间就得用分号。
分号的作用主要是使各分句间的层次清楚。
7.使用省略号时应注意以下问题:⑴用了“等”、“等等”就不能再用省略号。
(省略号和“等”、“等等”有不同,省略号表示的可以是各种需要省略的,而后者只能是类似的词语或意思。
)⑵要正确处理省略号前后的点号问题:一是省略号前是个完整的句子的,省略号前应使用句末标点,表示省略的是句子;二是省略号前不是完整句子的,省略号前一般不用点号,表示省略的是词语、短语;三是省略号后一般不用标点。
⑶如果省略的是一大段或几段文字,就用十二个圆点表示,单独成行,不顶格。
二、句式转换。
句式变换是综合性很强的语言运用题,此类题目一般都是以主观题形式出现,根据要求不同,大致可分两种形式。
一是明确规定将句子改变成某种句型。
二是不提供变换的句型,但提供了变换句子开头的词或短语。
各种句式的转换,须遵循以下原则:①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②不能混淆句式分类的界限;③要体会语意,把握语境,恰当地转换。
㈠主动句变被动句。
主动句变被动句,只要把“把”字后的受动者,即“把”带的宾语提到主语的位置上,将“把”改为“被”即可。
被动句变主动句,只要将“被”字带的宾语提放到主语位置上,将受动者放到动词后面,去掉“被”字即可。
如:⑴他把大青虫碾死了。
(主动句)⑵大青虫被他碾死了。
(被动句)㈡反问句和陈述句的变换。
反问句比陈述句更加肯定有力,既能强调,又能表达强烈的感情。
反问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有否定词的,另一种是没有否定词的。
变换的方法是:以句子通顺、意思不变为原则,动词前面有否定词的去掉否定词,动词前面没有否定词的要加上否定词,最后把问号改为句号。
陈述句变为反问句,则需要在相应的位置加上“难道”,还要加上否定词,如“不”,句末的句号要改成问号。
㈢直接引述改为间接转述。
做到“三改一不变”:1.改换人称,将对话中表示“谁”的人称代词(如“我”“你”“我们”等)改成“他”或“他们”。
2.改动标点,将冒号改成逗号,双引号去掉。
3.适当地调整词语,使语句通顺。
4.不改变句子的原意。
三、扩句和缩句。
㈠缩句缩句就是把句子中修饰、限制的词语去掉,保留句子的主干。
缩后的句子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成份和基本意思。
因此,否定词“不”不能去掉,一些专用名词也不能去掉。
缩句方法:缩句时,首先把句子分成“谁”“做什么”或是“什么”“怎么样”两部分;然后找出每部分的主干词语,最后去掉修饰的词语,把主干词语连成完整的句子。
㈡扩句扩句是缩句的逆过程,就是将简单的句子,加上合适的修饰词语,成为意思更加具体、生动的句子。
扩句要注意:扩句时首先要找出句子的主干词语,然后在主干词语前添上合适的修饰词语。
但原句的基本意思不能改变。
四、修改病句。
常见的语病有以下几种:1.用词不当。
包括词性误用、指代不明、褒贬不一、生造词语等。
例如:这件事真麻烦,班主任上蹿下跳,才解决了它。
分析:“上蹿下跳”是个贬义词,用在此处不当。
应改为:这件事真麻烦,班主任东奔西走,才解决了它。
2.搭配不当。
指句子中前后某些词语在意义上彼此不能搭配,或者是不符合语言习惯。
例如:他喜欢打篮球和足球。
分析:“打”与“足球”搭配不当。
应改为:他喜欢打篮球和踢足球。
3.句子成分残缺。
一个完整的句子至少应有两个部分:一部分指出要说明的对象“谁”或“什么”,另一部分指出说明对象“怎么样”或“是什么”。
如果少了其中任何一部分,句子就不完整了,即主要成分残缺。
例如:经过讨论,使我们明确了学习的重要性。
分析:“使”字淹没了主语,“经过讨论”这个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
应改为:经过讨论,我们明确了学习的重要性。
4.词序混乱。
多数情况下,句子里的词序是固定的。
词序一变,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
给词语安排顺序,一定要符合语言习惯,不能随意颠倒。
例如:同学们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有用之才。
分析:“将来”的位置不当,应放在“成为”之前。
应改为:同学们都希望自己将来成为有用之才。
5.前后矛盾。
有的句子前后表达的意思相矛盾,造成了语意不明。
例如:我断定他今天大概不会来了。
分析:“断定”表示肯定,“大概”表示猜测,这两个词自相矛盾。
应改为:我断定他今天不会来了。
或者是:我想他今天大概不会来了。
6.重复罗嗦。
句子的意思表达不够简洁,多个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这就重复罗嗦了。
例如:他看上去大约20岁左右。
分析:“大约”和“左右”都表示估计,应该任意删掉一个。
7.不合逻辑,不合事理。
有些句子概念使用错误,或者表达的意思不符合事理,也会造成病句。
例如: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分析:“世界上没有”,中国怎么会有呢?应该为:我国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万里长城。
8.关联词语使用不当。
例如:因为明天不下雨,我们就会去看望老师。
分析:“因为”应和“所以”搭配,“只要”应和“就”搭配,通过具体语境,我们判断此句应用“只要……就……”。
修改病句应注意以下几点:1.看到句子后反复读,凭语感和技巧查找病因,在读中检查修改得是否正确。
2.保持原意。
这是修改病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3.取最简单方案。
一个病句不止一种修改方案,这就要求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选择最简单的一种方案。
五、修辞。
在小升初的考试中,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有两种题型:一种是对修辞手法的辨识,如“下面各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下面句子中哪些是比喻句”等;另一种是运用修辞手法写句子,如“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各写一句话”,“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比喻句或者拟人句”等。
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地训练。
一、给下面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
1.语文老师开始念分数了刘洋89分张力82分陈静90分教室里安静极了2.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度尼西亚被称为千岛之国3.真是一个粗心大意的孩子他微微一笑露出了白亮的牙齿忽然又叹息一声唉谁又不是这样呢参考答案】1.:“,,……”。
2.——,“”。
3.“!”,,,“,?”【分析】我们在给句子加标点符号前,一定要读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句子的语气和结构,这样才能得知需要加哪些标点。
二、判断下面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要这样做?()2.我最喜欢的水果有苹果,西瓜,梨。
()3.你能说说这样做的目的吗?()4.听了爷爷的话,小刚说“他今后一定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5.“哇——”响亮的哭声打破了夜的宁静。
()6.他今天学了一首歌,歌名叫“我爱你,祖国”。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运用情况,完成此题,首先要读懂句意,读准句子的语气,在此基础上,再来辨别句子中标点使用有无错误。
三、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使它们表达不同的意思。
1.这条鱼不大好吃⑴⑵2.六(1)班打败了六(2)班夺得了冠军⑴⑵【参考答案】1.⑴这条鱼,不大好吃。
⑵这条鱼不大,好吃。
2.⑴六(1)班打败了,六(2)班夺得了冠军。
⑵六(1)班打败了六(2)班,夺得了冠军。
【分析】同一个句子,标点不同,表达的意思也是有区别的,或意思完全不同,或强调的重点不同。
答题的时候,要仔细揣摩,从句意上来思考怎样断句,怎样加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