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级中学历史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说课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1.doc

高级中学历史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说课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1.doc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说课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1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说课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电力的广泛运用;产业结构的变化;垄断组织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最终确立。

(2)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原因;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社会后果;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体系形成的过程的关系。

(3)运用:探讨垄断的影响;探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合作探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过程与影响。

(2)运用范例教学,培养学生找出知识比较点,分析问题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联系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让学生感悟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辨证认识人类发展道路上的成就与价值。

(2)启发学生认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著名论断的正确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的重要成就、特点及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垄断的作用★教学方法本节课应以新课标教学理念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能力及知识认知方法和观念的培养,注重培育学生探究性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同时注意积极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学习,养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观。

★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课同上一课一样,从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手段和生产形式的演进、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方式的变化三个方面阐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人类进程中的重大作用,需要学生体会科学与技术结合后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极大推动人类工业文明的发展。

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发展,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各种因素基本形成,人类社会迅速向现代化迈进。

在教学中,让学生感悟科学技术紧密结合,使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最终发展为第一生产力。

★教学过程及要点:导入新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期,主要能源是蒸汽,因此被称为"蒸汽时代",动力机是蒸汽机,以它为动力的交通工具是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

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社会面貌。

在它发生后一百多年,世界再次经历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生:19世纪中后期【合作探究1】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和条件:19世纪下半叶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1)政治前提:19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下来。

统治地位得以稳固的资产阶级,反过来又充分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各项政策,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2)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3)科学技术:19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理论重大突破如电磁理论、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如金属冶炼工艺的创新,为新的工业革命的形成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1870年以后,一些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这是近代以来科学技术上的第二次大突破,工业革命进入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4)市场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为新的工业革命准备了市场条件;(5)资本条件:大量积累的资本为工业集中和资本集中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也为新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资本。

这一切都为新工业革命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和化工技术的发展等方面。

在这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和美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合作探究2】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有资金、技术、市场、劳动力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资金、劳动力、技术、市场条件等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什么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资金来源于资本的原始积累,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资金来源于资本集中(垄断的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是工场手工业时代积累成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由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转化而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劳动力要求有自由的身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劳动者还要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英国有广大的海外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已经基本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人们的理念还是争取自由,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竞争的意识已经成为时尚。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1)电力的广泛使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成就;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①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

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②电动机的发明。

并出现了集中供电的发电厂,输电技术也日益完善。

③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的纷纷涌现。

④开创了近代电讯事业的新发展:1876年,定居美国波士顿的苏格兰人贝尔试通电话成功,爱迪生等人在贝尔发明的基础上做了改进,使电话通讯很快风行全球的许多国家。

1877年,美国建成了第一座电话交换台,随后,在巴黎、柏林、莫斯科等地业相继成立了电话局。

无线电的发明是在1888年,德国科学家赫兹发现了电磁波,利用这种电磁波,意大利人马可尼制出了无线电通讯设备,1899年,马可尼在英法之间发报成功,1901年,横越大西洋发报成功。

近代电讯事业的发展,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从此,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电力是一种优良而价廉的新能源。

它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由此进入“电气时代”。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推动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①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

不久,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也研制成功。

②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

19世纪末,新型的交通工具——汽车出现了。

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成功地制成了第一辆用汽油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1896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制造出他的第一辆四轮汽车。

与此同时,许多国家都开始建立汽车工业。

随后,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

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实现了人类翱翔天空的梦想,预告了交通运输新纪元的到来。

③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石油也像电力一样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新能源。

1870年,全世界开采的石油只有80万吨,到1900年猛增至2000万吨。

(3)化学工业的发展:①无机化学工业:用化学反应的方式开始从煤焦油中提炼氨、笨、等,用化学合成的方式,美国人发明了塑料,法国人发明了纤维,瑞典人发明了炸药等。

19世纪末的一系列发现,开创了现代无机化学: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铀的放射性;1897年汤姆逊发现电子;1898年,居里夫妇发现钋和镭的放射性。

20世纪初卢瑟福和玻尔提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所组成的结构模型,改变了道尔顿原子学说的原子不可再分的观念。

②有机化学工业:有机合成方面主要研究从较简单的化合物或元素经化学反应合成有机化合物。

19世纪30年代合成了尿素;40年代合成了乙酸。

随后陆续合成了葡萄糖酸、柠檬酸、琥珀酸、苹果酸等一系列有机酸;19世纪后半叶合成了多种染料;20世纪40年代合成了滴滴涕和有机磷杀虫剂、有机硫杀菌剂、除草剂等农药;20世纪初,合成了606药剂,30~40年代,合成了一千多种磺胺类化合物,其中有些可用作药物。

化学工业的发展极大的改变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4)钢铁工业——“钢铁时代”由于炼钢技术的改进,钢产量大幅度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钢材取代原来的木材和铁。

新的技术革命也推动了老工业部门的发展,最突出的是钢铁工业。

19世纪上半叶,由于房屋结构和铁路的需要,熟铁和铸铁的产量提高极快,但钢的产量裹足不前。

英国是当时世界上钢产量最多的国家,1850年年产量不过6万吨,同年它的铁产量却达到250万吨。

由于冶炼工艺的限制,钢产量不高,价格昂贵,其用途局限于工具和仪表。

19世纪下半叶,由于西门子、托马斯等人在钢铁冶炼技术方面的贡献,钢得以大量生产且质量大幅度提高,因而逐渐代替熟铁,作为机械制造、铁路建设、房屋桥梁建筑等方面的新材料而风行全球。

钢铁工业的发展如日中天,导致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直线上升,史称“钢铁时代”。

【合作探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同第一次工业革命一样,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但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又具有一些新的特点。

引导学生从与科学技术结合的程度、产业结构侧重以及广度及深度等角度对两次工业革命进行对比,由此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这些工匠并不具备科学理论知识,因此,这一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比如,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是个织工,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者阿克莱特是个钟表匠。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第二,第一次工业革命揭开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序幕,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将工业化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的重点是发展轻工业,主要任务是在以纺织工业为代表的轻工业部门中,用机器代替手工生产,实现了手工工场制度向工厂制的过渡。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以重工业为重点的新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改造、扩大和创新重工业的各个部门。

第三,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

在英国的带动下,其他国家也开始了工业革命,但发展进程相对缓慢。

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这一时期,英国虽然仍有一些重要发明,但是,新的技术和发明已超出一国的范围,其中有不少出现于德国、美国,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二、垄断组织的出现:1、垄断组织出现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1)诞生了一批新兴工业: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

(2)推动了传统工业部门的巨大进步:如纺织、钢铁及造船等。

(3)兴起了重化工业:重化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对资本的需求日益庞大,生产的社会化趋势也日益加强。

(4)资产阶级着手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调整生产组织形式:目的: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更多的利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