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的传病害虫

常见的传病害虫

常见的传病害虫---褐家鼠新闻来源:点击数:564 更新时间:2010-7-28 18:23:29 收藏此页虫害识别:褐家鼠属啮齿目鼠科,也称大家鼠、沟鼠、挪威鼠等。

褐家鼠是家栖鼠中较大的一种,体长150~250毫米,体重220~280克。

尾明显短于体长,尾毛稀疏,尾上环状鳞片清晰可见。

耳短而厚,向前翻不到眼睛。

后足长35-45mm。

雌鼠乳头6对。

该鼠毛色有变,与其年龄、栖息环境有一定的关系,通常幼年鼠较成年鼠颜色深。

多数体背毛色多呈棕褐色或灰褐色,毛基深灰色,毛尖深棕色。

头部和背中央毛色较深,并杂有部分全黑色长毛。

体侧毛颜色略浅,腹毛灰白色,与体侧毛色有明显的分界。

生活习性:褐家鼠栖息场所广泛,为家、野两栖鼠种,有迁移习性。

以室内为主,其次为室外和近村农田。

室内主要在屋角、墙根、厨房、仓库、地下道、垃圾堆等杂乱无章的隐蔽处营穴。

室外则在柴草垛、乱石堆、墙根、阴沟边、田埂、坟头等处打洞穴居。

褐家鼠食性广而杂,凡是人类所用食物,它都可以取食。

嗜食肉类物品及含水分较多的苹果等果品,并喜欢饮水,粮食类食品中喜食小麦、大米等。

褐家鼠的野栖种群还有储量习性。

褐家鼠属昼夜活动型,以夜间活动为主。

褐家鼠的活动高峰期为16~20时与黎明前。

褐家鼠行动敏捷,嗅觉与触觉都很灵敏,但视力差,记忆力强,警惕性高,多沿墙根、壁角行走,行动小心谨慎,对环境的改变十分敏感,遇见异物即起疑心,多走熟路,,遇到干扰立即隐蔽。

褐家鼠在一年中的活动受气候和食物的影响,一般在春、秋季出洞较频繁,盛夏和严冬相对偏少,但无冬眠现象。

繁殖特征:褐家鼠繁殖力强,一年可产6~8胎。

孕期3周左右,每胎产仔7~10只,多达15只。

其繁殖期从1月下旬开始,到12月上旬结束,历时320天,12月中旬到1月中旬为滞育期。

幼鼠产下后3个月左右即达到性成熟,寿命2年左右。

危害:是我国主要害鼠之一,污染糟蹋大量粮食、饲料,播种后盗食种子,另外经常咬坏家具、物器、文物、书籍,甚至咬伤人类。

褐家鼠能传染鼠疫、布鲁菌病、蝉传立克次体病、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10余种流行病。

防御方法冬春季是该鼠防治的最佳时期,对减轻全年鼠患有重要作用。

在灭鼠方法上,应以药物灭鼠为主,辅以人工诱杀和器械灭鼠。

灭鼠药剂以敌鼠钠盐、溴敌隆等慢性抗凝血杀鼠剂饱和投饵效果最好,而且要大范围内连片统一进行,效果很好。

在突击灭鼠后,要采取有效措施长期巩固,常抓不懈,才能达到最终控制的目的。

食用贮品常见害虫---玉米象新闻来源:点击数:291 更新时间:2010-7-28 18:25:23 收藏此页玉米象卵:椭圆形,长约0.65-0.70mm,宽约0.28-0.29mm,乳白色.半透明.下端稍圆大,上端逐渐狭小,上端着生帽状圆形小隆起;谷象的卵与其相似。

玉米象幼虫:体长2.5-3.0mm,乳白色,体多横皱,背面隆起,腹面平坦,全体肥大粗短,略呈半球形.无足.头小,淡褐色,略呈楔形.谷象幼虫与其相似。

玉米象蛹:体长3.5-4.0mm,椭圆形,乳白色至褐色.头部圆形,喙状部伸达中足基节.前胸背板上有小突起8对,其上各生1根褐色刚毛.腹部10节,腹末有肉刺1对玉米象成虫:体长3-4mm,身体圆筒形,赤褐色至黑褐色。

喙前伸成象鼻状;两鞘翅肩部及近端部各有橙黄褐色或赤褐色近圆形斑一个。

雄虫阳茎的背面扁平,有2条明显的纵陷痕,陷痕间有一纵隆线。

生活习性:成虫有假死性,善攀缘,能飞翔,既能在室内繁殖,又能在田间繁防御方法殖。

成虫食性较广,更喜食种子的胚。

幼虫喜欢胚乳,终生蛀蚀于种子内或以块状、粒状物品为食,其损害主要是由幼虫造成的。

玉米象在25-30℃及任何湿度下,羽化后立即交配。

幼虫共4龄,在含水量14%的谷类中,温度低于15℃或高于34℃时,玉米象发育完全停止。

在温度28-30℃、相对湿度75-90%,谷物含水量13-18%时,最适宜玉米象发育。

在13℃时,雌虫停止产卵。

产卵谷物的最低水含量为10%。

繁殖特征:危害:玉米象是我国头号贮粮害虫,为害各种谷类及其种子、薯类以及干果、药材等。

食性广,分布又很普通,所以损害及其严重。

常见的传病害虫---粉尘螨新闻来源:点击数:489 更新时间:2010-7-28 18:22:09 收藏此页成虫体长约260-360微米,圆形,背沟不明显,胛外毛比胛内毛长4倍以上,雌雄两性均无顶毛。

躯体末端有2对刚毛。

生活习性:生活在褥垫的灰屑和饲料、酵母、谷物尘屑中。

繁殖特征:在室温20℃和相对湿度75%的条件下,卵期6-8天,未受精的雌螨不产卵。

一般来说,尘螨可以多次交配,交配后每天产卵1-2个,至少可产卵30天。

危害:粉尘螨与人类气喘病有关。

粉尘螨是人类过敏性气喘病的患病原因。

防御方法1. 搞好环境卫生,居室要通风、干燥、堵塞、填补墙洞和地面缝隙,以免螨在其中藏匿。

2. 螨常寄生于老鼠的耳廓内,因此必须大力灭鼠,打断螨的主要传播媒介。

3. 要经常保持床上用品的清洁卫生,床单、被褥、枕头等需经常在阳光下曝晒,这样可以杀死和减少床上尘螨的数量;新买回来和第二年再用的草席,一定要用清水反复擦拭几遍,再用热水烫或在烈日下曝晒2-3小时方可使用;不用的草席、棉絮等,一定要晒干,并用纸或塑料、布包裹,撒点樟脑丸等驱虫剂,至于干燥处。

4. 贮藏食糖须保持干燥,避免螨类发生。

5. 家中贮藏的补品、干果之类,要经常经阳光晒4-5小时,待阴凉后再密封放置在陶、瓷器皿中保存,可获得良好防螨效果。

参茸等补品常见害虫---锯谷盗新闻来源:点击数:610 更新时间:2010-7-28 18:41:17 收藏此页成虫扁长椭圆形,深褐色,长2-3.5mm,体上被黄褐色密的细毛。

头部大三角形,复眼黑色突出,触角棒状11节;前胸背板长卵形,中间有3条纵隆脊,两侧缘各生6个锯齿突;鞘翅长,两侧近平行,后端圆;翅面上有纵刻点列及4条纵脊,雄虫后足腿节下侧有1个尖齿。

幼虫扁平细长,体长3—4mm,灰白色,触角与头等长,3节,第3节长度为第2节二倍,胸足3对,胸部各节的背面两侧均生1暗褐色近方形斑,腹部各节背面中间横列褐色半圆形至椭圆形斑。

生活习性:每年发生2-5代,以成虫在仓库内外缝隙、砖石下或树缝中越冬。

翌春又返回仓库内,寿命3年以上,成虫活泼,喜群聚,喜把卵产在缝隙处或碎屑中,每雌产卵量数十粒至300粒,发育适温30-35℃。

当仓库内相对湿度90%左右,气温35℃时18天即可完成1代,30℃21天,25℃则需30天,锯谷盗的耐寒力较强。

繁殖特征:危害:锯谷盗对对所有动植物贮藏品几乎无不为害。

它对高、低温的抵抗力以及对熏蒸药剂的抵抗力都很强,是我国首屈一指的重要仓虫。

防御方法由于补品及中药材都是食用品,不能随意接触化学药剂。

因此,防重于制根本的措施。

一、密封贮藏 1. 红枣、黑枣、桂圆、核桃、银耳等短时期贮存的补品,可用塑料袋包装,将袋口对折后,用绳扎紧,密封贮藏。

2. 人参、鹿茸、参三七、天麻、阿胶、当归、黄芪等较长时期贮存的补品,除上述方法密封外,还要存放在密封的容器内(如瓷罐、饼干箱等)进行双密封,容器底部再放1.0公斤生石灰,保持干燥。

二、日光曝晒三、除虫措施 1. 一旦发现补品被害,应将被害部分完全削除,或将隐藏在深处的幼虫完全剔出,然后将可食部分尽快吃掉或保存在低温环境中。

2. 药材仓库(或药店小仓库)受害严重而保管量大时,可用磷化氢或环氧乙烷熏蒸。

参茸等补品常见害虫---药材甲新闻来源:点击数:671 更新时间:2010-7-28 18:40:46 收藏此页成虫身体长椭圆形,长约3毫米,红褐色至深栗色。

头生在前胸下面,背面不能见。

前胸背板高凸,帽状。

复眼大,黑褐色。

触角11节,末端3节扁平,呈三角形。

鞘翅上的刻点明显,并排列成纵行。

卵椭圆形,乳白色,长约3毫米。

蛹长椭圆形,长约4毫米,乳白色。

触角形状与成虫相似,末端3节扁平。

生活习性:1.栖息场地和习性药材甲是一种世界性的储藏物害虫,食性相当复杂,但主要危害谷物、油料、薯干和药材等储藏物品,也能危害图书,档案等物品。

药材甲发育为成虫之后,要在蛹室(茧)内停留约一个星期,然后破蛹室而出。

2.生活周及各发育阶段的形态在温度22℃和相对湿度70%条件下,完成其生活周约需80天。

每一雌虫一生能产卵约100粒,产卵期可持续6天。

3.卵成虫从蛹室里钻出来后不久即开始交配,再过2天就产卵。

在上述温、湿度条件下,卵期约12天。

4.幼虫在温度22℃和相对湿度70%条件下。

幼虫要脱皮4次,幼虫期约56天。

老熟幼虫可长达5毫米。

化蛹前,幼虫用其唾液和食物碎屑作一蛹室,然后幼虫在里面化蛹。

5.蛹蛹在温度22℃和相对湿度70%条件下,蛹期约10天。

6.成虫一年发生2-3代,以幼虫越冬。

成虫能飞,有假死性,喜昏暗的光线,常在黄昏或阴天飞翔。

我国大部分省区都有分布。

繁殖特征:危害:药材甲是中药材重要害虫,故有药谷盗之名;它也危害面包干,所以也叫面包蠹虫。

对储藏物品的危害,主要是由药材甲的幼虫所造成的。

防御方法由于补品及中药材都是食用品,不能随意接触化学药剂。

因此,防重于制根本的措施。

一、密封贮藏 1. 红枣、黑枣、桂圆、核桃、银耳等短时期贮存的补品,可用塑料袋包装,将袋口对折后,用绳扎紧,密封贮藏。

2. 人参、鹿茸、参三七、天麻、阿胶、当归、黄芪等较长时期贮存的补品,除上述方法密封外,还要存放在密封的容器内(如瓷罐、饼干箱等)进行双密封,容器底部再放1.0公斤生石灰,保持干燥。

二、日光曝晒三、除虫措施 1. 一旦发现补品被害,应将被害部分完全削除,或将隐藏在深处的幼虫完全剔出,然后将可食部分尽快吃掉或保存在低温环境中。

2. 药材仓库(或药店小仓库)受害严重而保管量大时,可用磷化氢或环氧乙烷熏蒸。

常见的传病害虫---小家鼠新闻来源:点击数:523 更新时间:2010-7-28 18:08:01 收藏此页又称鼷鼠、小耗子,属于啮齿目鼠科中体形较小的种类,体重7-20g,体长60-90mm。

头较小,吻短。

耳壳圆形,明显外露出毛外,耳长11-14mm。

尾长度在南、北方有差别,南方种群的尾长等于或超过体长,北方种群的稍短于体长。

上门齿后缘有一极显著的月形缺刻,为其主要特征。

毛色随季节与栖息环境而异。

体背呈现棕灰色、灰褐色或暗褐色,毛基部黑色。

腹面毛白色、灰白色或灰黄色。

尾两色,背面为黑褐色,腹面为沙黄色。

四足的背面呈暗色或污白色。

生活习性:小家鼠是人类伴生种,属于家、野两栖种类,具有迁移习性,栖息环境非常广泛,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都有小家鼠的踪迹。

住房、厨房、仓库等各种建筑物、衣箱、厨柜、打谷场、荒地、草原等都是小家鼠的栖息处。

小家鼠食性杂,但以植物的种子为主,尤其喜食谷物和油料种子。

在野外春季也啃食禾苗、草籽、树皮、瓜果和棉桃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