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品德之花在学生中绽放

让品德之花在学生中绽放

让品德之花在学生中绽放
初次拿到《品德与社会》课本时,便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这是一本怎样的课本,它要告诉我们什么?品德与我们的社会生活到底有怎样的密切关系问……随着我对课本理解的深入,并以此为桥梁,与学生探讨交流的越来越多,我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现在仅就品社这门学科内容的丰富多彩与教学技巧来浅谈一下自己的拙见。

1了解民族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一直以来在大多数人的心中,品社是一门小科,但在我的心中它却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单就《异彩纷呈说服饰》这一课就包括了泱泱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和其它各个国家的传统民族文化及风土人情。

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辅以育人,必会取得良好效果。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做到在课堂上和学生和谐互动。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多一些微笑,避免表情严肃,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想说而不敢说。

相反,课堂上教师多带些微笑,多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坚持课堂上让学生各抒己见,对于质疑提问发表见解的学生,多给予鼓励,课堂气氛就会非常活跃,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就会进一步促进知识学习、促进师生关系健康和谐的发展。

比如在教学《异彩纷呈说服饰》一课时,我课下让学生搜集各民族传统文化的材料,在上课时让他们畅所欲言,把搜集到的材料展示介绍给大家。

在学生充分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也丰富了课外积累。

至此,我又让他们把我们汉族的节日单列出来,此时孩子们滔滔不绝徐徐道来,“你最喜欢哪个节日?”我又问。

孩子们彻底打开了话匣子,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我抓住时机接着说:“这些节日都是我们的老祖先留给予我们的宝贵遗产,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孩子们陷入了思考之中。

其中有一个孩子的回答至今让我难忘,他说:“对这些遗产我们要好好地保护,要保护这些精神的,也要保护那些物质的,不让外国人来抢我们的、破坏我们的,我还要好好学习,同学们也要好好学习,让我们的祖国更强大。

”热烈的掌声在教室里突然爆发,我和孩子们一起热血沸腾。

到此,品德教育水到渠成。

2了解历史,反思自我,畅想未来
在小学阶段虽然没有历史这门学科,但是品社教学却很好的填补了这一空白。

从秦皇汉武到民国时期,从四大发明到迄今的航天事业无所不有,如能让学生了解这一切,必能激发学生深深的学习兴趣,在他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发他们无限的感慨。

古人有云读史使人明智,了解历史,可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思考避免重犯历史错误的途径和方法。

唐太宗亦说过,“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可见读史的重要性。

但是重要并不意味着学生就一定会有兴致学习,这就需要老师有效的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2.1树立榜样,这是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以历史人物为榜样,分析他们所具有的高贵品质,通过榜样分析,使道德观念具体化、可操作化,又使得学生感到可敬、可信、可学。

榜样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要注意引导学生践行。

比如在学习李时珍跋山涉水,尝遍百草,历尽千辛万苦才完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白李时珍为什么能取得如此成就,他拥有怎样的精神?学生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推己及人,在自己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如果遇到困难应如何做?学生就会立刻明白只要坚持不懈、百折不挠,有为着理想和目标拼搏奋斗的精神,就一定会取得成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李时珍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2.2分角色表演;通过小品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当时的场景以及人物的情感,采用“角色换位,引发共鸣”,达到情动欲行的目的。

如在讲授“孔融让梨”这一框题时,可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这样既使课上得趣味盎然、生动活泼,又能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古人尚能如此,而我们作为继往开来的新一代,是不是应该做得更好。

3走进生活,感悟生活,及时调整自我
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生活的人,不可能脱离社会生活而存在,因此社会生活就是一本大的活教材,只有走进生活,才能了解社会现象,
发现生活问题,初步明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了解人生百态。

例如教学《做明白的消费者》这一部分时,我没有将学生禁锢于课本之上,而是给他们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周六周日由你来当家,将在你当家的过程中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与同学们分享。

比如你是如何安排这一天的作息时间的?一日三餐如何分配?你是如何去超市购物的?在购物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问……经历了这一次当家,孩子们似乎长大了许多,也明白了许多事情。

比如父母的辛苦,赚钱的艰辛,购物的学问……这要比课堂上直白的说教要有效的多。

总之,《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既能教给学生知识,又能让他们了解社会生活,深入社会生活,丰富他们的思想内涵,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不断求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既教给学生知识,又提高他们的品德修养,让品德之花在我们的学生中绽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