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流学概论复习要点

物流学概论复习要点

物流就是包括运输、搬运、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的活动,它是由供应地流向接收地以满足社会需求的活动,是一种经济活动,不属于经济活动范畴的物质实体流动,不属于物流。

物流在社会经济的作用1.物流在经济中的作用体现:1.物流是商业的一个主要支出,与其他经济活动相互影响。

2.物流服务于许多经济交易活动,它实际上是所有商品和服务交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2.物流对社会的作用体现:1.物流保障生产2.物流服务于商流3.物流是实现‘一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根本保证4.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5.物流—现代经济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物流管理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应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和配合。

系统是由两个以上相互区别或相互作用的单元有机结合并完成某一功能的综合体仓储的功能1.基本功能基本功能是指为满足市场的基本储存需求,仓库所具有的基本操作或行为,包括存储,管理,拼装,分类等基础作业。

2.增值功能提高顾客的满意度;信息的传递3.社会价值时间调整功能;价格调整功能;衔接商品流通的功能仓储管理的业务流程1.货物的入库货物入库的准备;货物的接运;货物的验收;货物的入库2.货物的保管3.货物的出库货物出库的方式:货主自提;送货上门;代理托运货物出库的程序:审核仓单;核对登帐;配货备货;复核查对;点付交接;填单销帐零库存的意思1.是库存对象物的数量趋于零或等于零2.是库存设施、设备的数量与劳动消耗同时趋于零零库存的实现途径1.委托营业仓库存储和保管货物2.推行配套生产和分包销售制度3.实行看板供货制度4.依靠专业流通组织准时而均衡供货现代仓储业的发展趋势1.物品由静态仓储变为动态仓储2.仓储业由储备型转为流通型3.仓储业从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4.仓储工作者的知识结构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采购管理是指为保障企业资源而对企业的采购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的管理活动。

科学采购:订货点采购;JIT采购;MRP采购;EC采购;SCM采购采购计划是根据市场的需要、企业生产能力的和采购环境的容量等确定采购的时间、采购的数量及如何进行采购的作业。

广义的采购计划是指为保证供应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物料需要量而编制的各项采购计划的总称。

狭义的采购计划是指年度采购计划,即对企业计划年度内生产经营活动所需采购的各种物料的数量和时间等所作的安排和部署采购计划的影响因素采购环境,年度生产计划,年度销售计划,用料清单,存量管制卡,物料标准成本的控制,生产效率,价格预期采购价格是指企业在进行采购活动时,通过某种方式与供应商确定所需采购物品或服务的价格。

采购成本是指企业经营活动期间因采购物料而发生的费用,也就是在采购过程中购买、包装、装卸、运输、存储等环节支出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总称运输的功能:物品移动,物品存储联合运输的特点1.统一化,简单化2.减少物流环节,提高运输效率3.降低运输成本,节约运输杂费用4.扩大运输经营人的业务范围,提高运输组织水平,实现合理运输包装的功能1.防护功能防止物资的破损变形;防止物资发生化学变化;防止有害生物对物资的影响;防止异物混入、污物污染、丢失、散失。

2.方便功能空间方便性;时间方便性;销售方便性3.促销功能包装合理化的含义:包装合理化是产品包装管理追求的最终目标。

合理化的包装即要考虑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又要充分考虑客户需求状况,同时还要考虑包装与有关国家强制性标准和其他法律法规之间的一致性。

从狭义上来说,包装合理化包括包装材料合理化、包装技术合理化、包装方式合理化及包装的合理组合与运用。

合理包装的具体要求:保护性,即包装是否能够达到货物的保护要求。

装卸性,即货物在运输工具上装卸及仓库中存取是否方便。

作业性,即对货物的包装作业是否简单、容易操作。

便利性,即货物开启是否方便,包装物处理是否容易。

标志性,即包装内物品的有关信息是否清楚。

经济性,即包装费用是否恰当。

环保性,即废弃包装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应尽可能降低。

装卸搬运就是指在某一物流节点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物料的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活动。

装卸搬运的特点1.装卸搬运作为物流环节的特点装卸搬运是附属性、伴生性的活动装卸搬运是支持、保障性的活动装卸搬运是衔接性的活动2.装卸搬运本身的特点作业量大,对象复杂,作业不平衡,对安全性要求高集装箱是具有一定规格和强度的周转用的大型货箱。

集装箱着地时的注意事项1.装卸集装箱时,不能使集装箱着地时受到猛击冲击,以免损坏箱内货物。

2.集装箱在下降过程中不能突然停止。

3.应平衡着地,如不得不倾斜着地时,一端着地后,要特别注意另一端着地时不受冲击。

4.在装卸全集装箱船时,由于舱内有箱格导柱,特别在肉眼难以看清的情况下,集装箱必须慢慢地放下,以免与箱内格导柱产生剧烈撞击。

集装箱移动位置时的注意事项1.不能在地面上或者其他集装箱上拖拽集装箱。

2.不能用滚轮或者圆滚棒移动集装箱。

3.不能再摇摆状态下着地,或者拖曳、吊起集装箱。

4.不能利用摇摆将集装箱放置在离吊索下方以外的地方。

5.在普通货船等运输工具上装卸时,不能用钢丝绳挂在底角件上拖拉集装箱。

流通加工管理的内容流通加工的管理,从其本质上来说,和生产领域中的生产管理一样,在流通领域中的生产加工作业管理。

所不同的是,流通加工管理即要注重生产的一面,又要着眼销售的一面,因为后者是它加工的主要目的。

流通加工的管理可分为计划管理、生产管理、成本管理和销售管理。

流通加工的主要类型1.以弥补生产领域加工不足的流通加工2.以满足需求多样化进行的流通加工3.以保存产品为目的的流通加工4.为提高物流效率的流通加工5.为方便消费、促进销售的流通加工6.为提高生产原材料利用率和加工效率的流通加工7.以配送为目的的流通加工8.为衔接不同运输方式,使物流合理化的流通加工9.以提高经济效益,追求企业利润为目的的流通加工10.生产—流通一体化的流通加工不合理流通加工的体现1.流通加工地点设置不合理2.流通加工方式选择不合理3.流通加工作用不大,形成多余环节4.流通成本过高,效益不好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配送的条件1.应有稳定的货源保障2.应为足够的资金3.应有齐备的设施和设备4.应有高效的信息系统5.应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实施货物配送配送中心是以组织配送性销售或供应,执行实物配送为主要职能的流通型结点。

配送中心具有集货、分货、送货等基本职能。

配送中心的要求:主要为特定的用户服务;配送功能健全;完善的信息网络;辐射范围小;多品种、少批量;以配送为主,存储为辅。

配送中心的功能采购功能储存功能加工功能分拣功能集散功能信息处理功能配送中心在现代物流中的地位和作用1.配送中心实现了物流系统化和规模经济的有机结合。

2.配送中心有力支持市场营销体系3.配送中心完善了连锁经营体系配送的基本环节:备货,理货,送货,流通加工配送中心的业务流程进货作业,搬运作业,储存作业,盘点作业,订单处理作业,拣货作业,补货作业,出货作业经营观念方面资源筹措方面库存决策方面价格方面配送与直达方面送货方面配送合理化的标志库存标志,资金标志,供应保证标志,社会运力节约标志,物流合理化标志配送合理化的措施1.推行一定综合程度的专业化配送2.推行加工配送3.推行共同配送4.推行双向配送5.推行准时配送系统6.推行即时配送数据是人们用来反映客观事物并可以记录、通信和识别的符号和数字的统称。

广义的信息提供了有关现实世界事物的消息和知识。

狭义的信息是一种已经被加工为特定形式的数据。

物流信息的特点物流信息除了具有准确性、完整性、实用性、共享性、增值性等信息一般特点外。

1.物流信息具有量大、分布广的基本特点2.动态性强、实时性高、实效性强、更新速度快3.物流信息种类多物流信息系统的类型1.接收订单和出库系统2.库存管理系统3.仓库管理系统4.配送管理系统5.求车求货系统6.货物追踪系统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

逆向物流:为实现企业价值和社会目标,将原材料、中间库存、终产品从目的地沿传统供应链的反方向做物理性流动的过程。

逆向物流的特点1.逆反性,即产品或报废产品通过逆向物流通道从消费者流向经销商或生产商。

2.产成品的价值递减性。

产品回收或退回所产生的运输、仓储、处理费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冲减产品原来的价值。

3.报废产品的价值递增性。

报废产品对消费者虽然没有价值,但对生产商却不然,报废产品可以再次投入生产,实现价值再造。

4.信息传递失真性递增。

当产品从消费者手中退回时,产品的多级传递会造成信息失真,产生“牛鞭效应”。

逆向物流体系的主要环节1.回收旧产品2.旧产品的运输3.检查与处置4.旧产品的修理或复原5.再循环产品的销售废弃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社会活动中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基本或完全失去使用价值,无法回收和利用的排放物。

废弃物物流是指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商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存储等,并分送到专门场所时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废弃物物流处理的几种方式1.垃圾掩埋2.垃圾焚烧3.垃圾堆放4.净化处理加工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特点1.地域性、行业性特点明显2.低市场份额3.低服务水平第四方物流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一般情况下政府为促进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领头搭建第四方物流平台提供共享及发布信息服务,是供需双方和第三方物流的领导力量。

第四方物流的3种模式1.协助提高者:第四方物流为第三方物流工作,并提供第三方物流缺少的技术及战略技能。

2.方案集成商:第四方物流为货主服务,是和所有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及其他供应商联系的中心。

3.产业革新者:第四方物流通过对同步与协作的关注,为众多的产业成员运作供应链。

供应链: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并由销售网络将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

它是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及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模式。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1.供应链全球化2.供应链敏捷化3.供应链绿色化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之间的关系联系1.供应链管理是在物流管理由内部一体化向外部一体化发现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管理思想,与物流管理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

2.供应链管理类似穿越于不同组织界限的、一体化的物流管理。

3.供应链管理战略的成功实施必然以成功的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为基础。

区别1.范围不同2.对一体化的理解不同3.研究者的范围不同4.学科体系的基础不同5.优化的范围不同6.管理的角度不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创新1.物流服务创新导入先进的物流服务理念;物流服务内容的创新2.物流组织创新物流组织由职能化向一体化转变建设以流程为导向的水平组织结构物流组织虚拟化缔结战略联盟,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3.物流管理技术创新积极采用高科技物流设施、设备,改善管理技术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以物流管理信息化带动物流管理现代化4.物流管理体制创新6.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供应链管理的运作模式1.以生产商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模式2.中间商主导的供应链管理模式3.零售商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牛鞭效应,又称信息扭曲现象,是指当供应链上的一种需求变异突然放大时,由于信息流从最终客户端向原始供应商短传递时,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共享,使得信息扭曲而逐级放大,导致了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大的波动,这种信息扭曲的放大作用在图形显示上很像一根甩起的牛鞭,因此被形象得成为牛鞭效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