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因病致贫成为农村地区贫困的主要原因 对症下药解决根本问题

因病致贫成为农村地区贫困的主要原因 对症下药解决根本问题

因病致贫成为农村地区贫困的主要原因对症下药解决根本问题因病致贫成为农村地区贫困的主要原因对症下药解决根本问题2014年10月17日 10:07 来源:环球在线10月16日,首届“10·17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

今年论坛的主题是:扶贫开发与全面小康。

此次论坛是中国首个扶贫日系列纪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王培安在论坛上做了题为“努力为贫困地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演讲。

他说,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是事关群众最现实利益的民生工程。

据统计,2013年我国医疗达到了73亿人,其中门诊69.6亿人次,卫生计生与群众关系之密切。

但是,我国城乡健康水平的差距依然较大,疾病成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的因素。

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地区贫困户中,因病致贫率高达37.8%,因病致贫成为农村地区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卫生和计划生育扶贫工作,扶贫纲要以及中办国办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都将卫生和计划生育纳入扶贫重点服务范畴,做出重要的部署。

国家明确要求将卫生和计划生育扶贫工作与西部大开发区域发展等政策相结合,与深化医改和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相结合,与实施十二五规划相结合,按照普惠政策重点支持,试点政策优先支持,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工作的力度,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健康水平,努力让贫困地区群众少得病。

贫困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越是贫困的地区群众的健康水平越低,这既有人居环境,经济社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还动员社会力量,建立了健康暖心扶贫基金,已筹集社会基金2600多万元,专项用于卫生计生行业扶贫,已为4个定点扶贫县特殊困难家庭2200余人提供了大病救助,医疗补助,及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免费救治等一免三助的服务。

努力让贫困地区群众方便看病,看得好病,为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目标,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加大“输血”力度的同时,也注重“造血”功能的加强。

王培安介绍说,2013年以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统筹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

一是加大基础实施建设支持的力度,支持贫困地区、县级医院,村卫生室,农村急救体系等31853个建设项目和18220套乡镇卫生院周转室。

二是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国家每年投入近14亿元,实施农村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中西部农村卫生人员培训等项目,在贫困地区继续实施卫生工程,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累计培训贫困地区110万人次,通过建立人才绿色通道,加大对口帮扶力度,探索解决贫困地区卫生计生人才短缺的问题。

三是加大技术支持和指导的力度,派出24支国家级医疗队赴贫困地区,开展技术指导和带教培训,帮助提升当地医疗服务水平,同时协调建立城市大医院与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机构的远程会诊系统,加强远程培训,转诊预约诊疗,提高贫困地区医疗卫生的服务能力。

在计划生育家庭扶贫开发方面,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实施了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服务制度,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和西部地区和等三项制度,推动各项惠民政策,向计划生育家庭群系帮助解决生产生活的困难,促进农村计划生育家庭,致富奔小康,实施幸福家庭创建活动和新农村新家庭计划项目,启动圆梦女孩自愿行动、示范活动,开展针对农村贫困女孩的公益性帮扶活动,维护人民健康,提升全民健康素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国家卫计委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务院扶贫办的具体指导下,在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系列推动下,继续致力于维护贫困地区群众的健康权益,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围绕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方向,继续深化改革,不断创新机制,采取更加好的政策措施,加快贫困地区卫生计生事业的发展,为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计划生育管理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基本实现全民健康公平和病有所医的目标创造条件。

近3000万因病致贫群众如何脱贫?——代表委员建言扫清脱贫路上最大“拦路虎”2016年03月12日 20:16:04 来源:新华社新华社北京3月12日新媒体专电题:近3000万因病致贫群众如何脱贫?——代表委员建言扫清脱贫路上最大“拦路虎”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郭强我国现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的占到近3000万,重大疾病已经成为横亘在贫困人口脱贫路上最大的“拦路虎”。

如何扫清这只“拦路虎”,帮助因病致贫群众同步实现小康,成为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之一。

7000多万贫困人口中,近3000万人因病致贫低保金加上失独补助金共1.08万元,这几乎是江西省吉安县敦厚镇下岭村钟刘金夫妻俩全年的收入。

四年前,钟刘金因喉癌做了手术,前后花了11万元,新农合报销了2万元,借了钱不说,如今每年还需要1万元的药费,相当于家庭所有收入。

和钟刘金一样身患重病的贫困人口,是我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进程中最薄弱的一环。

国家扶贫办的调查数据显示,全国现有的7000多万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的占42%,因灾致贫的占20%,因学致贫的占10%,因劳动能力弱致贫的占8%,其他的占20%。

“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支离破碎或辛酸痛苦的家庭。

”来自医药卫生界的全国政协委员司富春今年元宵节到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南桥村开展义诊活动时发现,当地不少人遇到小病隐疾能拖就拖、能扛就扛,从而发展成重大疾病。

“这次活动给了我极深的感触,切身体会到了精准医疗扶贫的必要性、紧迫性。

”他说。

长期扎根医疗一线,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儿童医院护理部副主任胡梅英见过很多家庭因为一场病而陷入困境的悲剧,其中一些贫困户更是因为没钱不敢就医,让她倍感揪心。

“‘病来如山倒’,这句话既是指疾病对人体的破坏力,但也包含了对一个家庭的破坏力。

一个家庭中,如果有一个人生了大病,就如同塌了半边天!”保障水平偏低,一大部分医疗费用不在报销范围内近3000万群众缘何会因病致贫,他们脱贫又难在何处?代表委员表示,这主要是由于目前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和救助制度尚不完善,具体表现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有限,新农合实际报销比例不高,重大疾病救助标准偏低等方面。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卫计委主任李利说:“当前新农合保障水平有限、大病保障制度不健全,无论是预防新增贫困人口,还是减少已有贫困人口,都必须高度重视健康扶贫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主席李薇薇在联组会议上发言时指出,由于新农合制度局限于基本用药、基本医疗和基本支付,还有一大部分医疗费用不在报销范围;同时,贫困地区财政资金有限,医疗救助资金严重不足,“有些地方民政医疗救助标准最高限额1.2万元,远不能解决重大疾病患者沉重的医疗负担。

”我国疾病应急救助制度自2013年建立以来,在帮助困难群体看病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条件限定过多、流程设置复杂、信息不共享等原因,一些贫困群众有病难治现象仍然突出。

胡梅英告诉记者,疾病应急救助的对象主要限定在民政部门认定的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五类对象,而扶贫部门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中,还有相当比例不属于上述身份,而按照制度设计,民政部门认定的五类对象就医,医药费用可由医保、医疗救助等和医院直接结算,无需自己垫付,但扶贫部门的建档立卡户中不属于这五类对象的就不行。

开展健康扶贫,扫清脱贫路上最大“拦路虎”为扫清重大疾病这一脱贫路上最大的“拦路虎”,代表委员建议,在目前农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的基础上,精准识别确定医疗扶持对象,大力开展健康扶贫。

司富春说,国家应加强统筹协调构建多层次的因病致贫、返贫治理体系,并加快实施农村分级诊疗模式,完善重大疾病保险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真正脱贫奔小康。

李利建议,国家尽快出台健康扶贫指导意见,加大贫困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力度,逐步扩大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比例;同时,建立贫困群众大病商业补充保险机制,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购买,进一步提高抗大病风险能力。

胡梅英说,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精准脱贫攻坚,应进一步发挥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在防止因病致贫、返贫中的作用,将尚未被纳入救助、但因病返贫或家庭确实特别困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逐步纳入救助范围。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秘书长李晓林表示,要想在2020年前实现全部贫困人口脱贫,必须建立健全农村全范围医疗救助体系,提升基层医疗服务环境和能力,这是解决因病致贫的重要基础。

郭青:“因病致贫”成当前致贫的突出问题2016-03-08 21:44:00 来源:央广网中央台驻陕西首席记者黄立新对话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安康市市委书记、安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郭青;全国人大代表、安康市旬阳县棕溪镇王院村党支部书记陈分新。

最新的数据显示,安康现在确切的贫困人口数量是58.17万人。

郭青介绍说,按致贫原因来分类,共有七大类致贫因素。

其中,因病致贫有17.09万人,占总贫困人口的29.39%;因缺技术致贫的有12.36万人,占21.25%;因缺资金致贫的有9.69万人,占16.66%;因缺少劳动力致贫的有5.78万人,占9.94%;因学致贫的有3.99万人,占6.86%;因残致贫的有4.11万人,占7.07%;还有因其他原因致贫共计5.15万人,占8.83%。

郭青表示,这些致贫原因都是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但有些也发生了变化。

在“十二五”期间,通过奋力攻坚,有些致贫因素已经不存在了。

比如在“十一五”末,贫困群众致贫的原因中,受生存环境限制和自然灾害致贫占很大一部分。

自2010年安康“7.18”特大洪涝泥石流灾害后,启动避灾扶贫搬迁以来,“十二五”期间,安康搬迁安置13.2万户50.1万人,相当于两个中等县的人口。

可以说大多数群众摆脱了因地质、洪灾导致贫困的原因。

郭青指出,“因病致贫”是当前一个比较突出的矛盾,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的慢性病患者的负担比较重,返贫率比较高。

*1060人年均医疗费近10万自付超过一半2014年4月,益阳市赫山区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调研,结果显示:全区年均累计医疗费用在5万元以上(未计算生活费、陪护费、交通费等)的职工和城乡居民(2012年、2013年两年平均值)有1060人;主要身患癌症、肿瘤、心脑疾病、肾功能疾病、白血病、瘫痪、重症残疾、特殊慢性疾病等病种。

这1060人年均发生医疗费用9605.6万元,实际报销费用4150.6万元,自付部分高达5455万元。

即平均每人医疗费用近10万元,但报销不到一半。

贺辉说,疾病、残疾,让一些原本就处于低生活水平的家庭“雪上加霜”,一些患者因巨额医疗费用,干脆放弃治疗。

而一些贫困以极的重症患者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从而带来极大的社会威胁。

【分析】医疗费用成本上涨和报销比例不高是主因这份调查报告同时也探究出了因病(残)致贫现象的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