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小学四年级数学《测量活动》教案范文四篇

最新小学四年级数学《测量活动》教案范文四篇

最新小学四年级数学《测量活动》教案范文四篇本节课是测量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创设了估计、测量的情境,通过想一想、说一说,使他们充分展开推理,给学生提供了想像的空间.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数学《测量活动》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小学四年级数学《测量活动》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⒈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⒉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⒊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教学过程:⒈想一想,忆一忆.同学们,你们还记得1米有多长吗?用手势表示一下,我们来看看黑板有多长?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板书:测量活动) ⒉量一量⑴每组各派一名代表,分别测量黑板的长度.⑵汇报结果.⑶小组合作学习,怎样以米为单位来表示呢?⑷汇报:2米85厘米=2 米=2.85米1米1分米=1 米=1.1米小结: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就是我们这节课重点学习的内容.⒊再量一量.①同学们,在你的身边有许多物品,选择自己喜欢的量一量?以米为单位记录下来(学生自行完成填一填).②汇报结果.⒋试一试媒体出示燕子春天来了,燕子也从南方赶来了,它给同学们提了几个问题请你们来回答,你们愿意回答吗?(愿意)我(燕子)的体重是1千克500克,骨骼重113克,以千克为单位怎么表示?全班汇报:1千克500克=(1.5)千克113克=(0.113)千克小结:同学们都能用千克把燕子的问题回答出来,那么同学们老师的身高用米作单位,你能表示出来吗?(能)⒌激趣活动.我请一名学生来测量我(老师)的身高,再请一名学生监督,不当之处,给予纠正. 汇报:1米70厘米=(1.7)米下面请同学到自己的小组里任选一人,测量同学的身高,并以米为单位表示出来?⒍多媒体出示,练一练.(学生自行完成,同桌互批)⒎同学们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⒏布置作业,试一试1、2题.小学四年级数学《测量活动》教案范文二一、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认真观察、独立探索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教材分析测量活动这一内容,教材呈现的是在教室里进行测量活动的一个情境.在教学时,可以通过让学生测量本班教室内的黑板和课桌等物体来进一步感受体会小数的意义.通过自己动手测量,学生将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小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通过活动加深对小数的理解,并能进行简单的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转化,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这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为以后学习有关小数的其它知识奠定基础.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全部来自农村.学生通过近四年来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一定的合作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基本的测量方法,因此,本节课知识的认识过程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完全可以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同学交流等方式来获取新知.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今天我们来上一节活动课(板书课题).你们已经学会了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现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量活动,测量我们的课桌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并记录下来.学生测量后汇报:小组1:长6分米,宽45厘米.小组2:长60厘米,宽45厘米.小组3:长6分米,宽4分米5厘米 .(师板书记录)(二)探索新知师:请同学们观察上面的结果,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或疑问?生1:三个小组的结果各不相同.生2:不是结果不同,而是单位不同.生3:我同意他的意见,因为三个小组使用的单位不同,所以我们一眼看不出他们的结果是否相同,只有将他们的结果化成同一个单位才能看出他们的结果是否相同.师:这个同学的意见很好,同学们想一想长度单位除厘米和分米以外,还有哪些? 生:米和千米师:请同学们用米为单位表示出课桌的长和宽.(小组内讨论活动)交流汇报:生1:我们小组用米作单位表示.我们测量的课桌长是6分米,1米=10分米,1分米=米,那么6分米=米,也就是0.6米.宽是45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米,45厘米就是米,也就是0.45米.生2::我们用厘米作单位表示.我们测量的课桌长是6分米,1分米=10厘米,6分米=60厘米,60厘米=米,也就是0 .60米,宽是4分米5厘米,4分米=40厘米,4分米5厘米=45厘米,45厘米是米,也就是0.45米.生3:(提出质疑)课桌的长怎么一个是0.6米,一个是0.60米?师:这位同学观察得真仔细,谁能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生:0.60米等于60厘米,也就是6分米;0.6米等于6分米0.60米和0.6米是相等的.师;大家同意他的意见吗?所以小数末尾的0一般可以省略不写,就像我们过去学习的0.50元和0.5元是相等的.(三)巩固应用师:下面我们运用所学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出自己身边物体的长度,然后把测量结果填入表格.(师每组发一张表格)名称测量结果用米作单位(学生立刻投入到活动中去,气氛活跃)活动完毕,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纠正错误,教师巡视指导.(四)拓展练习1.称质量师:通过刚才的测量活动,同学们掌握了用小数表示物体的长度.现在同学们在小组内用天平称一下数学课本、文具盒的重量,并用千克表示出来.(生自由活动,师巡视指导)生汇报:小组1:数学课本260克=0.26千克.文具盒180克=0.18千克师:你是怎样想的?小组1:我们认为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是一样的,因为1千克=1000克,数学课本是260克=千克=0.26千克,文具盒180克=千克=0.18千克.(其他小组表示认同)2.猜体重.师:大家来猜一猜我的体重是多少?(生争先恐后的猜测)生1:50千克生2:55千克师:告诉你们吧,老师的体重是58千克300克,谁能用千克作单位表示出来? 生:300克=0.3千克,58千克+0.3千克=58.3千克.师: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学会了用小数表示物体的长度和质量,大家表现得都非常出色.用小数表示物体的长度和质量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五)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生1:我觉得在课堂上自己动手操作,很有意思,我学得很快乐.生2:我不但学会了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还知道了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生3:我知道了无论是长度单位还是质量单位都可以用小数来表示.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颇有感想:1.数学教学要充分联系实际.比如: 称质量、猜体重等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新知,在活动中巩固知识、拓展运用.2.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充分体验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了知识的自主构建.3.教学环节设计比较紧凑,教师角色定位较为合理,我注意在很多中同学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如0 .6和0.60是什么关系,由学生思考做出回答.六、案例点评在这节课中,教师注意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人.1.关注了学生的探究过程,实现自主体验.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要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必须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自我发展.比如:在测量课桌面的长和宽时,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记录,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了简单的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转化过程,在教学中不必告诉学生单名数.复名数等词语..2.给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观察,注重学生的感知体验,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经历知识发展和探索的全过程.3.在本节课中,教师始终注重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度的评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四年级数学《测量活动》教案范文三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重量等.重点难点: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2、十进制单位间的换算.教师准备:测量记录表学生准备:常见的测量工具,需要测量的物品.教学过程:一、想一想,忆一忆.同学们,你们还记得1米有多长吗?用手势表示一下,我们来看看黑板有多长?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板书:测量活动)二、量一量1、每组各派一名代表,分别测量黑板的长度.2、汇报结果.3、小组合作学习,怎样以米为单位来表示呢?4、汇报:2米85厘米=2 米=2.85米1米1分米=1 米=1.1米小结: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就是我们这节课重点学习的内容.三、再量一量.同学们,在你的身边有许多物品,选择自己喜欢的量一量?以米为单位记录下来(学生自行完成填一填).汇报结果.四、试一试春天来了,燕子也从南方赶来了,它给同学们提了几个问题请你们来回答,你们愿意回答吗?(愿意)我的体重是1千克500克,骨骼重113克,以千克为单位怎么表示?全班汇报:1千克500克=(1.5)千克113克=(0.113)千克小结:同学们都能用千克把燕子的问题回答出来,那么同学们老师的身高用米作单位,你能表示出来吗?(能)五、激趣活动.我请一名学生来测量我(老师)的身高,再请一名学生监督,不当之处,给予纠正. 汇报:1米70厘米=(1.7)米下面请同学到自己的小组里任选一人,测量同学的身高,并以米为单位表示出来?六、课堂小结同学们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七、布置作业,试一试1、2题.板书设计:测量活动1米=10分米=100厘米 20厘米=0.20米1厘米=1/100米=0.01米1厘米=0.01米 1分米=0.1米1千克=1000克 1克=0.001千克小学四年级数学《测量活动》教案范文四活动目的:1.通过室内、室外测量活动,巩固所学的面积概念和测量方法;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几何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估计能力和互助合作学习精神;4.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进行热爱学校、保护校园环境的思想教育.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师:同学们都已经学会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以及实际测量的方法,这节课就来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我们一起在教室内外上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那么,你们想解决哪些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在教室里测量地面的长、宽和面积、课桌面的长、宽和面积、黑板的长、宽和面积、窗户的长、宽和面积以及操场的长、宽和面积等.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二、室内活动,解决实际问题1.小组测量要求每个小组自主选择两个项目进行测量,做到既分工,又合作,两人测量,一个报数据,一个记录.2.教师参与活动和引导学生在实际测量时,教师要参与每个小组的活动并适当进行一些引导,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可能会有些疑问,如当学生提出黑板的长和宽不够量整分米时该怎么办?教师可以向学生说明量到最后不够1分米的,按四舍五入法省略,也就是满5厘米的,分米数加 1,不满5厘米的舍去.3.填好下表(每个小组完成两项)4.组织交流讨论(1)在实际测量时,你是怎样选择计量单位的,为什么?你如何选择起点和终点?(2)如果给教室的地板铺上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瓷砖,大约需要多少块?三、室外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室内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到教室外去参加实际测量活动,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发展空间观念.各小组按规定的测量顺序到达测量地点,两人测量,一个报数据,一个记录.1.小组活动活动一:选择相距30米左右的两个物体,先用步测的方法测算它们之间的距离,再用卷尺或测绳量出这段距离,看看步测的结果与实际测量的结果相差多少?活动二:选择100米以内的一段距离,先目测,再步测,然后用工具测量.最后比较目测和步测的结果与实际用工具测量的结果各相差多少.活动三:用步测量出操场或一块长方形地的长和宽,并求出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2.组织交流讨论用目测、步测和工具测量距离时,应注意什么?哪一种方法更准确?四、评价体验,活动小结教师先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小组自评、组间互评,然后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综合评价和小结,以激发学生的实践探索热情,让学生体验到实践活动成功的喜悦. 五、实践作业,拓展延伸每小组写一份本次实践活动报告,包括测量项目、测量方法、测量数据和测量结果比较、分析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