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坐标图像题
释其原因。
(3)向足量某NaOH溶液中通入CO2,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可 能只有Na2CO3,也可能还有NaOH,请设计实验检验溶质的成 分,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提示:Na2CO3溶液 呈碱性)
目录
上一
下一页
末页
【答案】 (1)乙 (2)NaOH变质生成了Na2CO3,盐酸与Na2CO3反应生 成了CO2 。 (3)取反应后的溶液,加入足量CaCl2溶液(或BaCl2溶液 等),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若溶液变成红色,则溶质为 NaOH
目录
上一
下一页
末页
类型二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典例2 往一定量的氯化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粒,如图
是反应过程中某物质的质量随加入锌粒的质量变化关系,
则这种物质不可能是( )
A
A. 溶液中的水
B. 生成的铜
C. 生成的氯化锌
D. 参加反应的氯化铜
目录
上一
下一页
末页
【解析】 向一定量的氯化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粒,反应没有水 生成,且溶液中的水也不参与反应,所以溶液中水的质量不变,A错误; 锌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随着反应的进行,铜的质量逐渐增加, 当氯化铜反应完后,铜的质量不再改变,B正确;锌与氯化铜反应生成 氯化锌和铜,随着反应的进行,氯化锌的质量逐渐增加,当氯化铜反应 完后,氯化锌的质量不再改变,C正确;锌与氯化铜发生反应,随着反应 的进行,参加反应的氯化铜的质量逐渐增多,当氯化铜反应完后,参加 反应的氯化铜的质量不再改变,D正确。
入乙物质的质量,则下列选项与右图不相符合的是 ( )D
选项 甲物质
乙物质 y轴表示的含义
A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溶 液
二氧化锰的质量
B t℃的水
C 氯化银 D 饱和石灰水
硝酸钾
稀硝酸 生石灰
t℃时硝酸钾的溶解
度
氯化银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目录
上一
答案
下一页
末页
7.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B )
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
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A
()
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B.生成O2的质量 C.固体中MnO2的质量 D. 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目录
上一
下一页
末页
2. 下列四个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 D
A.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水 B.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 分别向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铁和锌 D.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大理石
液,由于二氧化锰是反应的催化剂,所以固体的质量始终保持不变,C正
确;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
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无沉淀产生,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至反应结束,D错误。
目录
上一
下一页
末页
备战演练
一、选择题
1.已知:2KClO3
2KCl +M△3nOO22↑,如图表示一定
4. 在盛有一定质量硫酸铜溶液的小烧杯中,逐渐加入铁粉,直至过量。 如图横坐标表示加入铁粉的质量,根据图像判断纵坐标可能表示( )
B
A. 小烧杯中所有物质的总质量 B. 小烧杯中溶液的总质量 C. 小烧杯中离子的总数目 D. 小烧杯中固体的总质量
目录
上一
答案
下一页
末页
5. 下列所示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或事实的是( ) D
B
答案
目录
上一
下一页
末页
10. 等质量的X、Y两种金属分别和足量的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反应,
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D
A. t1时,产生气体的质量:X > Y B. t2时,消耗金属的质量:X > Y C. t3时,消耗金属的质量:X = Y D. t3时,消耗盐酸的质量:X = Y
(2)反应到达b点时,反应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化
学式为_____________。
【答案】 (1)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0~a段没有气体放出 (2)NaCl
目录
上一
下一页
末页
13. “铁、锌、铜、镁、铝”是 生活中常见的金属。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 列问题:
(1)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______性。 (2)黄铜是铜锌合金,其硬度比纯铜_____(选填 “大”或“小”)。 (3)将一定质量的锌粒投入含有Cu(NO3)2和Fe(NO3)2 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若滤液中只含一种溶 质,则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
A. 常温下向pH = 10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B. 向等质量的Mg和MgO中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C. 向一定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不断H溶液中滳加足量的稀盐
酸
目录
上一
答案
下一页
末页
8. 将相同状态的铁和镁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 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目录
上一
答案
下一页
末页
11. 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粉,溶液质量随反应时 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 取a点溶液,滴加稀盐酸,无白色沉淀 B.图标上b~c段质量增加的原因是Zn与Cu(NO3)2
溶液反应
C. b点时溶液中金属离子有Zn2+、Cu2+,金属单质
A. 向氯化铁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氢氧化钠溶
液
B. 等质量的碳酸钠粉末和块状碳酸钙分别与足量的等
体积、等浓度盐酸反应
C. 向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中逐渐加水稀释
D. 向一定量的实验室废液(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产
生的)中逐滴滴加碳酸钠溶液
目录
上一
答案
下一页
末页
6. 向甲物质中逐渐加入乙物质至过量。若x轴表示加
末页
【解析】 向一定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水,溶液的pH会不断减
小,但由于溶液始终呈碱性,所以其pH不会等于或小于7,A错误;由2Al
+ 3CuCl2
2AlCl3 + 3Cu可知,每溶解54 g铝析出192 g铜,因此向一
定量氯化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铝,溶液质量不断减小至氯化铜完全反应
后不再改变,B错误;向一定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过氧化氢溶
和 Na2CO3;若溶液没有变成红色,则溶质只有Na2CO3。
【解析】 (1)盐酸呈酸性,pH < 7,向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时,开始 时溶液的pH < 7;随着NaOH溶液的滴入,pH逐渐增大,当盐酸不再有剩 余时,pH = 7;继续滴入NaOH溶液时,pH > 7。故选乙。(2)NaOH变 质是因为NaOH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了Na2CO3,Na2CO3与盐酸反应会生 成CO2气体,所以有气泡产生。(3)检验溶质的成分,既要检验是否有 Na2CO3,还要检验是否有NaOH,NaOH与Na2CO3溶液均呈碱性均可与酸反应, 故采取的实验步骤为先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将Na2CO3全部反应完,再用 酸碱指示剂检验是否有NaOH存在。
有Zn、Cu、Ag
D. c点和d点溶质种类不同,金属单质种类也不同
目录
上一
下一页
末页
二、填空题
12. 向一定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产生气体质量与 滴入稀盐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产生从0到a所示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A. 铁和镁的质量相同 B. 甲是铁,乙是镁 C. 铁和镁完全反应所消耗的稀盐酸质量相同 D.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均减少
目录
上一
下一页
末页
9. 向装有50 g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过 量。有关量的变化情况见下图(横坐标表示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纵坐标 表示小烧杯中量的变化)。其中肯定不正确的是( )
目录
上一
下一页
末页
(4)将等质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的稀盐酸中。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金属X是_____ _____(填化学式,下同),反应后可能已经反应完的金属是________,一 定有剩余的金属是_________。
【答案】 (1)延展 (2)大 (3)铁、铜(或Fe、Cu) (4)Mg Zn和Fe Mg
答案
目录
上一
下一页
末页
目录
上一
下一页
末页
坐标图像题
目录
上一
下一页
末页
目
录
Contents
A 考情分析 B 典例精析 C 备战演练
目录
上一
下一页
末页
典例精析
目录
上一
下一页
末页
类型一 溶液pH的变化
典例1NaOH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
(1)将某NaOH溶液逐滴滴入一定量的
某盐酸中,上边图像合理的是______(选填“甲”或“乙”)。 (2)向长期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时,意外发现有气泡产生,请解
3. 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B
A. 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B. 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 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C. 等体积、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D. 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Al(OH)3]治疗胃酸过多, 胃液pH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