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1 学习目标1.识记人类心理现象的主要内容;2.熟悉心理学产生的背景;3.了解近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及基本观点;4.理解心理学、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等概念;5.识记个体心理、群体心理、意识、无意识、行为等基本概念;6.举例说明心理学对教育工作的作用;7.比较不同心理学流派的主张;8.熟悉心理学各流派在心理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利弊。
1.2 核心内容纲要(4)心理特征2.个体心理与行为(1)行为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任何行为总是在一定的情况下产生的,引起行为的各种因素叫刺激。
(2)行为和心理密切相关。
人的行为的复杂性缘于心理活动的复杂性。
同一刺激可能引起不同的反应,不同刺激也可能引起相同的反应。
3.个体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指能为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
意识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主导方面。
(2)无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4.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1)群体心理是在群体的共同生活条件和环境中产生的,它是该群体内个体心理特征的典型表现,而不是个体心理特征的简单总和。
(2)群体心理不能离开个体心理,它对生活在其中的个体来说,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实,直接影响着个体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二、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1.心理学产生的哲学背景(1)唯理论(2)经验论2.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1)构造主义(2)机能主义(3)行为主义(4)格式塔心理学(5)精神分析学派3.心理学的主要发展趋势(1)认知心理学(2)人本主义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二章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2.1 学习目标1.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2.了解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及任务;3.了解高等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点及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4.掌握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和主要研究方法;5.理解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等基本概念;6.能够用实例说明教育心理学对高等教育的作用;7.能够分析教学过程的构成环节;8.结合高等教育实际,按实验法的要求,就高等教育的某一问题做一个实验设计;9.理解教育心理学在各环节中的作用。
2.2 核心内容纲要④设计教学课程;⑤实施教学;⑥教学评价。
(2)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于教学活动各环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
(2)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改造期(1949~1956年)(2)繁荣期(1956~l966年)(3)破坏期(1966~1976年)(4)新生期(1976年以后)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定位(1)高等教育及其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它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它与普通教育的区别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①教育任务不同;②教育对象不同;③社会职能不同;④地位作用不同;⑤培养方式不同。
(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2)大学生学习心理研究(3)教学心理研究(4)德育心理研究(5)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估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重要作用(1)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2)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4)教育性原则2.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个案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三章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学校教师3.1 学习目标1.识记教师角色的类型及其对学生的影响和作用;2.理解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3.熟悉教学反思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成分;4.了解教育机智的影响因素和表现方式;5.理解角色、角色认知、角色认同、角色信念、教学风格等基本概念;6.理解罗森塔尔效应、教学效能感、结果预期、效能预期、教学反思、教学监控能力、教育机智等基本概念;7.理解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对学生的影响并能用实例说明;8.理解教学监控能力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9.能够剖析自己的教学效能感并说明它对自己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影响。
3.2 核心内容纲要一、教师的社会角色1.角色及教师角色(1)角色④学生灵魂的塑造者;⑤教育科学研究人员。
2.教师角色的影响与作用(1)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2)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3)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4)教师的举止言谈对学生的影响3.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1)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①角色认知阶段;②角色认同阶段;③角色信念阶段。
(2)促进教师角色形成的主要条件①正确认识教师职业;②树立学习榜样;③积极参与教育实践。
二、教师的能力素质1.教学效能感(1)教学效能感的涵义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教学效能感的概念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
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两个成分。
(2)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影响①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②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③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3)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4)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发展与提高③重新概括阶段;④积极的验证阶段。
(3)教学反思的成分①认知成分;②批判成分;③教师的陈述。
(4)教学反思的方法①反思日记;②详细描述;③实际讨论;④行动研究。
3.教学监控能力(1)教学监控能力的涵义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2)教学监控能力的因素①计划性与准备性;②课堂教学的组织性;③教材呈现的水平与意识;④沟通性;⑤对学生进步的敏感性;⑥对教学效果的反省性;⑦职业发展性。
①从他控到自控;②从不自觉经自觉达到自动化;③敏感性逐渐增强;④迁移性逐渐提高。
(6)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提高及技术①角色改变技术;②教学反馈技术;③现场指导技术。
4.教育机智(1)教育机智的涵义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做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2)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①对工作和对学生的态度;②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③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
(3)教育机智表现的方式①善于因势利导;②善于随机应变;③善于对症下药;④善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
三、教师威信与师爱1.教师威信(1)教师威信的涵义教师的威信指教师具有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①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是获取威信的基本条件;②和学生保持长期而密切的交往;③良好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有助于教师树立威信;④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也影响威信的树立;⑤严格要求自己,有自我批评的精神。
(3)教师威信的维护和提高①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②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③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④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2.师爱(1)师爱的涵义师爱即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在教育实践中,由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
(2)师爱的特征①职业对象性;②原则性;③广博性。
(3)师爱的心理功能①激励功能;②感化功能;③调节功能;④榜样功能。
(4)师爱的表现形式①关怀和爱护学生;②尊重和信任学生;③同情和理解学生;④热情期望与严格要求。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四章学习心理概述4.1 学习目标1.识记国内外心理学家对学习分类的主张;2.了解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3.理解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4.理解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5.掌握几种主要的学习论并能灵活运用。
②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③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2)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2.学习的一般分类(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①信号学习;②刺激——反应学习;③连锁学习;④言语联结学习;⑤辨别学习;⑥概念学习;⑦规则学习;⑧解决问题学习。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①智慧技能;②认知策略;③言语信息;④动作技能;⑤态度。
(3)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②要求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③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2)学习方法上的特点①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②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③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二、高等教育的联结学习论基础1.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1)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2)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①获得律与消退律;②正强化;③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④消退;⑤惩罚。
三、高等教育的认知学习论基础1.布鲁纳的认知一结构学习论(1)认知学习观①学习的实质:学习的本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②学习的过程学习一门学科包含着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评价。
(2)结构教学观①教学的目的②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a.动机原则;b.结构原则;c.程序原则;d.强化原则。
2.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1)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②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就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
3.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1)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①信息流;②控制结构。
(2)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①动机阶段;②领会阶段;③习得阶段;④保持阶段;⑤回忆阶段;⑥概括阶段;⑦作业阶段;⑧反馈阶段。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建构主义是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①知识观;②学习观;③学生观。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五章学习动机及其培养5.1 学习目标1.识记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2.了解学习动机的构成因素及作用;3.熟悉强化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4.理解自我实现理论、自我效能理论关于学习动机的主要观点;5.熟记动机、学习动机、学习需要、学习驱力、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的内驱力、诱因、学习期待等概念;6.掌握自我效能感、结果期待、效能期待、问题情境;7.了解耶克斯一多德森法则;8.用实例说明,如何运用学习需要形成的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需要;9.结合具体事例,设计一个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正确归因的方案;10.运用学习动机的有关理论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描述性评价。
5.2 核心内容纲要②学习期待与诱因;③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