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蓝的威尼斯》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1
3、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3)标画出自然段,圈划重点语句。
二、教学课题
八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学过《阿里山纪行》等游记散文,对散文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由于本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阅历甚浅,他们对文章语言的品味、鉴赏能力相对还比较薄弱。
所以根据以上这些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领略威尼斯绮丽的风光;
(2)体会中意两国人民深厚的友谊;
(3)理解比喻修辞手法对增强文章语言魅力的作用。
三、教材分析
《蓝蓝的威尼斯》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的一篇游记散文,这是一篇介绍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展现威尼斯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称颂中意两国人民悠久而深厚友谊的自读课文。
文章语言生动形象、魅力绚烂,充满着诗情画意,蕴含着作者对威尼斯美丽景色的无限热爱的情感。
教学的重点:领略威尼斯绮丽的风光
教学难点:理解移步换景和比喻修辞手法对增强语言魅力的作用。
教学准备:
1、教师搜索筛选威尼斯的风光图片或视频,有关文字资料。
2、学生课前上网查找搜索有关威尼斯的图片资料
四、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学生自主阅读、感悟,教师适当引导、点拨的方法,让学生领略威尼斯瑰丽的风光;同时采用分组讨论、比较阅读、班级交流等手段培养学生对美的感悟。
在本可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过一把“导游”瘾,活跃课堂气氛。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课前猜谜语:喜出望外(打两字活动词语) (旅游)
2、导语:当今世界旅游大潮兴起,万众奔逐于途。
请看车站、码头、机场,济济人头有多少是办公事的?现代通讯使多数政事商务不必亲自抵达,而必须亲自抵达、不能让设备和别人代劳的,便是旅游。
世界旅游者首选的几个旅游点中,其中一个就是威尼斯。
其他一些著名景点,都是目标单一,空间开阔,累了旅客却累不着风景;威尼斯正恰恰相反,目标繁多而空间狭窄,却不必登高下坡,累不着旅客却累坏了它。
我想,为什么世界各地的旅客,不管地区不管老幼,也不管文化层次,都愿意先到威尼斯来呢?没有去过的人则希望有生之年能去一次,去过一次的人还想再去几次。
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马信德走进威尼斯看看吧。
二、检查课前自主学习
1、生字读写(给加点字注音)
瑰.(guī)宝舷.(xián)窗翘.(qiáo )首翘.(qiào )着头尾祈.(qí)祷鳞次栉.(zhì)比
2、识记积累
(1)抄写你认为需要掌握的词语
(2)划出文中你最欣赏的比喻句.
三、研读文本整体感知
1、美丽的威尼斯应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你认为威尼斯作为“水上城市”,最有特色的景物是什么?
【百度视频】意大利水城威尼斯风光
/v_show/id_XNzIyNTMyNjA=.html
2、分小组合作、探究。
先在文中画出关键语句,迅速交流,拟出要点,然后分组推荐“首席发言人”,走上台来指着画面,摹拟现场导游。
加进自己的语句,作精彩解说,介绍威尼斯独特、美丽的风光。
【百度图片】1圣马可广场
/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 word=%CA%A5%C2%ED%BF%C9%B9%E3%B3%A1&in=8075&cl= 2&lm=-1&pn=10&rn=1&di=17497397205&ln=2000&fr=&fmq=&ic=0&s= 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
2圣马可教堂
/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A %A5%C2%ED%BF%C9%BD%CC%CC%C3&in=16692&cl=2&lm=-1&pn=10&rn =1&di=34498455660&ln=2000&fr=&fmq=&ic=&s=&se=&sme=0&tab=&width=&heig ht=&face=
3李亚度桥——威尼斯最美的桥
/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0 %EE%D1%C7%B6%C8%C7%C5&in=23613&cl=2&lm=-1&pn=1&rn=1&di=37337 320380&ln=32&fr=&fmq=&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
3、交流讨论:你认为一篇介绍城市风光的游记,可以写哪些方面内容?(板书)
自然景观人文景观
四、解读文本探究讨论
1.请你用精练的词语,说说威尼斯“美”在哪几个方面?(红色彩笔板书)
水都
美建筑
秋色
2.课题中为什么用“蓝蓝”一词来修饰限制?(蓝色彩笔板书)
天
蓝水
城
3.课文题目特别吸引人,不说“水上威尼斯”“水城威尼斯”“奇特的威尼斯”等,而说“蓝蓝的威尼斯”,你认为好在哪里?
五、知识延伸拓展提高
(一)拓展阅读:
【百度搜索】朱自清《威尼斯》(节选第2、3、5、6、7段)
/f?kz=137989397
(二)拓展训练题:
1、请用第二段中的一个词语概括第一段中所描写的景物的特征。
(明媚)
2、第三段中画线句子写景的目的是什么?(用景物烘托夜景之美)
3、美的事物需要用美的语言来描绘。
本文在写景时运用了许多精妙的比喻,请摘录文中的两个比喻句。
4、比较异同:
虽然都是写威尼斯美丽的景色,但又各有侧重,课文围绕“蓝蓝”的特征,重点介绍了圣马可广场的来历以及和谐的画面,而本文则侧重于表现其艺术魅力,重点介绍了威尼斯的建筑、音乐和绘画艺术。
本文写威尼斯的景色与课文不同,课文先写自然风光,再写人文景观;而本文则是以空间为顺序,以圣马可广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
先写了广场周围的建筑,接着写南边运河边上迷人的威尼斯夜曲,又写圣马可广场位于西北方向的两座在艺术上很重要的教堂,最后介绍了圣马可广场东面的召开国际艺术展览会的公园。
(三)资料链接:
1、拯救威尼斯
【百度视频】水城威尼斯难逃沉没之灾
/u/vw/5511979
【百度搜索】《拯救威尼斯遐想》(节选第6、7、8段)
/2005-01-13/0629258199.html
2、威尼斯环保的力量
【百度搜索】《余秋雨感受意大利》节选“威尼斯环保的力量”
/GB/channel6/32/20000904/215511.html
3、结束语:真诚希望你有机会到威尼斯旅游!
六、课后作业:
1.抄写文中的比喻句并结合本地的旅游资源进行仿写。
2. 完成“探究——练习”。
附板书设计:
蓝蓝的威尼斯
自然景观
游记
人文景观
水都
美建筑
秋色
天
蓝水
城
六、教学反思
老师和学生是农夫和庄稼的关系。
种子发芽、生长,要靠自身生长规律,而农夫的作用就是施肥、浇水、防虫。
考虑到学生的从教学过程来看,
我认为我的教学是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原则的,几个环节的处理我还是较满意的。
首先是导语,能紧扣题目的色彩“蓝蓝的”作为突破口,激起学生的兴趣。
其次,注重朗读,反复读,在读中体会语言的美,加深对威尼斯的印象。
在读中,也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威尼斯的感情。
这样使得学生感到与作者一样,能体会到威尼斯的美了,学生就有种成就感。
第三、在讲“移步换景”的方法时,我认为引导较到位。
先让学生边读课文边划出表示作者行踪的句子,并划出相应的景,作者的观察点和立足点不同,写的景也就自然不同了。
水到渠成,学生就认为这种写作方法就是移步换景。
我再因势利导讲一下这种方法的好处,学生自然就掌握了。
至此目标一就达成了。
第四、前面由于加强了朗读,完成“体验感悟”这一块就很顺手,再加上我配以例子,教给了他们赏析散文语言的方法。
至此目标二也达成了。
两个学习目标都达成了,最后就是让学生学以致用。
我巡视了一下,学生都能写写,有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得很精彩。
交流了一下,学生的达标率较高。
整节课上,学生的精神都是很饱满的,师生始终处于围绕问题的互动中,学生快乐地、努力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不断思考,不断感受到挑战,最终解决认知冲突使知识内化、活化,并在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发展了能力。
是的,真实,是课堂的生命。
结束语,又紧扣“蓝蓝”和“美”,课堂结构完整。
总之,我认为课要上得真实、质朴,不刻意雕琢,让课在自然的状态下逐步生成,让学生能通过这节课学到知识,增强能力。
虽然我做得还不够好,但我会努力始终朝这个方向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