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
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社会发展的每
个时期的建筑风格,都与其时代特点和文
化科学技术的革新与进步密切相关,从而
形成了不同时代的建筑特点(包括功能、技
术与风格等)。

不同时期的文化孕育出各具
特色的建筑风格,文化成为建筑创作的主
要源泉。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出现、形成和发
展同样与中国文化的发展紧密相连。

在中
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中,我国各族劳
动人民使用木材和砖、石等材料相结合的
结构方法,建造了大量房屋,并在建筑布
局、建筑材料、建筑施工、建筑艺术装饰和
建筑传统风格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逐步形成为我国建筑以木架结构为主导的
艺术风格和构造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东方文化和哲学的
一种载体,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在世界建
筑文化之中自成体系,独具风格。

中华先民将大自然视为“母亲”与“故
乡”,认为人与自然是血肉相连、同构对应的,人是不能离开自然的,体现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相“亲和”的哲学思想。

如《周易》关于天、地、人相协调的思想和老庄的“道法自然”、“我自然”、“返璞归真”的思想。

远在人们只能栖身于山洞土穴的时代,
根据需要就选择了临水、向阳、背风的地方
居住,以利于保温、防潮、防兽、防火,一直到近代,民间选宅基地、建房屋也都要看
“风水”,在山区以山为主,选择枕山、环水、面屏、向阳的地方;在平原以水为脉,选择
四面水绕、背河的地方,就是说要选择整个
环境较好即“风水”较好的地方进行建筑。

这是合乎科学的选择。

风水学中有糟粕也
有合乎自然规律的东西,如强调建筑及其
设计必须注意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密切配
合与协调关系,尤其是在著名风景区进行
建筑,选址和建筑物的体量、高度和色调
等,都必须与景区的整体气氛协调一致,否
则就要造成对景区景观的人为破坏。

对风
水术的科学内涵和它的封建迷信外衣必须
区分开来。

风水术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通
俗化的中国易学理论。

在这种深厚文化的
影响下,历代大到兴国建邦、城市选址,小到相宅都运用了风水术,佛教寺院的选址和古代建筑的各个方面也都有风水理论渗于其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