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资料分析解题中常见的陷阱有一类为时间表述陷阱

资料分析解题中常见的陷阱有一类为时间表述陷阱

资料分析解题中常见的陷阱有一类为时间表述陷阱。

在此中公教育专家为大家讲解时间表述陷阱,在深入分析命题人所设陷阱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应对策略,帮助考生走出误区,提高正确率。

1.时间点陷阱陷阱设置1、题干中的时间与材料中涉及的时间相关但不相同;2、选项中给出相关时间点的数据混淆视听。

示例:材料中给出的是“2005年”的相关数据,题干要求的是“2004年”或“2003年”的相关问题,选项当中设置了“2005年”的相关数据作为干扰选项。

例题1: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上半年农民现金收入人均1586元,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2.5%,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

2004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

A.12.5% B.13.1%C.14.1% D.10.9%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D。

方法一,因为2005年的实际增长率比2004年高,那么2004年的实际增长率肯定要低于12.5%,选项中只有D符合条件,所以可以直接选择D。

方法二,因为2005年的“实际增长12.5%,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所以2004年实际增长12.5%-1.6%=10.9%。

陷阱分析:注意时间点混淆。

题干所问的是“2004年上半年”,而材料中所给的是2005年上半年,很可能会混淆而误选A。

2.时间段陷阱陷阱设置1、题干中的时间段与材料中涉及的时间段相关但不相同;2、选项中给出原文时间段的相关数据混淆视听。

示例:材料中给出的是“2004-2010年”相关数据,题干要求的是“2005-2010年”的相关问题,选项当中给出了“2004-2010年”的相关数据作为干扰选项。

例题2:全国1998年至2006年地质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情况图1999-2004年期间,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于该期间年平均直接经济损失的年份有()。

A.1个B.2个C.3个D.4个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C。

1999-2004年期间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平均值为(24.5+49.5+35+51+48.7+40.9)÷6=41.6亿元,直接观察条形图中数据并与41.6比较,知2000年、2002年、2003年三年高于此值,则个数为3。

陷阱分析:题干要求的时间段是“1999-2004年”,而图形中给出的时间段是“1998-2006年”。

按1998-2006年时间段来求,满足条件的只有1998年,剔除1998年后满足条件的年份有4年,均会造成误选。

资料分析解题中常见的陷阱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在单位上做文章,在此,中公教育专家总结了三种在单位上做文章的情况,供考生参考。

一.材料单位与选项单位不一致陷阱设置:1、材料中的单位与选项中的单位不一致;2、选项中设置了忽视单位不统一直接计算项混淆视听。

示例:材料中给出的单位是千米,选项中的单位是米,选项中设置了以千米为单位计算所得的数据作为干扰项。

例题1:一家企业对2000-2004年生产的某种产品的正次品数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如下图:2000-2004年五年中,该企业生产的此种产品总共大约有多少正品?A.425.5件B.426件C.72700件D.425500件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D。

从图中可知,2000-2004年五年该企业生产的此种产品正品总数为78.7+77.6+91.2+88.5+89.5=425.5千件=425500件。

陷阱分析:该题是典型的单位混用的题目。

图中出现的数据单位是千件,但四个选项中的单位均是件,在计算之后应该把单位变成件,否则会出错。

如果不进行单位转换,会误选A项。

2005年,四个银行的净利息收入的总和约为()。

A. 1350亿元B. 135021亿元C. 1784亿元D. 178435亿元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A。

100405+5595+12379+16642=135021百万元≈1350亿元,选A。

陷阱分析:典型的单位表述陷阱,材料单位是百万元,如果直接当成是亿元的话,就会误选B项。

二.材料中两种单位混用陷阱设置1、材料中同一事物使用了两种单位;示例:材料中关于耕地面积,同时出现了公顷和亩两种单位。

2、在涉及两种单位事物的相关题目中,或者是在题干中给出了计算涉及的是具体哪一个单位,或者是在选项中给出,解题时一定要注意材料、题干、选项中的单位是否一致。

例题3: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2005年全国耕地12208.27公顷(18.31亿亩);园地1154.90公顷(1.73亿亩)……与2004年相比,耕地面积减少0.30%,园地面积增加2.31%。

2004年全国园地约为()。

A.1.69亿亩B.1128.82亿亩C.1.77亿亩D.1249.77亿亩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A。

2004年全国园地面积约为1.73÷(1+2.31%)≈1.73×(1-2.31%)= 1.73-1.73×2.31%≈1.73-2×2%≈1.73-0.04=1.69亿亩,最接近的选项是A。

陷阱分析:典型的单位混用陷阱。

如果不考虑选项的单位,以公顷为单位来计算,得到的数据为1128.82万公顷,会误选B项。

三.注意扇形图中的“单位”陷阱设置1、注意扇形图中的“单位”,切忌“默认单位”;2、某些具体数量的扇形图中的分量数据与该分量占总体的比重相差不大,很容易混淆。

例题4:从1998到2004年,美洲地区啤酒销售量占世界啤酒消费总量比重()。

A.下降了3个百分点B.上升了2个百分点C.下降了1个百分点D.上升了1个百分点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A。

方法一,图中出现了北美洲和中南美洲,题干中的美洲应包括这两个地区。

直观观察,可以发现从1998年到2004年代表美洲地区啤酒销售量的扇形变小了,即美洲地区啤酒销售量占世界啤酒消费总量比重下降了,下降的百分比可以利用量角器测量角度来进行计算,依此估算出该比重下降约3个百分点。

方法二,1998年世界啤酒销售总量为6.5+30.1+13.1+2.6+32.8+24.8+20.9=130.8十亿升,2004年世界啤酒销售总量为7.4+29.7+20.8+1.5+41.6+25.2+22.3=148.5十亿升。

1998年美洲地区啤酒销售量占世界啤酒消费总量比重为(20.9+24.8)÷130.8×100%=34.9%,2004年该比重为(25.2+22.3)÷148.5×100%=32.0%,很明显比重下降了34.9-32.0=2.9≈3.0个百分点。

陷阱分析:如果将扇形图中的单位误以为是百分比,则所求为(22.3+25.2)-(20.9+24.8)=1.8个百分点,约上升了2个百分点,会误选B。

中公教育专家研究认为,前提型题目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也是常考题型,大家应该注意学习,并掌握前提型题目的解题要点。

一、前提型题目题型特点前提型题目一般是在题干给出了某一论据和结论,但由该论据不足以推出结论,还需要补充一个新的论据,在两者共同的作用下,才能保证论证的正确。

要想做好前提型的题目,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考生首先是要先辨别出哪些题目属于前提型。

在公务员考试中,前提型的题目有以下几种提问方式:上述推论最可能基于下列哪项假设?下列哪项是以上论述所需要的前提?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上述推断才是必然可靠的?为使上述论证成立,以下假设必须为真的一项是:上述论断是建立在以下哪项的假设上的?二、前提型题目解题方法前提型题目其实就是补充论据。

大家在解题时,可以首先分析题干的论证结构,找出题干论述中所缺少的论据,或将选项代入,找出使论证成立所必须假设的一项,即为正确答案。

在考试中,我们可以从建立联系、排除他因和推论可行这三个角度来补充论据使得论证有效。

(一)建立联系论证形式:论据M→论点N(M与N之间有明显的跳跃);所需前提:在M和N之间“搭桥”,建立联系。

例题:两组学生,其中一组参加了古文训练班,另一组没有参加。

在语文考试中,参加过古文训练班的学生比那些没有参加过的学生的平均分数高很多,因此,要想让学生在语文考试中的成绩提高,就必须让他们参加古文训练班。

下列是上述论证依赖的假设的是()。

A.很多学生参加了古文训练班B.学生的父母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古文知识C.语文成绩的提高与参加古文训练班没有必然的联系D.只有参加古文训练才能够提高语文成绩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D。

“因此”前后分别是题干论证的论据和论点。

其论证为:“参加过古文训练班的学生比那些没有参加过的语文考试的平均分高很多”(M)→“要想提高语文成绩,必须参加古文训练班”(N)。

要使该结论成立,需要在“参加古文训练班”和“提高语文成绩”之间建立联系。

只有D项通过假设“只有参加古文训练才能够提高语文成绩”,使得结论成立。

A项与提高成绩无关;B项“学生的父母”在题干中没有提及,是无关项;C项若作为前提,无法得到题干结论。

(二)排除他因论证形式:论据M→论点N;所需前提:说明没有其他因素影响论点N的成立。

(即M是推出论点N的唯一要素)例题:政府应该不允许烟草公司在其营业收入中扣除广告费用。

这样的话,烟草公司将会缴纳更多的税金。

它们只好提高自己的产品价格,而产品价格的提高正好可以起到减少烟草购买的作用。

以下哪个选项是上述论点的前提?A.烟草公司不可能降低其他方面的成本来抵销多缴的税金B.如果它们需要付高额的税金,烟草公司将不再继续做广告C.如果烟草公司不做广告,香烟的销售量将受到很大影响D.政府从烟草公司的应税收入增加所得的收入将用于宣传吸烟的害处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A。

题干没有明显的关键词,分析其中的因果关系,可知,题干的论证为:“不允许在其营业收入中扣除广告费用,烟草公司将缴纳更多的税金”(M)→“只好提高自己的产品价格”(N)。

要使推理成立,必须保证没有别的因素影响这个推论。

A项是题干的论证所必须假设的,否则,如果事实上烟草公司可以通过降低其他方面的成本来抵销多缴的税金,那么,烟草公司就不会被迫提高价格,这就动摇了题干结论。

(三)推论可行论证形式:论据M→论点N;(也可能只有论点N。

)所需假设:使N可行或有意义。

例题:面试在求职过程中非常重要。

经过面试,如果应聘者的个性不适合待聘工作的要求,则不可能被录用。

以上论断是建立在哪项假设的基础上的?A.必须经过面试才能取得工作,这是工商界的规矩B.面试主持者能够准确地分辨出哪些个性是工作所需要的C.面试的唯一目的就是测试应聘者的个性D.若一个人的个性适合工作的要求,他就一定被录用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B。

题干最后一句即为结论,即如果应试者的个性不适合待聘工作的要求,则不可能被录用。

要使该结论成立,要求面试主持者能够分辨出哪些个性是工作所需要的,否则,就无法知道应聘者的个性是否适合待聘工作的要求,题干结论就没有意义,因此B项是题干论证的前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