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响乐赏析论文

交响乐赏析论文

我们总是想要言说音乐,其实却总是被音乐言说着,更多的音乐中诉说了我们,而并非我们诉说着音乐。

她包含了一种态度,一种责任,一种能力,一种方式。

音乐她观照着个人的命运,当然还有个人身处的社会、时代、和文化。

交响乐
更是如此。

我坚信音乐带给我们的应不只是感官的沉醉,而更应是心智的成长,情感的真诚的交流,灵魂的彻底抒发。

巴赫——巴洛克音乐的辉煌终点
莱比锡圣托马斯教堂里的一位教堂乐师,演奏羽管键琴和管风琴的水平都相当不错的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用他作为结课论文再合适不过了。

他出生在德国中部图林根地区的一个著名音乐家族。

音乐(主要是乐器演奏和作曲)在这个78家族内部家族内部代代相传,从16世纪起经历了260多年,共七代人,其中成为音乐家的多达78人,卓有成就的有42人,而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巴赫。

在巴赫生前和身后漫长的时间之流中,他都是一个赋予创造以启示性地位的人物。

当今天的人们回溯历史时,他们说巴赫身上体现出了后来几乎所有的音乐元素:古典主义的严谨结构、浪漫主义的澎湃激情、宗教作品的虔诚精神、现代乐派的内在节奏。

纵观巴赫的音乐风格,我们可以看到,尽管他一生足不出德国,但他却在自己的作品中广泛吸收了18世纪初,流行于欧洲各国的各种音乐风格与形式,并把它们发展到了新的高度,他使和声与复调这两种对立的因素在作品中取得了完美的平衡,其水准之高远远超出了他的许多同时代的作曲家。

他的作品不仅在数量上浩如烟海,而且具有极高的质量,既有十分简洁而极有个性的主题,又有丰富的想象和
强烈的表现,以及异常完美的音乐技巧。

正是这一切,使巴赫不仅成为巴罗克音乐的一个辉煌终点,而且也成为后来的西方音乐的一个取之不尽的伟大源泉。

贝多芬——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冯〃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他在西方音乐历史的画卷中独领风骚,由海顿、莫扎特创立并发展起来的维也纳古典音乐形式与风格,在贝多芬的手里被极大地扩充与发展。

他将18世纪与19世纪、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联系起来,将一个时代的理想融会于自己的音乐艺术之中,贝多芬的名字与崇高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充满震撼力的音乐、为表达情感而布局规范的气魄永远同在。

书中已经习惯了把贝多芬的生平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波恩时期、维也纳时期、创作成熟时期、创作晚期。

㈠德国莱茵河畔的波恩,是贝多芬度过他人生最初22年城市(1770-1792年),这段时间虽然不是他创作与丰收的时期,但对他一生的影响十分深远,尤其体现在思想性格的形成方面。

虽然这个时期莫扎特、海顿对青年贝多芬的天才给予过充分肯定,但在贝多芬成长的道路上,聂费这位宫廷管风琴师对他的帮助和支持最大。

早年的贝多芬虽然没有莫扎特幸运,面对的是粗暴的父亲、破落窘困的家境,但恶劣的环境却培养并增强了贝多芬顽强坚韧的性格及独立自主的意识。

㈡这个时期的重要作品有钱两部交响曲和钢琴协奏曲,包括“悲怆”、“月光”、“暴风雨”在内的前20首钢琴奏鸣曲,一系列变奏曲,大提琴奏鸣曲,6首弦乐四重奏和钢琴三重奏等室内乐作品,以及用德国诗人马蒂松的抒情诗写作的歌曲《阿德拉依德》等。

此时的贝多芬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

与此同时,贝多芬经历了人生和命运的巨大痛苦和考验,1802年10月他写下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遗嘱”。

他遭受着耳聋病症所带来的无法形容的痛苦,加剧的疼痛使他及其绝望以至想放弃生命,但是最终战胜了自己的沮丧。

这次经历之后的贝多芬再也没有向残酷的现实低头,“我将扼住命运的的喉咙!”“我将和我的命运抗争!”“我是为人类酿造美酒的巴斯神,不管是谁,真正了解我的音乐就能从别人带给他们悲惨中解脱出来。

”这些众所周知的名言正是他后半生思想和行动的写照。

㈢《第三交响曲》的构思与完成,标志着贝多芬创作盛期的到来。

大量的杰作在这时期产生:从第三到第八交响曲,第三到第五钢琴曲,从第21首“瓦尔德斯坦”到第26首“告别”的钢琴奏鸣曲,小提琴协奏曲及“克罗采”、“春天”小提琴奏鸣曲,从“拉祖莫夫斯基”到作品74、76等重要弦乐四重奏作品,还有为戏剧、歌剧或芭蕾剧写的管弦乐配乐与序曲。

贝多芬以大量的创作显示出非比寻常的人格和艺术魅力,他这个时期所获得的声望极高,已经与海顿、莫扎特并列为当时三位最伟大的音乐大师。

贝多芬在他一生中从未停止过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当他自觉地意识到人类的自尊和作为天才艺术家的内在自由时,绝对不能容忍封
建贵族等级制下的屈辱地位。

海顿会吃惊于贝多芬对自己的艺术赞助人的高傲态度,即使莫扎特也不可能像贝多芬那样自豪地傲视与轻蔑世间习俗。

“在上升的高潮中一泻千里,并且使听众在摆脱不掉那种压抑的情绪中进入无垠无际、令人神往的精神世界。


㈣这一时期一般与政治历史联系在一起。

这个阶段的贝多芬沉浸于自己的遐想与思考之中,音乐此时与内在自我的联系要比与外在客观的描述更为紧密,贝多芬为浪漫主义的后辈揭示出音乐艺术巨大而神秘的魅力和潜力。

1824年首演的《第九交响曲?与同期的《庄严弥散》,成了他人生目标与宗教信念的最后总结,证明贝多芬始终没有放弃自由平等博爱的信念和世界大同的崇高理想。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病逝于维也纳。

“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

”贝多芬的音乐至今让人震撼,正是发自贝多芬内心的声音找到了通向人类心灵的路,使后辈从中领悟到艺术与人生同样原无定轨,而独立前行的足迹终会累积成众人追随的大道。

浪漫主义的音乐家们
德奥的浪漫主义音乐家在新的世纪里,始终没有放弃贝多芬对音乐艺术的崇高信念,而且不断地从贝多芬那里得到启示。

韦伯、舒伯
特与古典艺术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门德尔松和舒曼以巴赫以来德奥古典音乐传统作为艺术的最高标志,瓦格纳、勃拉姆斯同样如此,或是继承传统的精神或是恢复传统的形式,到了马勒、理夏德〃施特劳斯时,即使主义已经颓废,也没有和德奥的古典传统决裂,19世纪浪漫主义的德奥音乐是在继承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基础上增添其独特的个性和各自的光彩。

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
韦伯在西方音乐历史上的地位,是以他的代表作《魔弹射手》确定的,1821年这部歌剧在柏林的首演,标志着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诞生。

奥地利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作为早期浪漫主义潮流的代表,在作品中体现出维也纳古典传统与新时期私潮的紧密联系。

其作品中的《第九交响曲》,是舒伯特少有的一部感情充沛而有力量的作品,虽然缺少贝多芬的冲突式矛盾,仍以美好的旋律和丰富的管弦乐色彩取胜。

在维也纳这座城市里,舒伯特的个人经历与思想性格,是他以独特的艺术个性标志着新的浪漫主义时期的来临。

浪漫主义音乐的繁荣
德国作曲家费力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第的作品与他的音乐社会活动,对德国音乐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门德尔松作为德国优秀音乐文化的“先知者”,他为自己的艺术理想奋斗、沮丧而又继续奋争并奉献了其一生。

罗伯特〃亚历山大〃舒曼,他是贝多芬和舒伯特的音乐熏陶中成
长起来的一代人,其创作和评论活动,对德国以至欧洲浪漫主义及名族乐派的音乐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肖邦,他一生的创作,体现了一位作曲家在吸收欧洲古典音乐精华的同时所走过的突破传统、勇于创新的历程。

它赋予了前奏曲、练习曲、夜曲、谐谑曲、叙事曲、幻想曲等一系列音乐体裁以新的思想情感内涵,并深入挖掘和提高了这些音乐体裁的艺术表现力。

他的钢琴音乐具有异常新颖、细腻的织体,独特魅力的旋律和色彩丰富的和声语言。

他在波罗奈兹舞曲和玛祖卡舞曲这类题材的音乐创作中,显示了他吸收和处理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的深厚功力。

上述这一切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肖邦风格”,为西方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19世纪后半叶欧洲民族乐派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用这些代表的人物便可以叙述一个音乐时期的一切,结束了一学期的交响音乐赏析课程,也许得到的只是皮毛,至少开始接受这种灵魂的洗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