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小结
描绘 追慕 抒发
赤壁壮美景色
古代英雄人物 功业无成慨叹
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 一体,意境开阔博大,感情热烈奔 放,体现豪放词派风格。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课后思考
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者,因问:“我词 如柳七(柳永)?”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 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 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 之绝倒。(俞文豹《吹剑录》)
谈笑却敌
慨叹自己
多情善感 早生华发 功业无成 人生如梦
下片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借
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 慨。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想一想
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作用?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对偶、比喻) 2、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借代、夸张)
明确
这几句正面描写赤壁,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写得有声有色,寥寥数笔便勾画出它的雄奇壮 丽景象,会令人想到当年赤壁之战的壮阔场面, 从而为下片所追怀的英雄人物渲染环境。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诗词的分析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2、理解诗词中以古写今类比衬托的写作特点 3、能熟练的背诵、默写诗词的内容 4、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
阅读鉴赏能力。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 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 宋文学家,画家,眉州眉山(今属 四川)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 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 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 “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市、 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询、 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背景介绍:
苏轼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斥。 1079年,他突遭逮捕,审讯,这是著名文字狱“乌台诗案”,他最 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从元丰二年(1079)到元佑元年 (1086),苏轼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对苏轼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 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他不仅没有俸禄,而且受到监督,当 时苏轼在许多信里反复叮嘱友人“看讫,火之”,“传闻京师,非 细事也”。他在黄州城东开垦了十亩荒地,田旁筑一茅屋,辛勤躬 耕,自得其乐。黄州的生活使苏轼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改 变:一方面,他观察问题变得比较通达,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 度背后,仍然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又产 生了较为严重的逃避现实的消极思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小 课 当诗 结 堂 堂词 作 延 思讲 业 伸 考解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思考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与下
列写“水”的诗句相比有何特点?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感情?
1、曹操:“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2、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3、李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峨眉山月半 轮
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明奔流确到海这不些复名回句”都气象开阔、辽远雄伟,写出了大
江奔流的磅礴气势。苏轼句更是将写景写人融合 为一,“浪淘尽”把“大江”和“千古风流人物” 联系 到一起,引发出词人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思考 作者为什么要仰慕周瑜?为何要加入“小
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明确 周瑜气宇不凡,年仅三十多岁就成为一时英雄,而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词的上片,作者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所见
大江峭壁 乱石惊涛
所想
淘尽风流人物 涌现多少豪杰
上片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 出赤壁战场所在,然后写它的地势险要, 并称颂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下片主要写词人所思,他想到了什么?
雄姿英发
追忆周瑜
风流潇洒 指挥若定
有人评价:“今宵”三句蝉联上句而来,是全篇之警策, 成为柳永光耀词史的名句 。该如何准确理解?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这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况味,遥想不久之 后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却只见习习晓风吹 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整个画面 充满了凄清的气氛,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 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这画面之中。这句景语 似工笔小帧,无比清丽。这三句与上两句密不可 分 ,相互烘托,相互陪衬,
D. 全词从总的方面来看,气势磅礴,格调雄浑,意境 青丽自然.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课堂延伸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 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 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自己年将半百,却身遭贬谪,功业无成,所以满怀感慨 产生仰慕之情。这也是作者一生追求理想的豪迈心情和 希望建功立业的思想表现。
加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是借新婚燕尔的事实, 说明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还很年轻,很有作为;二是以 美人衬托英雄,更显其潇洒风姿;更重要的是表明周瑜 和孙权关系亲近,能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也是他 能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而这正是作者没有的,也 是他十分渴望的。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是:
A. 词的开篇从滚滚东流的江水入手,把大江和千古 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的时空背景.
B. 上片着重写景,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缩短到三国 时代的豪杰人物身上.
C. “羽扇纶巾”指的是诸葛亮,他手摇羽毛扇,头戴青 丝巾,和周瑜一同大破曹军,很有儒将风度.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讨论 有人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流露 了作者消极的人生态度,请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
诗人虽然遭受贬谪巨大打击,但并未表现隐退 或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人生如梦”一句,不过 是他向江月倾诉苦闷的自我安慰之词,他年近半百 功业无成,眼望奔流而去的江水,慨叹人生韶华易逝 也是人之常情,况且拿自己与古代英雄比较,本身 就是一种追求奋发向上的积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