砼配合比设计2015年
≤C20 C25~C45
C50~C55
4.0 MPa 5.0 MPa
6.0 MPa
计算水胶比W/B
近年来水泥中多加入不同的掺合料, 有效胶凝材料含量不确定性较大,故配 合比设计的水灰比难以反映有效成分的 影响。因此改用胶凝材料总量作水胶比 及各种含量的控制。
计算水胶比W/B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60时 W/B=( αa ·fb)/(fcu.0+ αa ·αb ·fb) 砼强度与胶水比成正比(fcu=A×B/W+C ), 大等于C60时由于胶凝材料的水化程度不同, 强度与胶水比的关系不能再延伸,即线性关系较 差,分散性较大,故该公式仅适用于强度等级 小于C60的混凝土。
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1.645——强度保证率为95%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
σ的取值
1、有近1~3个月同品种、同等级混凝土资
料时 (≥ 30组数据)按式4.0.2统计计算
≤C30
σ≥3.0MPa
>C30 且<C60 σ≥4.0MPa
2、无统计资料时,按表4.0.2取值
1、fb为胶凝材料28天胶砂抗压强度实测值或 按式5.1.3计算
fb=γf ·γs·fce γf 、γs分别为粉煤灰和矿渣粉影响系数,按
表5.1.3选用
2、 fce为水泥28天抗压强度实测值或富余系
数乘以水泥抗压强度标准值,富余系数按 表5.1.4选用。
fce=γc ·fceg
3、回归系数αa 、αb可通过试验建立水胶比 与混凝土强度关系式确定,当无统计资料 时可按表5.1.2选取
(一) (二)
(三) (四)
基本参数 理论配合比(计算配合比)的设 计与计算 试配 配合比的调整与确定
基本参数
1、水胶比W/B ; 2、每立方米砼用水量mw ; 3、每立方米砼胶凝材料用量mb ; 4、每立方米砼水泥用量mC ; 5、每立方米砼矿物掺合料用量mf ; 6、 砂率βS :砂与骨料总量的重量比; 7、每立方米砼砂用量mS ; 8、每立方米砼石用量mg 。
五强两比培训班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概述
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石骨料、 水及其它外加材料按一定比例均匀拌和, 经一定时间硬化而形成的人造石材。在 混凝土中,砂石起骨架作用称为骨料, 水泥与水形成水泥浆,水泥浆包裹在骨 料表面并填充其空隙。在硬化前,水泥 浆起润滑作用,赋予拌和物一定的和易 性,便于施工。水泥浆硬化后,则将骨 料胶结成一个坚实的整体。
混凝土的分类
(一)按照混凝土表观密度分类 (二)按照不同工程的用途分类 (三)按照胶凝材料的种类不同分类 (四)按照施工工艺的不同分类
不同表观密度
1、特重混凝土:干表观密度大于2800kg/m3 的混凝土。
2、普通混凝土:干密度为2000~2800 kg/m3 的混凝土。
3、轻骨料混凝土:干密度小于1900 kg/m3的 混凝土。
理论配合比的设计与计算
1、 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 2、 计算水胶比; 3、 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 4、 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胶凝材料、矿物
掺合料和水泥用量; 5、 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外加剂用量; 6、 确定混凝土砂率; 7、 计算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
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
当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小于C60时
三 盐渍土环境;海岸环境
0.40 C40
b 素混凝土的水胶比可适当放松。
普通砼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2011
一、规程的主要特点 二、总则 三、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资料 四、设计方法和步骤 五、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六、配合比计算实例
规程的主要特点
1、增加了混凝土耐久性要求的规定(氯离子、 含气量、碱含量等);
2、修订了普通混凝土试配强度的计算公式和 强度标准差;
最大 水胶 比
0.60
最低 强度 等级
C20
二 室内潮湿环境;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露天环 0.55 C25 a 境;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与无侵蚀性的水或
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二 干湿交替环境;水位频繁变动环境; b
0.50 C30 (0.55)(C25)
三 海风环境 a
0.45 C35 (0.50)(C30)
砼拌合物性能(工作性能)
1、稠度 干硬性砼: 维勃稠度 塑性砼: 坍落度 流动性砼: 坍落度 2、凝结时间 3、保水性(泌水率) 4、含气量
坍落度 流动度
砼力学性能
1、抗压强度 2、抗折强度 3、劈拉强度
砼耐久性能
1、抗渗等级 2、抗冻融等级 3、体积变化(收缩率、膨胀率等) 4、抗碳化性能 5、抗腐蚀性能 a、电通量、氯离子渗透系数 b、硫酸盐侵蚀
系数 αa αb
碎石砼 0.53 0.20
卵石砼 0.49 0.13
水胶比限值
根据混凝土使用时所处的环境条 件,考虑其满足耐久性要求所必要的 水胶比,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 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应符合《混凝土 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福建地区相关的环境等级 一 室内干燥环境;无侵蚀性静水浸没环境
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资料
1、混凝土设计要求: 满足砼结构设计的 强度要求、 砼拌和物具有适应施工的流 动性和良好的和易性、耐久性的要求、 经济、节约的要求;
2、工程特征(工程所处环境、结构断面、 钢筋最小净距等);
3、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
4、砂、石的种类规格、表观密度及石子最 大粒径;
5、施工方法。
设计方法和步骤
3、修订混凝土水胶比计算公式中胶砂强度取 值和回归系数αa和αb;
4、在混凝土试配中增加了耐久性试验验证的 内容;
5、增加了高强混凝土试配强度计算公式、水 胶比、胶凝材料用量和砂率推荐表。
总则
为规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确保混凝土 工程质量且达到经济合理,制定本 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及 一般构筑物所采用的普通混凝土配 合比设计。
不同工程用途
结构混凝土、保温混凝土、装饰混凝土、 防水混凝土、耐火混凝土、水工混凝土、 海工混凝土、道路混凝土、防辐射混凝土等
不同胶凝材料
水泥混凝土、石膏混凝土、沥青混凝土、聚 合物混凝土等。
不同施工工艺
泵送混凝土、喷射混凝土、碾压混凝土、 自流平混凝土等。
砼基本性能
1、砼拌合物性能(工作性能) 2、砼力学性能 3、砼耐久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