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滇东北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对策(一)

滇东北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对策(一)

滇东北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对策(一)
摘要:滇东北区域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的战略思考和对策,坚持围绕增收调整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思路,切实把农业结构调整引向深入,实现特色农产品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扶持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

关键词:滇东北区域;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对策
胡锦涛主席在200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大力优化农业区域化布局,推动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优势农产品产化带。

”这一重要指示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把发展生产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发挥特色产品优势,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努力实现农产品增值、龙头企业增收、农牧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坚定不移地走特色经济之路,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要把特色产品做大做强,推动特色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

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农业省,滇东北地区是云南贫困人口相对集中、农业人口比重较大的地区,区域经济由于受地理环境、气候、资金、人才、技术以及市场条件等限制,经济发展缓慢滞后,地方财政收入偏低,属全省县域经济欠发达的区域,不可能发展全方位、全门类经济,只能依托本地的比较优势来发展和形成特色经济,因地制宜地推进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的发展,形成种植、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机制,推进其商品化、专业化、环保化和现代化进程,调整农村产业化结构,合理布局种植业结构,扩大特色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充分发挥基地的规模聚集和辐射效应,吸引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工,培育龙头企业的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的城市化步伐、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滇东北特色农产品的现状
(一)现状
滇东北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特定的地理环境及特殊气候结构,使本区域具有很多适宜特色农产品种植生长,如:高寒山区适合荞子、燕麦、马铃薯、中草药种植生长,坝区适合种植大米、苹果、樱桃、魔芋、花椒、蚕桑等。

本区域还有许多绿色天然食品,如:刺老苞、香椿、萝汉笋等。

特色农产品是具有区域特色、品质特色、市场特色和生产传统特色的农产品。

加强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可以使农民获得较高的收益。

近年来,改革开放给滇东北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滇东北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依托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龙头带动优势,发挥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其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农业综合生产力持续提高,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通过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水平得以提高,有机联系农业产业链条中的产、加、销三个重要环节,农产品的品牌培育和市场竞争力大为提高,培育了很多个农产品品牌,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并逐步形成了一些具有区域特色的资源型和一定竞争优势的多领域、多行业农产品种植基地和加工品种,生产出一批资源特色型名牌产品,产生了一批特色农产品基地和加工龙头企业。

如:滇东北优质烤烟基地、板桥优质饲料玉米基地、润凯淀粉厂、宣泰火腿公司和马铃薯基地、宣威火腿虹桥食品工业基地、乌金猪养殖基地、彩色马铃薯、胡萝卜深加工、会泽筹建滇东北最大辣椒产地;昭通市天麻基地、滇东北中草药材基地建设:天麻、柴胡、防风、苦参、天冬、草乌等50余种名贵中草药材,大型综合性农产品交易市场的建设促进滇东北经济的发展。

这些农产品基地已形成规模,为滇东北的农副食品加工业等提供充足的原料保障,对提升企业效益,形成优质农业产业链,加快本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名优品牌如:昭通市彝良县农副产品加工厂生产的天麻蜂蜜、天麻酒,昭通鹤乡绿色食品有限工司生产的苦荞麦
茶、燕麦炒面、苦荞炒面,昭通大山包生物资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苦荞养生茶,昭通市张蝴绵蚕丝制品有限公司的丝绸制品,镇雄县绿源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魔芋精粉,镇雄县华业食品分厂生产的“云惠”牌老腊肉,云南省绥江民生葛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民生葛粉”,鲁甸县民族食品厂生产的圣威麦芽糖,昭通万和食品有限公司万和酱菜厂生产的昭通酱等等都远销国内外。

昭通苹果不仅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品质资源,也有适宜生产的土地,昭通每年有10万吨优质价廉的美味苹果在寻找销路,还有150万吨优质无公害的马铃薯可销往东盟各国。

(二)存在问题
滇东北发展特色农产品既有潜力和优势,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业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调整结构步履艰难,农产品贮藏加工零散、经营粗放、竞争力低,多数企业亏损,造成产品资源浪费,农产品没有形成特色农产品种植生产的规模,市场化程度仍然偏低,一家一户小规模生产经营和常规的大田种植相当普遍,组织化程度普遍偏低,缺乏优质名牌产品,特点不突出,增值水平低成本高,效益不佳,产加销脱节,农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增长减缓,乡村运输条件差,大部分农村远离城市和交通干线,许多地方农产品生产出来后,主要靠农民肩挑背运送到较远的市场去销售,增加了生产成本,加大了农产品的经营风险。

农村中营销方式仍然是传统的集市贸易、代销点、提篮小卖,技术水平较低,加工能力不足,龙头企业产业主要集中在生产企业,加工和流通企业数量较少,名牌观念不强,农产品流通缺乏有效的引导服务,造成农产品流通滞后于生产,农产品买卖困难,生产的新鲜水果及蔬菜品质特佳,如:芒果、苹果、樱桃、蕃茄等由于交通运输困难,运不出去销售,保鲜技术落后,气候炎热,最后烂在产地。

第二,滇东北由于耕地资源匮乏,没有形成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主产粮区,山区比例较重,气候、地理地貌多样性,特色农产品产业化部局分散,分散的农民群体仍然是农产品生产的主体,规模小,管理粗放,集中度偏低,规模化的种养基地少,集约化程度不高,统一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操作推进缓慢,导致产量不高,经济效益偏差。

第三,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产业化经营的快速发展,滇东北种植的农产品很多品种出现了较大的退化,主要表现在亩产低、品质差、种植成本高,经济效益不好等方面制约了特色的优质高效生产。

农业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参与市场竞争能力较弱。

第四,龙头企业弱小,带动力弱,除烟草等少数企业外,滇东北农产品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小,数量少,发展较迟缓,经济实力不强,对农户的带动能力弱,辐射面不广,产业链短,农产品收购价格精深加工企业少,如:昭通苹果因海拔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含糖量高,肉质脆嫩,品质上乘,但苹果商品率低,深加工欠缺,产品质量档次不高,大多数仅是对初级农产品进行简单的筛选、分类、包装。

多数企业营销方式和手段落后,市场开拓能力弱,市场辐射面小,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