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暴露标准处理流程目的:为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因锐器刺伤等引起感染,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依据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等法规,制定本程序。
一、管理组织
1、职业锐器伤的评估
接到医务人员职业锐器伤(暴露)的报告后,由感染管理科立即组织调查与评估,及时做出是否暴露、暴露级别及预防性用药的决定,
HIV/AIDS 职业暴露执行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夜间及节假日期间,根据情况由组长或副组长批准先用药后评估。
2、职业暴露预防教育
有关预防制度、措施下发各科室,各科室要经常性组织防护知识的培训教育,领导小组定期检查指导。
3、指导监督伤口处理,指导监测用药情况。
二、发生职业锐器伤(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一)医务人员预防职业暴露感染措施
1、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必须戴手套, 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2、皮肤有破损的, 进行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必须戴双层手套。
3、在血液、体液有可能溅到面部时,工作人员应戴手套、口罩、防护眼镜;血液、体液有可能大面积飞溅或身体可能被污染时(如手术), 加穿防渗隔离衣或围裙。
4、操作时,特别注意防止被锐器刺伤。
注:体液包括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脑脊液、滑液、阴道分泌物等。
(二)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 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 应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 应从伤口旁端轻轻挤压, 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伤口冲洗后, 应当用75%的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 并包扎伤口; 被暴露的粘膜, 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 进行随访和咨询。
(三)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分级一级暴露:发生以下情形,确定为一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黏膜,暴露量小且时间较短。
二级暴露:发生以下情形,确定为二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黏膜,暴露量大且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三级暴露:发生以下情形,确定为三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黏膜,暴露量大且时间较
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级:轻度型: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感染者无
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
重度型: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
暴露源不明型:不能确定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
(四)预防性用药
基本用药程序是用两种逆转录酶制剂齐多夫定 ( zidovudine )和拉
米夫定(lamivudine )联用,常规剂量(前者每日6 0 0 mg后者每日3 0 0 mg治疗,连续使用2 8天。
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茚地那韦(indinavir ,商品名佳息患)或奈非那韦(nelfinavir ), 前者8 0 0 mg每日3次,后者7 5 0 mg每日2~3次。
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以不使用预防性用药。
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三级暴露
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者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
在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
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
(五)乙肝病毒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发生乙肝病毒职业暴露后,对乙肝易感者和对乙肝疫苗无应答者,可给职工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进行人工被动免疫。
首次应该在暴露4 8小时内完成,用量0.6ml/Kg,暴露后一个月,如未发生感染,也应重复一次。
注射申请表上必须有科主任或护士长及证明人签字。
三、消毒隔离措施
1、病人最好住单间,相同病原体感染者可以同住一室。
2、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应先消毒后清洗再灭菌,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后焚烧。
3、被血污染的布类可用含1000mg/L 有效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 分钟。
4、污染的听诊器、血压表、地面等物体表面可用含1000mg/L 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体温表可在75%酒精中浸泡消毒10 分钟以上。
(注: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只是收取少量整理收集费用,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