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最优化方法PPT课件

工程最优化方法PPT课件

第二章 线性规划
➢ 二维问题的图解法 ➢ 线性规划的基本定理
➢ 大M法 要点:基本定理、顶点、标准形式、典范形式、可行基本解、
价值系数、最优性准则、单纯形表格法
☆ 在模型
min f(x)

s.t. gi (x) 0, i 1,, l
h j (x) 0, j 1,, m
当f(x), g i(x), (i=1,…l ), hj(x), (j=1,…m)为线性函数时,称为线性规划问题
§2.4.2 线性规划的两个重要性质 ☆基本定理
(1)线性规划的可行域是一个凸集; (2)线性规划若存在可行点,则必存在可行域的顶点;
若存在最优点,则至少有一个顶点是最优点。
☆定理的重要意义 (1)保证了顶点的存在性; (2)把一般要从无限个可行点中寻优最优点的问题 简化为仅在有限个顶点中确定最优点的问题
问题:为什么顶点只有有限个?怎样找出顶点?
§2.5 线性规划的标准形式
➢ 思路:
一般LP
标准LP
单纯形法求解标准LP
➢ LP的标准形式:
min z=c1x1+ c2x2+...+ cnxn
s.t. a11x1+ a12x2+...+ a1nxn=b1 a21x1+ a22x2+...+ a2nxn=b2 ............. am1x1+ am2x2+...+ amnxn=bm
☆ 凸集的基本性质
若M1和M2为凸集,λ为正实数,则集合 (1){y|y =λx, x∈M1} (2){y|y =x+z, x∈M1, z∈M2} (3)M1和M2的交集M1∩M2
都为凸集。
☆ 顶点
如果凸集M中的一个点x不是M中任一线段的内点,则x是M 的一个顶点
E
A
B
K
F
H
C
D
G
(球面上的所有 点都是顶点)
0
3x1+4x2=12 3x1+3x2=10
x1
§2.4 线性规划的基本定理
§2.4.1 凸集与顶点 ☆凸集:设M为Rn中的一个集合,如果对M中任意两点为端点
的线段全部含于M中,则称M为凸集。
x(1)
x(1)
x(1)
x(2)
x(2)
x(2)
☆直观理解:内部没有“洞”,边界不向内凹的形体
非凸集 实例
f(x) = 8(5x1+4.5x2) = 40 x1+36x2
数学模型
min f(x)=40x1+36x2 s.t. 5x1+3x2 45 x1≤8 x2≤10 x1, x2 ≥0
隐含的 约束条件
§2.2 二维问题的图解法
图解步骤 (1)在x10x2坐标平面上画出可行域; (2)作目标函数的等高线 (为一组平行的直线), 根据等高线函数值的变化规律及目标函数的要 求,确定等高线的移动方向,按此方向移动 等高线,使其达到可行域的极限点(最优点);
Linear Programming ( LP )
☆ 1832和1911年,法国数学家J. B. J.傅里叶和C.瓦莱普森分别 提出线性规划的想法
☆ 1939年,苏联数学家康托洛维奇提出并解决了一个线性规划 问题(《生产组织与计划中的数学方法》)
☆ 1947年,美国数学家G.B.Dantzing提出单纯形法,奠定了LP 的理论基础
☆ 研究重要性
(1)一些 NLP 问题可简化为 LP 问题求解 (2)是开发一些较复杂 NLP 算法的基础 (3)是所有最优化方法中最常用的技术
( 占47%;科学计算中,LP的计算时间占1/4)
§2.1 建立LP问题数学模型的实例
(1)确定自变量 建模的三个步骤 (2)把问题的约束条件表示成等式或不
(3)根据最优点的位置,联立求解对应的约束方程, 求出最优点坐标;
(4)将最优点坐标代入目标函数,求出最优值。
P19 例: max f(x)=4x1+3x2 s.t. 3x1+4x2≤12
3x1+3x2≤10 4x1+2x2≤8
x1, x2 ≥0
x2
4x1+2x2=8
3
A
最优点(x1* =4/5, x2*=12/5)
x1, x2 ≥0 最优点:
CD上的所有点
B
f *=8
0
f =4
3x1+4x2≤12
3x1+3x2≤10 C
f =8
x1
§2.3.2 无界可行域
例:
x2
max f(x)=4x1+3x2 s.t. 3x1+4x2 ≤≥ 12
3x1+3x2 ≤≥ 10 4x1+2x2 ≥≤ 8
x1, x2 ≥ 0 数学上存在
D
f =52/5
f *=52/5
B
0
3x1+4x2=12
3x1+3x2=10
C
4
f =7
x1
§2.3 线性规划问题的几种特殊情况
§2.3.1 有无限个最优解 x2
例: max f(x)=4x1+ 23 x2 s.t. 3x1+4x2≤12
4x1+2x2≤8 A
3x1+3x2≤10
D
4x1+2x2≤8
等式 (3)写出目标函数
例2.1.1 确定职工编制问题
某厂每日8小时的产量不低于1800件。为了进行质量控制,计划聘请两 种不同水平的检验员。一级检验员的标准是:速度 25件/小时,正确率 98%, 计时工资 4元/小时;二级检验员的标准是:速度 15件/小时,正确率 95%, 计时工资 3元/小时。检验员每错验一次,工厂要损失2元。现可供厂方聘请 的检验员人数为一级8人和二级10人。为使总检验费用最省,该工厂应聘一 级和二级检验员各多少名?
分析:设应聘一级检验员x1 ,二级检验员x2
约束一:可聘两级检验员人数
x18
约束二:每日产量要求 目标函数
x210 8(25)x1+8(15)x21800
5x1+3x2 45
一级检验员每小时费用 4+25 (0.02) (2)=5元/小时
二级检验员每小时费用 3+15 (0.05) (2)=4.5元/小时
x1≥0, x2≥0, ..., xn≥0 b1≥0, b2≥0, ..., bm≥0
目标函数 约束方程组 非负条件
➢ 用矩阵和向量表示的LP的标准形式:
min z = cTx s.t. Ax = b
目标函数 约束方程组
4x1+2x2=8
但对于实际问题,可 能是遗漏或写错了约 束条件!
0
f 增大方向
3x1+4x2=12 3x1+3x2=10
x1
§2.3.3 可行域为空集
例:
x2
max f(x)=4x1+3x2 s.t. 3x1+4x2 ≤ 12
3x1+3x2 ≤≥ 10 4x1+2x2 ≤ 8
x1, x2 ≥0
4x1+2x2=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