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蒙古族介绍

蒙古族介绍

蒙古族介绍
名称由来
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以东胡为族源的部落所使用的名称,后来逐渐 吸收和融合了聚居于漠北地区的森林狩猎和草原游牧部落,发展成为这些部落的 共同名称 。 “蒙古”意为“永恒之火”。在古代蒙古语中,“蒙古”这个词是“质朴”的意 思。也有人认为“蒙古”的原意是“天族”。“蒙兀”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 文译名,始见唐代。
美食

蒙古族以奶食、肉食为主,但同时也种漫撒子,所以也有食用米 面的习惯,如:阿木斯,是一种加进黄油、大枣的米粥。 都厚巴,藏语,即加进肉和红粮的稠粥。 图古勒汤,可译作牛犊子汤或奶油片儿汤。
• •

炒米,用糜子米炒制而成,可区分为硬炒米和脆炒米两种。主要 工序为泡、炒、碾等过程。脆炒米可用奶茶、牛奶泡着吃,也可 用黄油、嚼口拌着吃。



艺术

蒙古族是一个酷爱音乐的能歌善舞的民族,素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蒙古人自古以来过着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蒙古人用自己的智慧和艺术天才创造了丰富而宝贵的音乐财 富。蒙古民歌具有民族声乐的独有风格,蒙古族音乐既有全民族的共同风格,又有各个地区的独特风格 。

蒙古族的舞蹈节奏欢快,动作刚劲有力,以抖肩、揉臂、马步最具特色。经典的蒙古族传统舞蹈大致有 “马刀舞”、“筷子舞”、“安代舞”、“盅碗舞”等。传统乐器主要有马头琴、“雅托噶”(“蒙古 筝”)、蒙古琵琶、蒙古四弦琴和蒙古战鼓等
马头琴 在众多乐器中,马头琴最受蒙古人推崇。马头琴是蒙古人独有的传统乐器,具有十分独特的风格。传统马 头琴是个长约四尺,以木为杆,顶端雕刻一个马头,下端有一铲形皮鼓,用马尾系成两条弦,再用马尾做 成一个弓弦,演奏时它能发出悠扬深沉的声调。马头琴的演奏与其它拉弦乐器有所不同,它的弓弦不是夹 在琴弦之间,而是琴弦外拉奏。
• •
服饰

蒙古族服饰也称为蒙古袍,主要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 但因地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蒙古族服饰具有浓郁的草原风 格特色,以袍服为主,便于鞍马骑乘。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 北草原,蒙古族人民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 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夏装多布类。长袍身端肥大,袖长, 多红、黄、深蓝色。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红、绿绸缎做腰带。
谢谢大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蒙古族和马

蒙古人有马背民族之称。古代时期童叟均以马代步。马不仅是蒙古人的交通工具,同时也是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 人熟识马性,通常采用粗放式牧马。蒙古马分几大系列,有乌珠穆沁马、上都河马、乌审马、三河马、科尔沁马等等。 蒙古草原辽阔,牧草丰茂,很适宜养马。马好运动,故食量大,胃小,消化快,边食边排便,一天多数时间都要不停地吃草。夏 季天热蚊虫多,马在白天躲蚊虫、避酷暑,所以主要在夜间吃草长膘。 蒙古人自幼就在马背上成长,马就是蒙古人的摇篮。蒙古人认为,马是世界上最完美、最善解人意的牲畜。蒙古马性子烈、慓悍, 对主人却十分忠诚。蒙古人视马为牧人的朋友,马以头为尊贵,蒙古人严禁打马头,不准辱骂马,不准两个人骑一匹马,秋天长 膘期不准骑马狂奔使马出汗。马倌、骑手要随身携带刮马汗板、马刷子,随时为骑乘的马刷洗身子、刮除马汗,为马舒筋活血、 放松肌肉、消除疲劳,同时,这也是主人与马亲近、增强感情的途径。 马已深深地融入蒙古人的精神世界之中。蒙古人以马为主题的赞美诗、寓言故事、警句格言、民间传说、民歌、音乐、美术、雕 塑等,数之不尽。蒙古人还有许多与马有关的节日,如:赛马节、马驹节、马奶节、神马节等。鄂尔多斯高原上的成吉思汗陵, 奉养着一匹成吉思汗的神马温都根查干和两匹成吉思汗的白骏马。
历史

十四世纪用波斯文写成的《史集》一书,记载了一个蒙古族的古老传说:蒙古人被其他部落战败,遭到残 酷的屠杀,只活下来两个男人和两个女人。他们逃到了一个地方,周围都是山林,中间有良好的草原。这 个地方叫做“额尔古涅昆”——“险峻的山坡”。他们在这里生息繁衍,世代相传。这个传说里的“额尔 古纳”,就是流经呼伦贝尔草原的额尔古纳河,它就是蒙古民族的发祥地。 根据《史记》记载,蒙古部落最初只包括涅古斯和乞颜两个氏族,他们被其他突厥部落打败后只剩下两男 两女,逃到了额尔古涅昆(额尔古纳河畔山岭)一带居住下来,公元8世纪,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不得不 向外迁徙,这时已分出了70个分支了,这70个分支被称为“迭儿勒勤蒙古”。《蒙古秘史》和《旧唐书》 记载:苍狼和白鹿是成吉思汗的祖先,他们奉上天之命降生到人间。然后共同渡过腾汲思,在斡难河源头、 不儿罕山前开始繁衍生息,生下了巴塔赤罕。这里所说的巴塔赤罕就是成吉思汗的始祖。其实,苍狼和白 鹿在蒙古语中分别读为:勃儿帖赤那和豁埃马兰勒,只是汉译为苍狼和白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