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1、多项选择题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2、简答题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3、论述题2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4、材料分析题2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复习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所坚持的依然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它们都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坚持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坚持以无产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这两大理论的共同理论基础。
2、科学发展有何基本要求?课本119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3、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课本29-31页4、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课本49-53页5.应如何对待毛泽东思想?(不确定~)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理论上: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实践上: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毛泽东思想都是我们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第一、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理论成果第二、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第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课本16页邓小平的的评价6、我国对农业是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二,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合作道路第三,政策: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7、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何区别与联系?(1)领导力量: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
(2)指导思想: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
(3)革命前途:旧民主主义革命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还要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4)所属的革命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8、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有何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重大意义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我国几千年来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是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这一胜利,极大地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和世界的面貌,鼓舞了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
3.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4.使广大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5.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6.是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发展9、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意义和经验教训?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3.丰富了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10、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初级阶段。
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11、如何认识中国梦的科学内涵?课本123页12、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哪些新要求?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2.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
3.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13、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有何丰富和发展?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第二,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第三,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第四,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14、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1)从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来看,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两方面背景的:从国内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
面对严重困难,我们通过对外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
从国际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我们也只能通过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追赶时代前进的潮流。
(2)从改革开放的性质来看,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3)从改革开放的目的来看,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15、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课本132页16、如何理解必须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课本133-134页17、我国经济新常态有哪些主要特点?(1)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中国GDP增速从2012年起开始回落,2012年、2013年、2014年增速分别为7.7%、7.7%、7.4%,中国告别过去30多年平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
(2)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投资;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第二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高于工业平均增速;单位GDP能耗下降。
中国经济结构“质量更好,结构更优”(3)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我们正在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这有利于化解各种“成长的烦恼”。
中国经济更多依赖国内消费需求拉动,避免依赖出口的外部风险。
(4)中国政治呈现出新常态;打虎拍蝇猎狐(5)中国社会建设呈现出新常态。
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18、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1)改革是动力;发展的目的;稳定是前提。
(2)要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3)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4)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1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形成有何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详见新新发的书本第八章第一题思考题答案)20、如何落实“五位一体”的总布局?(课本177第一段)2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绝不是说市场是万能的、可以把一切交给市场;更不是认为政府对市场可以撒手不管。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讲道德、讲诚信的经济。
政府“有形的手”有效配合市场“无形的手”发挥作用,才能保证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都不是要弱化市场作用,更不是要取代市场作用,而是要弥补市场失灵,并为市场有效配置资源和经济有序运行创造良好环境。
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22、如何理解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的关系?课本159页23、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课本167-168页24、“一国两制”有何基本含义?课本187页25、新时期,如何坚定不移地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课本192-193页26、我国外交工作的有何总体布局?(第十章第二节大题目?)27、十八大提出了党建设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战略目标是什么?课本2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