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及其性质学情分析
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掌握的比较好,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前面已系统学习了氧气、二氧化碳、金属、酸等物质的性质,学生初步了解了学习新物质性质的学习思路和方法。
但在学科的科学思想、方法和能力方面还存在着问题。
许多学生缺少科学探究的思想和方法,也不能很好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以及不能正确地表达,实验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待提高,习惯思维影响解题能力,有些学生对知识
的钻研程度不够,思维的连续性不够。
通过分析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和复习中,教师不但要关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还要注意教学过程的规范化、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深刻性方面的培养;不但要对学生在学科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方面进行熏陶,还要对学生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及综合表达能力的培养,使我们的教学朝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
针对我班级的实际情况,在接下来的教学和复习过程中力求(1)加强基础知识的准确、扎实落实;(2)提高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3)增强实验的基本功与综合能力。
注重实验的过程和细节、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特别是要重视实验教学。
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的阅读能力、比较归纳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方案评价能力。
碱及其性质效果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我以学生活动为主线,通过“交流、实验、评价”等过程,让学生在实验中完成本节课的知识网络的梳理,使学生在应用中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从而使知识转化为能力。
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贯彻实验中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科的趣味性,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前印发本节课导学案,布置学生课前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进行实识记和搜集,以有利于对知识的梳理和记忆。
教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自己收集整理知识情况,学生在此过程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整合知识的能力。
学生在分组实验中分工合作共同探
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很好的
体现。
实验后汇报自己小组记录的实验现象,各小组进行对比,不同的地方分析原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不放过任何细节。
本节课结束后,布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创新实验,更好的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热情。
碱及其性质教材分析
本课题内容介绍碱的化学性质,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等物质及其物理性质,但没有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更没有构建出碱作为一类物质的认识。
本节课,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充分认识碱的化学性质,直至建立更加完善的物质分类系统,将酸的通性和碱的通性系统化,网络化,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在内容的选取上,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选取学生日常生活或平时实验中常见物质,通过具体实验来说明,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化学,由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新理念,同时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调查与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训练学生进行科
学探究的方法。
“碱及其性质”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
2.认识碱的化学性质,并能理解碱的化学性质实质就是OH—的性质。
3.通过实验探究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发展科学探究能
力。
【复习】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探究活动一】NaOH能否与CO2反应
1提出问题:
2猜想:
3实验验证:
4合作交流:
【动动脑】写出化学方程式
以上反应是否属于复分解反应?
【探究活动二】
碱还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呢?
【总结】碱的通性
【知识梳理】
1.氢氧化钠固体应该怎样保存?为什么?
2.氢氧化钠能否干燥CO2 、SO2和HCl气体?
3.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有哪些方法?
4.氢氧化钙应该怎样保存?为什么?
【感悟与收获】构建网络图:酸和碱的通性
CO2 Fe Na2CO3 Mg
CuCl2 Fe2O3 CuO
HCl Ca(OH)2
【挑战自我】
1.下列物质暴露在空气中,质量增加的是(),质量增加且变质的是()
A.浓硫酸
B.火碱
C.水
D.浓盐酸
2.下列物质能反应,但无明显现象的是( )
A.NaOH与CO2
B.NaOH与CuSO4
C.HCl与AgNO3
D.FeCl3与NaOH
【达标检测】
1.下列对氢氧化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NaOH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时吸收大量的热
B.其水溶液有涩味和滑腻感
C.对皮肤、衣服都有强烈的腐蚀性
D.其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2.用一种试剂就能区别盐酸、食盐溶液、澄清石灰水,这种试剂是()
A.酚酞
B.石蕊试液
C.氯化铁溶液
D.碳酸钠
碱及其性质课后反思
通过本次录像教学,我深刻认识到自己在化学教学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因此,我应该全面的认清自己,多向老教师学习,多和教师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