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市二氧化碳排放与核算地方标准解读

北京市二氧化碳排放与核算地方标准解读

北京市二氧化碳排放与核算地方标准解读(是否合适)
2020年1月5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7个二氧化碳排放与核算地方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涉及电力生产、水泥制造、石化生产、热力生产和供应、服务、道路运输和其他等7个行业,这些标准于2020年1月1日起实施。

这是北京市首次以标准方式明确上述7个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报告的范围、核算步骤与方法、数据质量管理、报告要求等,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统一的、标准化的要求和数据收集与监测方法。

这些标准将应用于支撑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工作,进一步规范北京市碳市场的管理工作。

北京市碳排放主管部门每年都发布碳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指导上一年度的碳排放核算与核查工作,2019年北京市碳排放工作由北京市发改委转到北京市生态环境局。

本文将标准与《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做好2020年重点碳排放单位管理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附件1《北京市碳排放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进行比较,发现标准在术语和定义、核算和报告范围、核算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较大的调整。

1、行业划分的变化
指南涵盖8个行业,标准涉及7个行业,“民用航空运输企业”与“其他行业”使用同样的标准。

图1 指南与标准行业划分的对比
2、术语和定义的变化
每个标准给出的术语和定义只有5-6个,无既有设施、新增设施和准确度等指南中给出的3个术语的定义。

根据指南,北京市碳排放配额分为既有设施配额与新增设施配额,标准中未给出既有设施与新增设施2个术语的定义,意味着北京市将来的碳排放配额可能采用行业基准值法。

标准中未给出准确度的定义,将来在核算报告中不要求进行不确定度的分析。

3、核算和报告范围
与指南相比,标准核算固定设施与移动设施产生的排放,核算和报告范围扩大。

表2 指南与标准核算和报告范围的比较
4、排放单位提交的报告变化
1)排放报告内容减少
不确定性分析、二氧化碳控制措施、新增/退出设施信息等不用分析或描述,重点排放单位设备信息、重点排放单位计量仪表信息等在监测计划中进行描述。

2)监测计划单独编制
指南中将监测报告作为排放报告的一部分进行填报,而在标准中则新增了单独的监测计划编制要求,填写内容与要求与国家发布的监测计划模版基本一致。

5、推荐值的更新
1)标准中增加了核算必要的推荐值
碳酸盐排放因子推荐值、天然气液体和气燃料质量单位容积换算参数、常见化工产品含碳量推荐值、热泵机组性能系数限定值、饱和蒸汽热焓表、过热蒸汽热焓表等推荐值表等。

2)水泥行业标准中对燃煤碳氧化率进行调整
指南中所有行业化石燃料的碳氧化率都一致,水泥行业标准中无烟煤与一般烟煤的碳氧化率进行调整。

表3 指南与标准中燃煤碳氧化率的比较
6、转供电力的核算问题
指南中排放报告制度遵循“谁排放谁报告”原则,标准核算生产系统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两者对于转供电力产生的排放核算范围不同。

表4 指南与标准对于外购电力核算的比较
这批标准于2021年1月1日实施,将应用于支撑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工作,进一步规范北京市碳市场的管理工作,标准的实施将影响北京市大部分排放单位的配额分配以及数据报送工作。

希望以上分析能对大家北京市碳排放核算与核查工作有所帮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