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区域地理复习中国气候——气温教学目标:1.掌握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2.通过阅读我国一月份、七月份的等温线分布图,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并运用地理原理来阐述地理现象的能力。
3.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自学预习:一、气温分布特点: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
造成这种规律的原因是。
2.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
造成这种规律的原因是。
夏季最低气温处:______ ,原因:最高气温处:______ ,原因:二、热量与耕作制度和农作物:根据(积温)的不同,我国可划分为五个和一个。
读地图册P47中国温度带分布图,并填写图表中空白。
序号温度带熟制农作物ABCDEFABCDAB C合作探究:1.阅读我国一月等温线分布图思考下列问题:(1)漠河和海南岛温差约为_________,描述我国一月份等温线分布特点,分析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原因?(2)描述一月00C 等温线的位置并说明在西南向南拐的原因?(3)描述图中A 、B 、C 、D 几个地区等温线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4)分析一月份我国最低气温出现在漠河的原因?2.阅读我国七月等温线分布图、思考完成下列问题:(1)漠河和海南岛温_________,描述我国七月份等温线分布特点,分析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2)描述图中A、B、C几个区域的等温线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课堂练习:1、影响我国气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是()A 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 洋流 D 地形2、以下城市中,1月平均温度最高的是()A 天津B 上海C 广州D 哈尔滨3、我国夏季全国普遍高温,但是不符合这一规律的地区是()A 青藏高原B 内蒙古高原C 黄土高原D 云贵高原4、传统民居特色与南北气温差异有关联,下列叙述未体现这种联系的是()A 北方房屋墙体较厚B 南方房屋高大宽敞注重通风透气C 南方屋顶坡度较大D 东北地区的房屋有多层窗户5、下列关于农作物耕作熟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 珠江三角洲-----一年一熟B 东北平原-----一年两熟C江汉平原-----一年三熟 D海南岛-----一年三熟6、我国冬季和夏季白昼时间最长的地方分别是()A 海南和黑龙江B 海南和新疆C黑龙江和海南 D新疆和海南7.每年五月下旬,河北省农民纷纷驾驶收割机南下到河南参加麦收,然后再北上。
你认为主要原因是()A 河南省降水量大于河北省 B河南省比河北省热得早,小麦成熟早C河南省小麦品种好于河北省 D河南省的人口比河北省少8.表中代码表示滇、川、陕三省省会和西藏自治区首府的名称,根据表中气候资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一月平均气温(℃)七月平均气温(℃)地区代号-2.3 14.9 ①4.6 25.8 ②7.8 19.9 ③-1.3 26.7 ④C.③为成都 D.④为昆明读我国北方某地区年均温等温线分布图,回答9~10题。
9.图中甲城市西侧的等温线向南弯曲,乙城市所在地区的等温线向西弯曲。
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 海陆位置B. 地形C. 纬度位置D. 大气环流10.图中所示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 土壤盐碱化B. 土地沙化C. 水土流失D. 酸雨中国气候——降水学习目标:1、运用中国降水图,概括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2、了解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和分布,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自学预习:一、降水分布特点1.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是,造成这种规律的原因是。
2.我国降水量的时间分布特点是,,。
导致降水季节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是。
导致降水年际变化大的主要原因是。
3.雨带的推移规律:(1)夏季风正常年份:5月中旬:___________。
6月中旬:___________,进入“梅雨”季节,华北地区_________严重。
7月中旬、8月:____________,长江流域出现__________天气。
9月:___________________。
10月:夏季风在大陆消失,雨季结束。
(2)夏季风异常年份:夏季风强的年份,雨带____________,导致____________,夏季风弱的年份,雨带____________,导致____________。
4.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从________-________-贺兰山-巴颜喀拉山-_________一线,此线以东受________影响大,为,此线以西受________影响小,为。
二、降水量与植被、耕地类型根据是和的对比关系,我国可划分为四个干湿地区:A ,B ,C ,D 。
读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并填写图表空格。
图1-4-7干湿地区年降水量降水量-蒸发量植被农业生产ABCD合作探究:1.读中国年降水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找到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向东经过岭和河一线分布,与一月份等温线基本吻合。
(2)、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多在______毫米以上,而西北内陆地区则在______毫米以下,从而看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规律是____多____少,由___ _沿海向___ __内陆逐渐减少。
(3)我国年降水量最多地区在,原因。
最少地区在,原因。
(4)描述图中A、B、C、D四处降水量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巩固练习:1.我国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是:()A 纬度位置B 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2.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间的天然植被是()A森林 B 森林、草原 C草原 D荒漠、草原3.下列盆地中,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是()A 四川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准噶尔盆地 D柴达木盆地4.以下各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一致的是()①半干旱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②一月份0℃等温线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④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⑤l600mm等降水量线⑥亚热带季风与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A.①②⑥B.②③⑥C.①④⑥D.②④⑥5.东部季风区的降水类型主要是()A.对流雨 B.地形雨 C.锋面雨 D.台风雨6.下列地形区位于非季风区的是()A.四川盆地 B.黄土高原 C.准噶尔盆地 D.华北平原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在地理知识中应该指的是A.夏季风 B.冬季风 C.台风 D.春天里的风右图为我国某地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读图完成8-9题。
8.该区域的降水分布大体是A.由东南向西北递减B.由东南、西北向中间递减C.由西南向东北递减D.由东向西递减9.图中A处降水的数值范围和主要原因是A.0mm-200mm之间,盆地影响B.200mm-400mm之间,西风影响C.400mm-600mm之间,山地影响D.200mm-400mm之间,山地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影响我国大陆的重要天气系统。
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副高脊线以北5—8个纬度处,并随副高的北进南退而移动。
读某同学绘制的“副高对我国天气影响示意图”。
回答10~11题。
10.该同学绘制的示意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其错误点及理由分别是A.“北方的冷空气”——这个季节不存在B.“暖湿气流”——气流方向错误C.“副高控制下晴热”——副高控制下多阴雨天气D.“锋面雨带”——锋面雨带在副高北侧11.图中副高所处位置,一般出现的月份是A.五月 B.六月 C.七月 D.八月右图为我国某山脉南北两侧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的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12—13题。
12.对于该山脉降水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A.南坡多于北坡B.北坡多于南坡C.最大降水量出现北坡海拔3500米处D.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增13.形成该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源地是A 北冰洋 B大西洋C太平洋 D印度洋中国的气候特征和气象灾害学习目标:1、掌握中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和成因2、概括我国气候复主要特征,评价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3、掌握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影响和防御措施。
自主学习:1.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特点、成因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地区气候特征成因热带季风气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①,原因②原因评价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影响:(1)气候多样,(2)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3)夏季全国普遍高温,(4)季风区降水季节过分集中,降水变率大,反馈练习:1.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之一,主要原因是()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写的降雨天气主要出现在()A.东北地区 B.青藏地区 C.长江中下游地区 D.南部沿海3.我国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很多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这主要是因为()A.我国季风气候显著 B.多寒潮、台风等特殊天气C.西北地区为大陆性气候 D.我国气候复杂多样4.我国江南“鱼米之乡”未形成荒漠,主要受惠于()A.地形复杂多样 B.领土东西跨度大C.地势西高东低 D.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5.下列山脉既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界线,又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的是()A.秦岭 B.太行山 C.阴山 D.大兴安岭6.造成狂风和特大暴雨的自然灾害是()A.寒潮B.台风C.地震D.冰雹7.冬季风带来的天气灾害中,可能有()①寒潮②洪涝和干旱③台风④沙尘暴A .①②B .①③C .②③ D.①④课后练习:20世纪50年代我国以“X”为界,把其北方划为强制集中供暖区(如下图所示),完成1—3题。
1.这条“X”界线,最可能是A.秦岭一淮河 B.天山C.黄河 D.南岭2.“北方是冷,冷的是皮;南方是冷,冷的是骨”,影响这种体验差异最可能的因素是A.气温 B.气压C.湿度 D.阳光3.南方尤其是湖南和江西冬季尤其的冷,其原因可能是A.地形 B.湖泊 C.植被 D.纬度(2018届山西省孝义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负积温是冬季日平均气温小于0℃的累加,是重要的农业气候生态据标之一。
一个地区负积温的高低,制约着当地农作物和果树的安全越冬,影响农业病虫害的发生蔓延和农药施用量。
下图示意1961—2008年我国北方局部地区负积温空间分布。
据此完成4—5题。
4.影响图示地区负积温值东西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 .纬度位置 B.地形地势C.距海远近 D.大气环流5.甲地负积温等值线明显弯曲可能给当地带来的影响A.缩短农作物生长周期 B.减少农药使用量C.利于果树的安全越冬 D.改变耕作制度(2018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二调)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等降水量线图(单位:毫米),图中a、b、c、d四城市在某年降水量分别是1083毫米、986毫米、679毫米、642毫米。
降水的绝对变率又称降水距平,是指某地实际降水量与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之差。
降水的相对变率是指降水绝对变率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
降水变率越大表明降水愈不稳定,往往反映该地区旱涝频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