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重点归纳第一章社会学的对象和学科性质1、西方和中国社会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西方:社会学的产生:孔德的实证主义理论,他提出了社会学的概念和学科的基本框架,而且提出了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基本想法。
孔德是社会学的创始人社会学的发展,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孔德:提出社会学这个名词,指出了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
主要思想有:对社会现象的研究主要包括社会静学和社会动学;人类精神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科学阶段斯宾塞:提出社会进化的思想,社会进化论。
迪尔凯姆:指出社会学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即社会事实。
他提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等概念。
最早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的社会学家韦伯:开创了与实证主义社会学相对立的“理解的”社会学传统,成为理解社会学的奠基人。
在方法论上韦伯提出“理想类型”的观点以及“价值中立“的主张帕森斯:建立了机构功能理论,形成了结构功能学派美国社会学的特点:注重应用研究,实证研究一直是美国社会学的主流西欧国家社会学与美国社会学的差异:理论思维和批判色彩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代表达伦多夫:社会冲突理论,对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发起巨大挑战,成为当代社会学的重要流派卢曼:系统学派布迪厄:结构主义建构论福柯:展示了后现代主义的观点和对现代权力观的否定吉登斯:结构化理论:弥合行动与结构的二元对立中国:大同思想:我国古代关于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理想的系统化论述康有为:讲学,提出群学严复:翻译斯宾塞著作社会学课程在高等学校中出现是在20世纪初。
燕京大学的社会学师资比较整齐孙本文:社会学的引进和学科化。
《社会学原理》他是中国社会学发展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学取消1978年邓小平支出社会学需要尽快补课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学科特点与基本问题研究对象:社会关系与社会行动,社会结构与社会过程。
社会关系是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
社会关系与社会行动具有强烈的依存关系:社会关系以社会行动为内容,社会行动以社会关系为形式;没有社会行动的社会关系和不受社会关系知道的社会行动都是不可理解的。
社会结构与社会过程之间的关系是社会关系与社会行动的关系的宏观表现。
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结构与社会秩序,社会变迁。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社会学研究的最基本的问题学科体系:1、社会学理论:对社会构成要素、社会关系、社会行动、社会结构、社会过程、社会制度、社会变迁等问题的理论性分析2、社会研究方法:从事科学的社会学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3、应用社会学:将社会学理论和社会研究方法运用于某一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研究学科特点:1、整体性观点2、方法和只是的综合性3、科学性4、应用性5、建设性和批判性第二章社会及其构成1、社会的性质、类型、特点社会的性质:社会实在论(社会唯实论)和社会唯名论社会唯实论:社会是实在的,是客观存在的。
社会是有各种规范和制度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超越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
孔德和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其代表,迪尔凯姆的社会学理论将社会实在论做了具体论述社会唯名论:认为个人和个人行动是实际存在的,个人及其行动相对于社会来说是先在的,社会只是个人行动的产物或互动的形式;对社会的认识是以对个人的认识为基础的,认识社会的目的的最终也是为了认识个人。
强调人的行动的心理方面的理论(美国的吉丁斯)和以强盗个体行动的能动性为主的韦伯的理解社会学带有社会唯名论色彩,而在符号互动论哪里社会唯名论的特征更加明显社会的性质导致两方认为社会学的主要任务不同:唯实论:研究社会的结构、社会制度和社会规范,研究这种既定的结构如何去指导塑造其成员唯名论:只有了解每一个行动者才能真正了解社会社会的类型:宏观社会的类型:1、孔德: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科学阶段2、斯宾塞:军事社会和工业社会3、马克思: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具体社会的类型: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2、以地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社会共同体3、以业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社会4、因兴趣而形成的各种非正式群体社会的特点:1、多样性2、复杂性3、变动性大题: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社会关系的理解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是人本质的具体体现。
类型: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文化1、文化的含义:与自然物相对应的人类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综合2.、文化的分类广义的文化是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中尺度的文化只要指制度和规范文化小尺度的文化指科学文化只是3、文化的特性(1)文化是有人创造出来的和学到的(2)文化是群体共享的(3)文化是建立在象征符号之上的4.文化的结构(1)文化要素(2)文化丛(3)文化模式5、文化的功能(1)文化的整合功能(2)文化的导向功能(3)文化的维持秩序的功能(4)文化的传续功能6、文化的相对差异性(1)主文化与亚文化主文化是指在一定族群中展主导或统治地位的文化,也称主流文化;相对的,亚文化是指在这一范围内处于次要地位的文化(2)我足中心注意与文化相对主义某一民族的成员因过分认同本族文化,而对其他民族的文化不理解一直贬低,这被成为我族中心主义。
文化相对主义(文化相对论)认为,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相对的,因此不能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场上、用本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念去评判其他民族的文化7、文化变迁原因(1)人们的发现和发明(2)不同文化的接触而发生的文化传播第三章人的社会化1、如何理解人的社会化社会化:是一个人学习社会的文化、增加自己的社会性、由生物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社会化的目的:为了生存与发展,人类必须学习文化模式在生物体不呢个自发地产生社会生活的经验的情况下,个人就必须学习社会中已经存在的经验,社会也必须向个人传授已有的知识,这就是社会化。
社会化是个人学习群体和社会的文化,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整合到群体中去的过程2、社会化的机构与过程过程:基本社会化儿童的社会化青少年的社会化成年人的社会化老年人的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剥夺旧的自我系统——建立新的自我系统机构:家庭学校(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同龄群体/同伴群体(peer groups)工作单位大众传媒3、大题: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当前社会化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看法少年和青年社会化遇到的问题1、心理上的断乳2、社会价值观念的多样化3、理想与现实的矛盾4、社会的迅速变迁5、代沟根据上面的问题结合实际说看法!第四章社会互动1、社会互动的类型1.合作:不同个人或群体之间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相互配合的互动方式2.竞争:不同个人或群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互动方式3.冲突:为了各自获得共同珍视的目标而采取的斗争、压制、破坏以致消灭对方的互动方式2、社会互动的理论符号互动论人是符号的使用者符号是社会互动的中介互动时所遵循的规则是互动过程的产物互动中由于互动情境的变化,人们也在不断的修改对事物的意义角色借用(role taking)是最基本的互动方式拟剧论常人方法学社会交换论人际互动3、社会角色的特点、类型及其扮演中的问题社会角色(social role)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与人们在社会关系所处的地位相一致、社会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特点:普遍性具体性复杂性表现性类型: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规定角色与开放角色理想角色与实际角色问题:1)角色混淆role confusion角色混淆是指人们对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和角色规范认识不清,从而使扮演该角色的行为与其他角色的要求发生混淆的现象。
角色混淆的发生的主要有以下原因:角色认知不清、场景分辨不清。
(2)角色紧张role strain一个人参加了大量的社会活动,承担着许多社会角色,以致出现没有基本的时间和精力去扮演某些角色而疲于应付的现象。
(3)角色冲突role conflict一个人同时承担了多种角色,而且其中的两种或多种角色对承担者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从而使角色扮演者左右为难。
(4)角色失败role exit角色失败是一个人未能和无法成功地扮演某种角色的现象。
有两种情况:一是未能有效的承担其角色,二是角色关系解体。
第五章初级社会群体第六章社会组织1、初级社会群体的内涵及类型内涵:成员之间关系密切的群体类型:1.按群体规模分齐美尔:二人群体,三人群体,五人群体……小群体,大群体。
怀特《街角社会:一个意大利人贫民区的社会结构》2.按群体亲密程度分初级群体primary groups ——库利次级群体secondary groups3.按群体规范分梅约: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按群体形成的缘由分血缘地缘业缘2、家庭的功能及类型功能1.生物功能:性满足,生育2.情感和陪伴3.经济合作4.抚育和赡养3、社会组织及其特征(参考课件)社会组织组织——为了特定目的而有意识组建起来的社会群体。
分工合作是组织产生和存在的基本前提。
社会组织是为了减少经常性合作的不确定性或风险性而进行的选择。
社会组织的特征1.有目的、有意识组织起来的群体2.目标简单明确3.成员之间的关系不是很亲密4.组织成员的可替代性强(成员不固定)第七章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1、社会分化及其类型社会分化:指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单位变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个单位,以及诸社会单位由地位相同变为地位相异的现象。
社会分化的类型(1)水平分化和垂直分化(2)基于自然因素的分化:年龄,性别……(3)基于社会因素的分化:民族,职业……2、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卡尔·马克思——阶级阶级:就是依据社会资源的不同占有状况及其相互关系所组成的社会集团阶级的划分标准:生产资料占有形式(财富)阶级之间是相互对抗和冲突的阶级内部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层基本内容:阶级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它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想联系,它一剩余产品的出现为前提阶级是有相同的经济地位和共同利益的社会集团,共同的利益使他们具有共同行动的可能性阶级内部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层,统一阶级的不同阶层在对待问题的态度上有差异,但他们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的必然产物,当阶级矛盾不可调和时,就可能爆发社会革命。
阶级的消亡有赖于消除阶级产生的基础,消除所有制和生产力高度发展是阶级消亡的前提3、韦伯的分层理论与分层的方法、标准标准财富(经济标准):包括货币收入和物品、土地、自然资源以及生产性服务权力(政治标准):控制或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声望(社会标准):个人在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所得到的声誉和尊敬。
声望与人们的身份、知识教养、生活方式有关。
4、新中间阶级方法客观法:可测量的客观标准,收入、住房条件、教育程度、职业主观法:自我的评价声望法:声望受到职业的影响4、新中间阶级新中间阶级,在西方指管理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