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科学院2016年度科普项目开发征集指南

中国科学院2016年度科普项目开发征集指南

附件:中国科学院2016年度科普项目征集指南中国科学院2016年度科普项目征集指南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2015年9月为进一步发挥我院科普资源丰富的优势,提升全院科普能力,推动“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计划和“‘科学与中国’科学教育”计划实施,服务于“率先行动”计划,现面向全院发布2016年度科普项目征集指南。

一、征集宗旨(一)符合“高端、引领、有特色、成体系”的科普工作定位和“率先行动”计划的要求,利于实现“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计划和“‘科学与中国’科学教育”计划。

(二)反映社会公众关心的热点和应急问题,反映中国科学院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三)体现科学性、创新性、思想性,可操作性强,符合科学传播规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二、征集类别及要求(一)科普基地类1.新建科普场馆(1)申报主体重点支持科普基础相对薄弱地区的研究院所新建科普展馆(厅)的展陈、展品的设计和制作。

(2)内容要求展示的科普内容应以展示本单位的科学故事、科学大师、科技创新成果等为主线,展陈设计要融科学性、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体验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展览内容与表现形式构思清晰、新颖, 多用信息化手段、多媒体方式展示,内容更新便利。

(3)申报条件--申报展馆(厅)的使用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新建展馆(厅)用房的土建工程已经完工或改建用房已经落实,并设为常设性展馆(厅);--申报新建科普展馆(厅)的,应已初步完成展厅展览脚本,并有展厅展览的规划设计方案与设计图与展厅建设的总经费预算。

--获资助的科普展馆(厅)每年向公众开放不少于50天,应积极参与每年的重大科普活动。

--已经获得经费支持的场馆不得重复申报;--研究所应匹配展陈设计、制作经费,保证按时、按质完成。

(4)资助额度每个项目支持经费10万元,项目数量不超过3个。

2.科普场馆APP开发(1)申报主体重点支持植物园、博物馆、天文台站、标本馆等接待公众较多的科普场馆。

(2)内容要求--把场馆的标本、展项等通过APP平台进行自主讲解。

--把相关的图片、标本、展项等梳理成资源库,通过APP 平台便于社会公众学习交流,推动在线科学教育工作开展。

(3)申报条件--申请自主讲解类型的APP必须是常年对外开放且接待公众量大的科普场馆。

--申请资源库类型的APP必须具有相关的数据库和开发平台的工作基础。

--从其他渠道统筹科普经费或者有研究所的经费支持。

--开发的APP在中国科普博览、明智科普网、中科院之声等平台或者其他渠道推广。

(4)资助额度每个项目支持经费5万元,项目数量不超过6。

(二)科普产品类1.原创性科普图书(1)申报主体申报人为院属单位的在职职工。

需要联合创作的,申报人为在职职工,离退休人员、学生、院外人员可作为项目参与人。

(2)内容要求--结合社会热点和前瞻性科学知识,反映科学史、科学前沿、科学探索、热点应急科普等题材,如航天、海洋、人工智能、互联网通讯、能源资源、材料科学、生态环境、基因工程等。

--通俗易懂,有助于启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保证科学知识、科学原理的准确性,不得出现违反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表述。

--编创工作要体现科研与教育、文化的融合,具有新颖性、思想性、教育性、独创性,体现中国科学院特色。

(3)申报条件--已完成初步创作书稿或60%(含60%)以上书稿。

--作品的第一次发行量不低于5000册(套),并提供给科学传播局50册(套)。

--创作主体和团队具有相当的创作实力或潜能,并有领域内科学家与科普专家组成的顾问团队。

--支持的科普图书需纳入科学文化工程科普丛书系列。

(4)支持额度每本图书(单本)支持创作经费4万元,支持科普图书不超过8部。

2.科普展品(1)申报主体院属各单位或者各单位在职职工。

(2)内容要求--主要体现我院的重大科技成果、科技进展,反映我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的原创性科普展品。

--多用信息化、多媒体方式展示,趣味性强、互动性好;展示内容与表现形式清晰、新颖,能够从多角度呈现科普展品,使受众在体验中感知、获取相关信息和知识。

(3)申报条件--保证展品优先在院内重大科普活动展出。

--申报项目符合市场化要求,易转化为科普产品。

--已获院科普专项支持的展品不能重复申报。

--须有技术与科普专家组成的顾问团队。

(4)支持额度每个项目支持经费8万元,项目数量不超过6个。

3.科普视频(1)申报主体院属各单位负责科普工作的机构牵头实施项目,并由研究所指定的机构负责人或者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

(2)内容要求--围绕人物、成果、基地,结合动物、植物、天文、地质等学科素材制作的原创性科普视频纪录片。

--从观众需求、前沿成就、未来趋势等方面提炼主题,避免面面俱到;突出自身特色,实现精准传播;结合研究方向、建设状况和自身特色与公众关注点,在内容设置上突出自身特点。

--编创工作、构思方式、表现手段要符合社会公众的认知规律,具有科学性、新颖性、思想性,不得嵌入任何营利广告,不得出现违反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行为。

(3)申报条件--已获得院科普经费支持的项目不得重复申报。

--申报项目需具备拍摄的基础条件和相关素材。

--需要在央视或具有影响力的省级电视台播放。

--需要申请其他项目共同支持或者研究所匹配相关项目经费支持。

--接受统一培训,制作电视、网络两个不同版本,电视媒体版本时长为30分钟左右,网络传播版本为5分钟。

(4)支持额度每个项目的经费额度为20万元,不超过2个。

(三)科普活动类1.求真科学营(1)申报主体区域性的3-4个单位联合申请并设计路线,其中的一个研究院所为牵头实施单位,其他参与单位的相关人员为项目参与人。

(2)内容要求--立足我院资源优势,相关单位联合设计体现天文、地学、生物学、高技术、基础科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求真科学营路线。

--活动应体现承担参与单位的学科特点、专业特色和文化传统,路线的周期不少于7天。

--内容策划贯穿听(科普报告);看(参观实验室、野外台站等);做(动手实验);玩(文体活动);演(联谊晚会);写(总结报告);赛(相关活动比赛奖励)等形式。

--要有科学性、趣味性、可参与性,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疑问参加活动,启发其对科学问题的思考,培育科学探索精神。

(3)申报条件--活动以半公益性为主,严格按照“求真科学营指导手册”的标准策划实施。

--主要针对初高中生,每条路线全年活动不少于3期,且每期营员不少于40人,尽可能服务于国科大、中科大的招生工作。

--与有资质的旅行社达成合作意向,签订合作协议。

(4)支持额度每条路线支持经费5万元,项目不超过10个。

2.名园名花展(1)申报主体申报主体为植物园科普网络委员会的院内成员单位。

(2)内容要求--全面展示植物园的特色资源、科学研究与历史传承。

--开展主题科普展览和互动体验式科普活动。

--有专题科普讲座配合活动开展。

--科学家与大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促进广大群众了解并热爱植物科学。

(3)申报条件--未承办过“名园名花展”相关活动。

--研究所匹配相关的活动经费。

--植物学科研究有特色,具有很好的科普工作基础。

--活动举办地点便于公众参与,举办时间结合重大节日。

(4)支持额度项目支持额度为15万元,项目个数1个。

3.名馆精品展(1)支持范围申报主体为标本馆科普网络委员会的成员单位。

(2)内容要求--全面展示研究所的特色资源、科学研究与历史传承。

--全面展示精品标本、化石。

--开展标本制作、化石修复等互动体验性科普活动。

--开展专题科普讲座。

(3)申报要求--未承办过“名馆精品展”科普活动。

--研究所匹配相关的活动经费。

--学科研究有特色,并具有很好的科普工作基础。

--活动地点便于公众参与,举办时间与重大节日结合。

(4)支持额度项目支持额度为15万元,项目个数1个。

4.科学探究活动(1)申报主体鼓励分院牵头申报,凝聚研究所的力量共同实施。

(2)内容要求--应挑选学有余力、对科学研究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参与,对象为初中、高中学生。

--活动流程应包括筛选学生、确定选题、查询文献、实验操作、撰写研究报告以及研究成果答辩等内容。

--开发科学探究活动实施方案、案例模板,并提供给院内相关单位参考实施。

--推荐研究成果参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等系列活动。

(3)申报条件--具备承担科学营、“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等工作的基础,有专人负责项目的实施。

--具有开展科学教育工作的基础,能调动研究所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

--接待的学生为20-30人。

(4)支持额度项目支持额度为15万元,项目为1个。

5.特色科普活动(1)申报主体鼓励跨单位联合申报,其中的一个单位为项目承担单位,负责统筹协调,其他单位共同参与活动实施。

(2)内容要求--结合天文、地学、基础科学、高技术科学等科普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科普活动。

--特色科普活动形式多样,要有参观、讲座、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

--活动要结合年度国际重大科学主题,反映社会热点、重大科学事件。

--特色科普活动的方案要详细可行,有相应的活动预案。

(3)申报条件--具有开展特色科普活动的基础和成功案例。

--匹配相关活动经费。

(4)支持额度项目支持额度为8-10万元,项目不超过5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