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业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初探

专业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初探

专业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初探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专业+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初探摘要: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和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切入点,分析我国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为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结合数控技术专业和学校数控加工省级胡晓东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情况,提出了数控技术专业引入“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并实践探索了“专业+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组织与实施,对人才培养的特色与创新进行了提炼与总结。

关键词:数控技术工作室高技能人才特色创新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1(b)-0132-02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事业,尤其是近期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无疑将成为我国快速促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加快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举措。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技能大师工作室作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一种创新模式,其充分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技术攻关创新的作用,将高技能人才培养融合到高技能人才技术攻关创新活动的过程中,在技术攻关创新的过程中,承担起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受诸多因素的限制,高等职业院校传统人才培养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能力短缺,难易满足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人才培养亟必创新。

以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和浙江省胡晓东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例,研究探索在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引入“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一种创新模式。

1 现状及存在问题数控技术专业是利用计算机实现数字程序控制的一种技术,是技术技能性强、知识结构涉及面广、职业素养要求较高,就业面宽的近几年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兴专业。

通过几年发展,中高等职业院校为社会培养输送了一大批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的数控操作人员,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随着高端精密数控机床快速发展,对数控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上普遍存在高技能人才“一将难求”,金蓝领高薪难聘等现象。

究其原因,目前高等职业院校传统数控技术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传统的人才培养难于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目前,我国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主要是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形式开展,教学内容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以及专业方向选修课等四个模块,理论与实践教学课时比例保持在1∶1左右。

教学内容基本上在学校教室或实训室内完成。

但是,基于学校实训设备、实训师资、教学成本、课堂组织、生产管理等问题,制约着项目化、案例化、生产过程性实践教学在校内实训基地的开展,导致教学内容单一,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轨,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新能力,以至不能满足目前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深度不够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行业合作还处于“一头热”“单相思”的处境,校企合作往往只停留在毕业生就业、订单班培训或继续教育等方面,很难触及教学科研方面的合作,产教融合更无从谈起。

实训师资团队力量薄弱师资团队尤其是实训师资团队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力军。

目前,受高等教育相关体系影响,高等职业院校普遍存在“重学历、重职称、重科研、轻技能”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实训师资队伍的建设,打击了实验工程系列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外,大多数实训教师是学校到学校,缺乏从事相关企业工程实践经验,缺乏参与企业锻炼经历。

针对不足,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院级研究所、技能大师工作室、研发中心等研究机构,充分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作用,广泛开展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技术攻关创新等活动任务,弥补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不足。

2013年,以数控加工技能为研究方向的浙江省胡晓东技能大师工作室在校内正式挂牌成立,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2 “专业+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思路在传统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引入“技能大师工作室”,其目的就是要以行业需求,职业能力为导向,在传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嵌入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构建“专业+技能大师工作室”数控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

一是调整优化传统人才培养方案,在第5学期开设企业产品项目化课程,学生通过申报、前期培训、选拔等方式,进行重新组班,分类教学培训。

教学内容采用技能大师工作室横向课题或纵向课题相关知识和技能,教学方式采用项目化、企业产品案例化,生产过程导向化,教学手段采用名师带高度现代导师学徒制。

二是制定技能大师工作室人才培养方案,重点突出专业知识、核心技能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培养。

制定完善建设、管理、运行、考核等制度。

三是建立专业与技能大师工作室个体化教学相关机制。

研究探索培训课程与教学计划、评价体系与考试制度、培养过程与教学过程等方面的对接问题,建立高技能人才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

四是加强校企合作。

以专业为基础,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平台,以企业新产品试制为切入点,通过横向课题方式,切实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五是组建技能大师实训师资团队。

按行业、企业、院校1∶3∶6师资结构,组建以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冠军、全国技术能手、省技术能手、技师及高级技师、国家级教练、专家、能工巧匠、首席技师等为主的技能大师实训师资团队,切实保障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技术攻关创新的质量。

人才培养的组织实施功能定位“专业+技能大师工作室”数控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是一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有区别于传统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传统专业作为整个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公共基础课、专业选修课以及部分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的教学任务,由学校按照正常教学计划负责组织实施。

技能大师工作室以传统专业相关教学资源为依托,充分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作用,将专业核心技能教学过程融入到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技术攻关创新活动的过程中,承担起培养核心技能的重要任务。

管理模式在学校二级教学单位的领导下,技能大师工作室以第二课堂形式组织教学,对企业和在校优秀学生开放,由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具体负责的相对自主的管理模式。

领办人主要负责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运行与管理,对团队成员实行二级管理,教学团队具体负责日常教学、培训、带徒传艺、技术攻关创新、科研以及校企合作等任务。

同时,每年接受学校和省厅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内容主要有:基础建设、制度建设、经费管理、成果产出(包括:高技能人才培养、技术攻关创新、技术研讨交流、社会服务等)、教学科研等指标。

教学组织相对于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而言,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学生提供了专业技能更强、企业参与度更深、职业素养更高、培养方向更明确的综合能力培养平台。

教学组织过程由技能大师工作室团队成员负责实施。

在大师、名师全过程指导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已转换为师徒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面对面零距离接触,营造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使得师生之间能够顺利沟通交流。

技能大师团队成员也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制定相对应的个性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而非“填鸭式”灌输,并通过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横向课题,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

同时,对技能特别突出,成绩优异者,根据双方意愿,由技能大师工作室签订拜师学艺协议,进入更深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

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结合传统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各自的优势,分别实施。

传统专业人才培养教学内容注重公共基础课、部分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

技能大师工作室则侧重培养专业核心技能、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教学内容以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企业新品开发试制为导向,采用行业最前沿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来组织、提炼、设计课堂教学内容。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推行“教、学、做、工”融合的一体化教学理念。

教学评价学生在技能大师工作室完成教学计划内容或完成相应的项目工作任务,对学生的教学评价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学分互认方式。

由技能大师工作室自主命题,并考核通过,给予相应课程学分,与传统专业相应课程学分互认方式进行综合评价;二是职业技能鉴定方式。

由技能大师工作室自主组织申报省(市)职业鉴定中心鉴定任务,由鉴定中心委派考评人员鉴定合格者,颁发相应职业工种职业资格证书的方式进行评价;三是采用完成产品生产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学生独立或团队协作完成企业新产品试制,按完成产品难度、质量、效率、成本控制等进行综合评价;四是参加各类各级比赛获奖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实训师资结构合理的实训师资结构是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养、技术攻关创新的首要问题。

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功能定位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高技能、高素质,并具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验和创新能力。

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之前,通过内培、外引等方式,培养了7名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冠军,3名全国技术能手、3名国家级裁判专家、2名省首席技师,3名省技术能手,具有技师及以上15人,高级职称5人,博士1人,硕士学位8人,并聘请了企业行业国家级专家、能工巧匠、首席技师、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作为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或技术顾问,有效地保障了技能大师工作室教学团队合理的师资结构。

3 “专业+技能大师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融合性实施“专业+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接受传统专业人才培养的同时,自主接受技能大师工作室设置的相应专业课程、技能大赛、参与企业产品生产实践等方面教学,通过技能大师工作室自主教学评价,实现课程学分互认的目标管理,具有融合性、互动性等特点。

真实性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资源和优势,推行“教、学、做、工”融合的一体化教学理念,淡化教室和实训室的界限,注重企业生产、工艺流程、产品质量等各环节的教学与实践,极具真实性。

学徒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教学模式,是秉承名师带高徒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的,师生关系自然转换为“师徒”关系,具有现代导师学徒制的特点。

双重性技能大师工作室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横向课题方式完成企业产品试制、研发等任务,这就意味着学生进入技能大师工作室就是进入企业,具有学生和员工双重身份的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