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公司治理是上市公司获得长足发展的关键,而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
随着公司形式的发展,上市公司的数量越来越多,上市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特点要求必须加强对公司的财权的分配、规范和监督。
本文分析了上市公司财务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为改善上市公式财务治理探索其解决办法。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治理问题对策
一、公司财务治理的含义
财务治理的实质是财权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合理配置,即在明确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前提下,规定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形成有效的财务决策、激励、约束和评价机制,规范财务信息的生成、呈报和披露机制,达到各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均衡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
财务治理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以财务权力为客体,以财务权力分配为核心,以财务信息为载体,以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为治理目标。
有效的公司治理有利于实现公司财务决策科学化,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实现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股权过度集中,缺乏多元股权的财务制衡
国家股一股独大及股权的高度集中一直都是中国上市公司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
这种股权过度集中,缺乏多元股权的财务制衡,使得股东大会对中小股东形同虚设,中小股东不能有效地参与到公司的管理中去。
中小股东的利益得不到维护,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意
愿的权利被侵犯,造成上市公司中财务治理结构的不合理现象日益严重。
(二)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
由于我国实施的是全民所有制,国家所有,就是全民所有,但是在实际的运行中,全民对公司的产权并没有约束力和积极性。
因此,容易产生“所有者缺位”问题,从而使得股东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严重不对称。
股东难以对经营管理者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
这样就形成了比较典型的内部人控制。
这将严重破坏公司的法人财产权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使得股东和董事之间的信任委托关系变得薄弱。
(三)缺乏激励与约束相容的业绩评价机制
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财务治理权的配置必然导致代理成本上升,委托人欲实现自身目标的最大化,只能采取各种方式对代理人的行为进行激励和监督,降低代理成本。
有效激励和监督的前提是正确合理的业绩评价。
激励与约束彼此相关,光有激励,没有约束,是行不通的。
(四)信息披露机制不规范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相分离的。
企业上市以后所有权更分散,所有者的权利不断弱化。
经营者在一定的信息披露规范框架下,根据自身的利益,对披露什么财务信息,以什么样的方式披露以及何时披露进行选择。
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机制监管力不充足的情况下,甚至有的企业还出现了伪造收
入、利润等恶劣事件。
(五)董事会受控股股东影响过大
在我国董事会缺乏独立性,董事大都由控股股东提名,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董事会中董事往往被控股股东所控制。
董事会虽然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却没能发挥实质性的监督功能,对控股股东的行为起不到应有的约束限制作用。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人员结构不合理导致权力失衡,董事长存在滥用职权的可能,中小股东的权益不能得到有效维护。
三、完善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基本对策
(一)优化资本结构,促进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分散化,提高股权的流动性
“一股独大”或股权集中在极少数股东手中,是导致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必须促进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分散化,并且前几大股东之间应均衡持股,从而起到权利相互制衡的作用,并克服股权集中所带来的各种弊端。
为了能够真正改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必须解决股票全流通问题。
具体建议:一是进行国有股减持,同时引进其他所有者,实现股权的多元化。
二是确定今后发行新股全部实行全流通的发行制度,上市公司所有股份都赋予上市流通的权利,并提高社会公众股的比例。
(二)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人力资本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应重视对人力资本的挖掘。
随着现代公司的发展,加强对经理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一方面可以
调动经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使经理层的行动要受到约束,对他们的经济后果负责任。
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就要实行合理的报酬组合制度,使经理人员的利益同公司利益挂钩,并与所有者利益一致,实现激励兼容。
通过建立经理人员报酬与其经营业绩挂钩的报酬机制,探索多样化的薪酬制度,有利于提高经理人员努力程度,打破经理等内部人由于委托—代理关系而造成的经营者和所有者之间的利益背离,减少对公司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造成的利益损害。
(三)强化债权人在公司财务治理结构中的重要作用
强化债权人在财务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抑制“内部人控制”现象,并形成银企之间的互动关系。
中国企业的债权人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重塑银企关系机制可以考虑如下办法:(1)允许银行向企业投入股权资金。
这样银行就可以以股东的身份享有企业的部分控制权,并使债权控制与股权控制相互补充。
(2)在企业董事会设置兼职债权人董事,债权人董事一般不干预企业的经营与财务,但在监督企业财务决策、防范风险等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四)规范信息披露制度,降低信息不对称性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可以使各利益相关者及时、准确的掌握对方的信息,减少一方利用信息不对称性对另一方产生的欺骗。
加强各方之间的相互监督,确保各项商业活动顺利进行。
完善信息披露机制,要求各家企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监管要求,并结合自己公
司的实际情况,对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重要事件和交易事项进行披露,确保披露出的信息的质量,对维护各方经济参与者的权益具有必不可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于春红,曲炜楠.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模式分析[j].财会通讯,2009
[2]孙伟.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3]曹晓明.上市公司财务治理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
[4]杨雪梅.浅论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j] .现代营销,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