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刘禹锡描写柳树的诗词《忆江南·春去也》阅读

刘禹锡描写柳树的诗词《忆江南·春去也》阅读

刘禹锡描写柳树的诗词《忆江南·春去也》阅读
忆江南·春去也
唐代:刘禹锡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

独坐
亦含嚬。

春去也,共惜艳阳年。

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

惟待
见青天。

译文
可惜春天已经匆匆过去了,临行的时候谢别洛阳城的人。

柔弱的
柳枝随风飞舞象是挥手举袂,一丛丛的兰花沾满白露正如浸湿的头巾,遮住芳颜独自欢笑又像是含嗔带颦。

可惜春天已经匆匆过去了,一起来珍惜这艳丽明媚的年华吧!只
见依然有桃花飘落在流水上,哪怕倒满竹叶青美酒一饮而尽,醉倒在
了酒杯前。

只希望能等到雨过天晴、重见青天的时候。

注释
多谢:殷勤致意的意思。

洛城人:即洛阳人。

袂(mèi):衣袖。

裛(yì):沾湿。

颦(pín):皱眉。

尊:同“樽”,酒杯。

赏析
第一首的主旨是伤春。

词中,先写春向人们告辞,柳、兰喻春含
泪挥手而别,后写一个女子惜春情态,一边惋惜春天的归去,一边又
觉得春天对她也有无限依恋之情,作者以拟人手法,把人的表情动作
赋予春,有依依难舍之情,郁郁感伤之意,抒发了惜春、伤春的感情。

构思新颖,描写细腻,手法多变,充分体现了诗人乐府小章的“清新
流畅、含思婉转”的艺术特色。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去也”
两字感情色彩极浓。

在临别之际一声“去也”。

抵得上很多言语,其
中当然也包含着不忍去、不愿去、又不得不去的衷曲。

后来柳永《雨
霖铃·寒蝉凄切》词“愿去去千里烟波”,连用两个“去”字,也是
为了突出他心头不忍去、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的复杂感情。

这是从春
的一方即客观的一方言之。

再从爱春、惜春的一方即主观的一方言之,则“去也”两字更为关情。

《西厢记·长亭送别》有句云:“听得道
声“去也”。

松了金钡;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

此恨谁知!”
如果借来作为“去也”两字的注解,就不难想象那种爱春、惜春而又
尤计留春的惆怅之情。

“多谢洛城人”则又转换角度,以春天的口吻,向惜春之人遥遥致意。

作者在短短七字之间体现了两种不同视角的转换,挥洒自如,更显示出其杰出的想像力和文字驾驭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