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数据模型与决策课程大作业打印版.doc

最新数据模型与决策课程大作业打印版.doc

数据模型与决策课程大作业
以我国汽油消费量为因变量,乘用车销量、城镇化率和90#汽油吨价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为自变量时行回归(数据为年度时间序列数据)。

试根据得到部分输出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模型汇总表”中的R方和标准估计的误差是多少?
2)写出此回归分析所对应的方程;
3)将三个自变量对汽油消费量的影响程度进行说明;
4)对回归分析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1)“模型汇总表”中的R方和标准估计的误差是多少?
答案:R方为0.993^2=0.986 ;标准估计的误差为120910.147^(0.5)=347.72
2)写出此回归分析所对应的方程;
答案:假设汽油消费量为Y,乘用车销量为a,城镇化率为b,90#汽油吨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c,则回归方程为:
Y=240.534+0.00s027a+8649.895b-198.692c
3)将三个自变量对汽油消费量的影响程度进行说明;
乘用车销量对汽油消费量相关系数只有0.00027,数值太小,几乎没有影响,但是城镇化率对汽油消费量相关系数是8649.895,具有明显正相关,当城镇化率每提高1,汽油消费量增加8649.895。

乘用90#汽油吨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关系数为-198.692,呈
明显负相关,即乘用90#汽油吨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个单位,汽油消费量降低198.692个单位。

a, b, c三个自变量的sig 值为0.000、0.000、0.009,在显著性水平0.01情形下,乘用车消费量对汽油消费量的影响显著为正。

(4)对回归分析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在学习完本课程之后,我们可以统计方法为特征的不确定性决策、以运筹方法为特征的策略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为基础,结合抽样、参数估计、假设分析、回归分析等知识对我国汽油消费量影响因素进行了模拟回归,并运用软件计算出回归结果,故根据回归结果,对具体回归方程,回归准确性,自变量影响展开分析。

Anova表中,sig值是t统计量对应的概率值,所以t和sig两者是等效的,sig要小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越接近于0越好。

F是检验方程显著性的统计量,是平均的回归平方和平均剩余平方和之比,越大越好。

在图表中,回归模型统计值F=804.627,p值为0.000,因此证明回归模型有统计学意义,表现回归极显著。

即因变量与三个自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系数表中,除了常数项系数显著性水平大于0.05,不影响,其它项系数都是0.000,小于0.005,即每个回归系数均具有意义。

当然,这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模型设计中,乘用车销量为、城镇化率为、90#汽油吨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三个自变量的单位均不同,因此会造成自变量前面的回归系数不具有准确的宏观意义,因此需要对模型进行实现标准化,也就是引入β系数,消除偏回归系数带来的数量单位影响。

根据共线性统计量中的变量的容差t和方差膨胀因子(VIF),自变量间存在共性问题,容差和膨胀因子为倒数关系,容差越小,膨胀因子越大,尤其是城镇化率VIF为11.213,说明共线性明显,可能原因是由于样本容量太小,也可能是城镇化之后乘用车销售量和、90#汽油吨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本身就具有相关性。

缺乏模型异方差检验。

在多元回归模型中,由于数据质量原因、模型设定原因,异方差的存在会使回归系数估计结果误差较多,所以在建立模型分析的过程红要对异方差进行检验。

数据模型与决策使我们学会使用科学的分析和决策,对经营管理活动实现合理化、精细化、科学化,从而避免了盲目的生产活动。


过数据预测、假设检验、公式、分析、验证等一系列的步骤,将数据结果逐一展现。

为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一些非常有用、便捷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附表:t分布表:
df 单尾检验的显著水平
0.050 0.025 0.010 0.005 双尾检验的显著水平
0.10 0.05 0.02 0.01
3 2.353 3.182 4.541 5.841
4 2.132 2.776 3.747 4.604
5 2.015 2.571 3.365 4.032
6 1.943 2.44
7 3.143 3.707
7 1.895 2.365 2.998 3.499
8 1.860 2.306 2.896 3.355
9 1.833 2.262 2.821 3.250
10 1.812 2.228 2.764 3.169
11 1.796 2.201 2.718 3.106
12 1.782 2.179 2.681 3.055
13 1.771 2.160 2.650 3.012
赠送以下资料
新课程标准学习计划
为切实学习好新课程,把握好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思想,实施好新课程,制定如下计划。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
1、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科研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抓新课程的实施;进一步完善教研教改制度,建立教科研工作制度,定期召开新课程研讨会,组织研究课,作好研究记录,保证研究探讨的连续性和完备性。

2、完善考评制度。

学校制定出详细的考评细则,对教师实践新课程进行考核,对教师成绩并入本学期综合考评,记入个人档案,作为评优的重要依据。

二、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
1、严格学习制度,规定每周三下午为固定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内容,落实保障措施,将学习情况纳入对教师的考核
量化。

本学期的重点学习内容是各科新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及有关新课程方面的理论文章,每位教师本学期做新课程学习笔记不少于5千字。

2、积极组织有关新课程方面的论文撰写、评选及征文活动和教案评选活动,要求教师围绕新课程的内涵、目标、任务、措施等展开进一步的讨论,并结合自己在实践新课程中的教学体会,写出有独到见解的优秀论文,鼓励教师精心设计教案,实践好新教材,对优秀论文和优秀教案及时向上推荐和上报。

3、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促进新课程的学习,本学期打算请区教研室的领导就新课程方面进行理论讲座和发表指导建议。

积极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外出培训学习,通过学习我们力求达到三个认识和四个转化:(1)提高对新课程的认识,增强教育改革的责任感。

(2)提高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提高能力意识,树立新的教育质量观。

实现四个转变:(1)传授知识教学向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转变。

(2)实现由单向交流向多维互动转变。

(3)实现有封闭性课堂向选择性、开放性、实践性课堂转变。

(4)实现由重结果教学为重知识形成过程的转变。

三、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1、把年轻的教学能手、教学骨干作为实践新课程的领头兵,鼓励他们积极投身于新课程的学习实践和研究,为他们创造展现才能的时空。

2、有重点的培养。

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让他们参加大型的或较高层次的理论学习和研讨会,增强课程改革意识和改革能力。

3、充分发挥能动作用,鼓励教师从教学中发现问题,主动研究,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课外活动等教学环节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4、压担子。

每学期给教师定目标、定任务:学校规定每位教师都要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对研究课题要有计划、有实施方案、有研究记录、有阶段性总结,每位教师都要结合教研教改实际,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和精心设计一篇教案,每人上好一堂公开课或示范课。

5、发挥示范作用,提高整体素质,采取一帮一结对子的形式,营造出一个互相激励,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的改革氛围,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新课程实践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总之,我们将在县局的领导下,依照区教研室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认真研究、勇于探索,积极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及时调整思路和方法,把新课程实施好,使我校教育教学水平有一个大提高。

孟津县横水镇第一初级中学
2012年3月16日计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