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监理有限公司线路工程验收方案工程技术部2012年5月8日某某监理有限公司线路工程验收方案目录前言 (2)1、总则 (3)2、验收依据与组织形式 (3)2.1验收依据 (3)2.2验收组织形式 (3)3、光(电)缆线路工程验收规范 (4)3.1器材检验 (4)3.2杆路工程 (5)3.3管道光(电)缆的敷设 (17)3.4架空光缆的敷设 (17)3.5敷设墙壁光(电)缆 (18)3.6光(电)缆接续和成端 (19)3.7光(电)缆交接箱与分线设备 (20)3.8线路防护 (20)3.9工程验收 (21)4、光缆线路工程竣工文件及编制规范 (26)4.1竣工文件编制 (26)4.2竣工图 (27)前言工程竣工验收是通信建设的最后一个程序,是全面考核工程建设成果,检验工程设计和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应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原则,认真做好竣工验收各项工作。
为此,根据目前国内通信建设的实际情况,通过规范传输工程验收工作,加大工程管理控制力度,不断提高工程质量,规范工程施工工艺,形成规划设计、施工管理、随工监理、竣工验收、审计支付分工协作、统一协调的工程管理机制,抓质量求实效确保传输线路工程按时完成。
1、总则1、为了加强通信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信息产业部政策文件,结合目前实际情况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通信线路工程,作为工程验收的相关依据。
3、本规范未涉及到的内容应当在保证工程安全、稳定、标准、优质的原则下协商实施,并将此类问题及解决方案及时上报,以备今后修订规范时参考补充。
4、若本规范在实施过程中与国家、信息产业部等相关部门新颁布规范、规定相冲突时,以新颁布的规范、规定为准。
同时本规范也将根据新颁布的规范、规定进行相应补充与修订。
5、本规范的解释权所属某某监理有限公司。
6、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2、验收依据与组织形式2.1 验收依据2.1.1办理工程竣工验收的主要依据是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文件或计划任务书,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阶段设计还应包括技术设计),以及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有关文件和各专业的设计规范、施工及验收规范。
2.1.2当工程建设中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时,其竣工验收的依据除应符合第一条规定外,还应按合同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2.1.3验收技术标准参照以下规范及制度要求:《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 YD5121-2010《通信工程建设标准体系》 YD/T5183-2010《通信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技术暂行规范》 YD5039-20092.2 验收组织形式工程验收由建设单位网络部组织,参加人员应包括工程建设部项目经理、网络运维管理部人员、施工单位代表、接收管理单位维修负责人(或维护人员)、监理单位人员。
建设单位网络部在接到验收申请报告和竣工资料后逐一登记编号,根据先后次序和工程轻重缓急情况,在一个月内安排验收。
参加验收人员需要分工对验收项目进行核实、检验、测量。
只有所有现场验收结果都是合格的工程才能评定为合格。
3、光(电)缆线路工程验收规范3.1 器材检验3.1.1一般规定第1条,对光(电)缆及其他线路器材的规格、程式、数量应符合设计及订货合同要求。
第2条,工程所用光(电)缆及器材必须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厂方提交的产品测试记录。
不符合标准或无出厂检验合格证的光(电)缆和器材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第3条,经过检验的光(电)缆及其他线路器材应做好记录。
3.1.2光缆单盘检验第4条,光缆外皮应无损伤,光缆端头封装应良好。
第5条,单盘光缆的光纤衰减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第6条,光缆中铜导线的电气指标应符合设计或相关规定。
第7条,光缆A,B端标记要明显。
3.1.3其他线路器材及设备检验第8条,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1.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的结构应为锥形体,锥度为1/75。
2.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使用:1)环向裂缝宽度超过0. 5 mm;2)有可见纵向裂缝的;3)混凝土破碎部分总表面积超过200mm2.第9条,水泥底盘、卡盘及拉线盘的程式及其偏差符合下表要求。
水泥底盘、卡盘及拉线盘的程式第10条,镀锌钢绞线的规格应符合下表规定。
镀锌钢绞线的规格第11条,光缆接头盒及光缆终端盒主要指标应符合下表规定。
光缆接头盒及光缆终端盒主要指标第12条,光纤配线架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1.光纤配线架的高压防护接地装置,其地线的截面积应≥6mm²。
2.光纤配线架的高压防护接地装置与机架间的绝缘电阻≥1 000 MΩ/500 V(直流),机架间的耐压≥3 000 V(直流),1 min内不击穿、无飞弧现象。
第13条,光缆交接箱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1.光缆交接箱箱体密封条粘结应平整牢固,门锁开启灵活可靠;箱门开启角度≥120°;经涂覆的金属构件其表面涂层附着力牢固,无起皮、掉漆等缺陷。
2.光缆交接箱箱体高压防护挂撇g置,其地线的截面积应≥6 nm²。
3.光缆交接箱高压防护接地装置与机架间的绝缘电阻≥20 000 MΩ/500 V(直流),箱体间的耐压≥3 000 V(直流),1 min应不击穿、无飞弧现象。
4.室内光缆交接箱防护性能应达到GB 4208标准中的IP53级要求,室外光缆交接箱防护性能应达到GB 4208标准中的IP65级要求。
第14条,光纤连接器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1.插人损耗应≤O. 5 dB(重复性和互换性)。
2.回波损耗:PC型》40 dB、UPC型≥50 dB、APC型≥60 dB。
第15条,塑料子管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1.塑料子管的材质、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2.塑料子管的管身应光滑无伤痕,管孔无形变,其颜色、孔径、壁厚及其均匀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壁厚的负偏差应≤0.1mm。
3.2 杆路工程3.2.1立杆第16条,电杆洞深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洞深允许偏差≤50mm 。
电杆洞深注:1、本表适用于中、轻负荷区新建的通信线路。
重负荷区的杆洞深度应按本表规定值增加100一200mm。
2、12m以上的特种电杆的洞深应按设计文件规定实施。
第17条,按设计规定的标称杆距立杆(一般情况下,市区杆距为35-40 m,郊区杆距为45-50 m) 。
第18条,竖立电杆应达到下列要求:1、直线线路的电杆位置应在线路路由的中心线上。
电杆中心线与路由中心线的左右偏差应不大于50 mm;电杆本身应上下垂直。
2、角杆应在线路转角点内移。
水泥电杆的内移值为100一150mm,木杆内移值为200 —300 mm。
因地形限制或装撑木的角杆可不内移。
3.终端杆应向拉线侧倾斜100- 200 mm。
3.2.2接杆第19条,应按设计规定的长度、方式、方法进行电杆接长。
第20条,水泥杆接杆必须采用“等径水泥电杆”叠加接长,两杆间用法兰盘或钢板圈接续。
3.2.3杆根装置第21条,电杆根部加固装置的安装地点应按设计要求。
第22条,水泥电杆杆根装置应用混凝土卡盘,以“U”字形抱箍固定。
木杆杆根装置应用横木,以4. 0 mm钢线缠绕固定。
第23条,卡盘及底盘装置的规格应符合图 3.3.3-1的要求,电杆杆根装置位置容差应为≤50 mm。
3.2.4拉线第24条,拉线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拉线应采用镀锌钢绞线;拉线扎固方式以设计的材料为准。
第25条,靠近电力设施及热闹市区的拉线,应根据设计规定加装绝缘子。
绝缘子距地面的垂直距离应在2m以上。
拉线绝缘子的扎固规格应符合下图的要求。
第26条,人行道上的拉线宜以塑料保护管、竹筒或木桩保护。
第27条,架空电缆线路的拉线上把在电杆上的装设位置及安装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杆上只有一条电缆吊线且装设一条拉线时,应符合下图要求。
2,杆上有两层电缆吊线且需装设两层拉线时,应符合下图要求。
第28条, 3.4.5 拉线上把的扎固应符合下列要求:1.另缠法。
应符合下图的要求,缠扎规格见下表。
2.夹板法:应符合下图的要求。
3.卡固法。
应符合下图的要求。
4.上述三种方法,规格允许偏差≤4 mm,累计允许偏差≤10 mm。
第29条,各种拉线地锚坑深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容差应小于50 mm.第30条,拉线地锚程式及地锚钢柄、水泥拉线盘或地锚横木的规格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第31条,一般地锚出土长度为300 mm,三条双下地锚出土长度为400-500mm,允许偏差50一100 mm。
地锚钢柄长度规格根据设计埋深要求选定。
第32条,拉线地锚的实际出土点与规定出土点之间的偏移应<50mm 。
地锚的出土斜槽,应与拉线上把成直线。
第33条,拉线地锚应埋设端正,不得偏斜,地锚的拉线盘(横木)应与拉线垂直。
第34条,拉线中把夹固、缠扎规格应符合下表及下图的要求。
第35条,高桩拉线的副拉线、拉桩中心线、正拉线、电杆中心线应成直线,其中任一点的最大偏差应≤50 mm,并应符合下图的要求。
第36条,吊板拉线的规格应符合下图的要求。
第37条,墙拉线的拉攀距墙角应≥250mm,距屋沿≥400 mm。
3.2.5避雷线和地线第38条,避雷线和接地线应按设计要求装设。
第39条,电杆装设避雷线应符合下列要求:1.水泥电杆有预留避雷线穿钉的装设规格应符合下图的要求。
2.水泥电杆无预留避雷线穿钉的装设规格应符合下图的要求。
3.利用拉线做避雷线的装设规格应符合下图的要求。
4.木杆上装设避雷线可直接用卡钉钉固,卡钉间距离为500 mm。
5.在与10 kV以上高压输电线交越处,两侧木杆上的避雷线安装应断开50 mm间隙,如下图所示。
第40条,避雷线的地下延伸部分应埋在离地面700 mm以下,延伸线(4.0 mm钢线)的延伸长度及接地电阻要求见设计要求。
第41条,光(电)缆吊线利用预留地线穿钉做接地线的安装规格应符合图下图的要求第42条,光(电)缆吊线利用拉线做接地线的安装规格应符合下图的要求。
第43条,光(电)缆吊线及其他线路设备的接地电阻值要求应符合设计要求。
3.2.6架空吊线第44条,架空光(电)缆吊线程式应符合设计规定。
吊线夹板距电杆顶的距离一般情况下距杆顶≥500mm,在特殊情况下应≥250 mm。
第45条,线路与其他设施的最小水平净距、与其他建筑物的最小垂直净距以及交越其他电气设施的最小垂直净距应符合设计的要求。
第46条,吊线在电杆上的坡度变更大于杆距的20%时,应加装仰角辅助装置或俯角辅助装置,辅助吊线的规格应吊线一致,安装方式应符合下图的要求。
第47条,杆路上架设第一条吊线时,一般设在杆路沿路的车行道反侧或建筑物侧。
第48条,在同一杆路同侧架设两层吊线时,两吊线间距为400 mm。
第49条,电缆吊线的原始垂度应符合设计的要求。
在20℃以下安装时允许偏差应不大于标准垂度的10%;在20℃以上安装时,应不大于标准垂度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