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社会调查的基本类型
普查的缺点——
• 成本非常高;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料欠深度。
例: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我国于2000年11月1日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登记 工作。该普查项目被喻为“和平时期最大的社会动员”。
该次人口普查的准备工作从1998年就开始进行了,包括制 定了人口普查的办法,并且划分了普查区和普查小区,绘制了 每个普查小区的地图。国家统计局在这次普查中,培训了500 万名普查员和100万名普查指导员,加上各种普查机构人员、 公安干警、街道,整个参加普查工作的有1000万人。普查仅仅 印刷的人口普查表,用纸就耗费了1万多吨,印刷的《致被调 查户的一封信》4亿份,宣传画印了1000万份。
社会调查的基本类型
第四章
各种类型划分
• 研究性质:探索性、描述性、解释性 • 研究目的:应用性、理论性 • 调查方法:实地调查、统计调查 • 资料属性:定性(质性)分析、定量分析 • 时间跨度:横向、纵向 • 选样方法: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
查、个案调查 • 研究对象:市场调查、民意调查、家计调查、社
这次全国人口普查调查的原始数据量多达640亿字符,是 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同时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普查 项目。全国共动用了500多套光电录入系统,历时6个多月高质 量完成了全部普查数据的录入工作,创下了世界人口普查项目 数据量最大、录入组织分布最广、实效性最高的记录。(若采 取人工录入方式,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要组织1 万多人的录入队伍,耗时10个月才能完成,还存在数据质量问 题。)
探索性、描述性与解释性研究
三、解释性研究 (explanation research)
解释性研究的特征——
系统性、结构性、针对性(适用性)、但不要 求全面性(广泛性)、理论色彩浓、需要明确 的假设、需要进行变量间的统计分析。
解释性研究的因果模型——
• 列出各种可能原因; • 排出原因主次顺序; • 建立因果关系模型。
会问题调查、人口调查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比较 • 定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 :
依靠文字描述,以求深入理解事物的含义、特征、 隐喻或象征意义。 • 定量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 : 依靠对事物的精确测量和统计分析,以求确定变量 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因果联系。
侧重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的基本知识的经验研 究。它尤其侧重于建构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
• 关注点——
探索因果关系,揭示内在规律。
探索性、描述性与解释性研究
一、探索性研究(exploration research)
探索性研究的目的——
1. 获得对研究问题的初步印象和感性认识; 2. 为更周密、更深入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
普查、个案调查、典型调查 和重点调查
一、普查 普查:对调查对象所包含的所有单位逐一地、无一遗 漏地进行调查,以了解对象总体情况。
• 性 质:宏观、定量、描述性、横向、应用调查 • 对象范围:全国、全省、全市、全县、全行业、全
系统等
• 分 类:一次性普查、经常性普查、快速性普查 • 特 点:地域广、对象多、时间长、调查人员多、
研究者选择的依据——
问题性质、个人方法论立场和兴趣。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的优点——
• 真实自然,有效度; • 利于深入理解;
定性研究的缺点——
• 易受主观影响; • 对能力要求高; • 难以重复验证。
定量研究的优点——
• 标准量化,有信度; • 结果利于推广到总体; • 可以重复验证。
定量研究的缺点——
普查、个案调查、典型调查 和重点调查
普查的规则——
• 普查时间必须统一; (包括:实施起止时间、资料标准时点) • 普查总体等于其调查单位总数; • 选好调查的具体时间; • 调查项目宜少而精; • 应有固定调查周期。
普查、个案调查、典型调查 和重点调查
普查的优点——
• 资料全面而准确; • 结论具有普遍性。
• 不生动; • 不深入,表面化。
应用性研究与理论性研究
一、应用性研究(应用研究) • 应用性研究:
侧重于解决现实社会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相 应社会政策的经验研究。
• 关注点——
了解社会问题,提供政策建议。 (科学决策、正确执行、咨询及时、监督合法)
应用性研究与理论性研究
二、理论性研究(基础研究) • 理论性研究:
调查项目少、常需要设立组织机构
普查、个案调查、典型调查
和重点调查
普查的程序——
1. 选题; 2. 建立统一的领导机构; 3. 制定普查总体方案,拟制普查登记表和说明书; 4. 遴选和培训普查员; 5. 普查试点; 6. 社会宣传; 7. 调查登记; 8. 资料汇总整理; 9. 进一步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10. 公布统计结果。
个案调查的缺点——
• 对调查员要求高; • 容易受主观影响而出现偏差,结论没有普遍性。
萧 延 中 的 毛 泽 东 研 究
普查、个案调查、典型调查 和重点调查
三、典型调查 典型调查: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选择有代表性
普查、个案调查、典型调查 和重点调查
二、个案调查 个案调查:对一个具体单位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
对象范围——
个人、家庭、组织、社区或事件
特点——
• 调查范围小; • 不用选择调查对象,就事论事,解决个案问题。
普查、个案调查、典型调查 和重点调查
个案调查的程序——
1. 立案; (包括:登记、编号、制卡、归档等)
探索性研究的步骤——
1. 实地考察 ; 2. 请教专家 ; 3. 查阅资料 。
探索性、描述性与解释性研究
二、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research)
描述性研究的目的——
收集资料、发现情况、描述特征和规律。
描述性研究的特征——
• 概括性(系统性、结构性、全面性); • 准确性; • 一般不需要假设。
2. 访问案主; 3. 收集资料;
(包括:第一手资料、文献资料) 4. 作出社会诊断。
普查、个案调查、典型调查 和重点调查
个案调查的优点——
• 把调查对象放到社会文化背景中加以考察; • 调查方式灵活多样; • 注重历史状况与发展过程;(纵向研究) • 具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第一手资料;(实地研究) • 全面深入(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