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平面组合方式

建筑平面组合方式

第五节 建筑平面组合设计
平面组合设计的任务:将建筑平面中的使用部分、 交通联系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使之成为一个使 用方便、结构合理、体型简洁、构图完整、造价 经济及与环境相协调的建筑物。 一、平面组合要求 二、平面组合形式 三、基地环境对建筑组合的影响
一、平面组合要求
(一)合理的功能分区 (二)明确的交通组织 (三)紧凑的空间布局 (四)合理的结构体系 (五)合理的设备管线布置 (六)美观的建筑形象(建筑造型)
2、 框架结构
定义:用柱、梁、板等构件组成的承重结构形 式,墙体不承重只作围护。 优点:
对空间限制小,空间划分灵活,门窗位置大小 不受限制,对于大空间的建筑比较适宜。 结构自重轻,有利于抵抗地震力,适用于高层 建筑。 结构占据空间小,直线杆件焊接或拉结而成。 拱结构:主要内力是轴向压力,受力性能好,能充分利用材料强度, 具有较好的经济效果。 刚架结构:由横梁和柱整体连接成刚性节点,使结构刚度增强因而 自重减轻,节省材料,适用于跨度较大的双坡屋面中小型建筑。 网架结构:有许多杆件按一定规律组成的网状空间结构,各杆件相 互起支撑作用,具有整体性好刚度大等优点。 壳体结构:轻质,外形类似动植物外壳。 悬索结构:承重部位是受拉的钢索,具有省材料、自重轻、跨度大 等优点,主要用于跨度为60~100m 左右的公共建筑 。 张拉膜结构 : 图例
(一)合理的功能分区
功能分析图:将某类建筑的各个使用部分用途 表方式形象的绘出其相互关系。例:学校功能
分析图1、图2
1、合理的功能分区:
主次关系:主要房间与辅助房间的位置、朝向 等选择。图 内外关系:内部使用的房间应设单独的出入口, 避免与外来人流交叉干扰。图、图 联系与分隔。图、一、二、三、四、例
特点:用走廊连接使用房间,使用房间与交通部分明确 分开;各房间相对独立;各房间有直接的天然采光和通 风;结构简单、施工方便。 适用:房间面积不大,同类型房间数量较多并要求独立 的建筑。如:教学楼、宿舍、医院、旅馆等。 形式:图
内廊式(单内廊、双内廊)——房屋占地面积较小,交通面积 和外墙面小,建筑进深较大;但一边朝向及采光通风不好。 动画1、动画2 外廊式(单外廊、双外廊)———朝向与采光通风好;但占地 面积大,外墙和走廊 长度增加。
(三)大厅式
特点:以一个高大的房间为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在 其周围布置其它辅助房间;主体房间使用人数 多,面 积大、层高大;主体大厅与辅助房间尺寸相差悬殊,但有 相互联系。 适用:主次分明的建筑,如火车站、影剧院、体育 馆等。 形式:图 动画
有视听要求的大厅——基本封闭,厅内不设柱, 大厅多为单层。 供人流聚集或进行商业活动的大厅 —— 大厅允许设柱子,可 以是单层或多层。
墙体承重结构注意事项
①当采用横墙承重时,房间的开间应尽量统一,并符合钢筋混凝 土楼板的经济跨度; ②当采用纵墙承重时,房间的进深应基本相同; ③承重墙的布置应均匀,以保证建筑物的整体刚度; ④为了使墙体传力合理,在有楼层的建筑中,上下承重墙要对应 重合,承重墙上门窗洞口的位置及大小,应符合墙体的传力要求; 在地震区,承重墙的局部尺寸及门窗洞口的位置,还应符合抗震 设计规范的规定; ⑤个别面积较大的房间,应设置在房屋的顶层或形成独立体部。
(三)紧凑的空间布局
在满足功能分区和流线组织的前提下,尽量压缩辅助部 分面积,使空间联系更加紧密。 A.加大建筑物进深---可以充分利用交通空间 B.增加层数---层数低,平面分散,交通面积大 C.降低层高---节约楼梯空间,减少上下的疲劳 D.走廊尽端布置大空间---可以缩短走廊长度
(四)合理的结构体系
目前民用建筑常用的结构类型有三种: 墙体承重结构、框架结构、空间结构。
1、小空间的多层建筑宜采用墙承重结构。 2、某些大空间建筑、高层建筑宜采用框架结构。 3、以大空间为主体的建筑宜采用大跨度空间结构。
1、墙承重结构
横墙承重:整体刚度较好,进深不限,但开间不宜过大。横 墙间距受楼板经济跨度的影响,4m左右最为经济。 纵墙承重:整体刚度较差,开间不限,进深受限。空间较 大,组合较灵活,但纵墙间距不宜过大 。 纵横墙承重:整体刚度好,进深和空间均受限。适用于空间 较小的建筑。如住宅
(四)单元式组合
将功能上联系紧密的几个房间组成独立的单元,再用楼梯或 走廊把若干个单元组成一幢房屋,称单元组合。 特点:
能提高建筑标准化,节省设计工作量,简化施工。 功能分区明确,平面布置紧凑,单元与单元之间相对保持独立, 互不干扰。 布置灵活,能适应不同的地形,形成多种不同组合形式。
适用:在我国城市职工住宅中应用最广,其它如医院、学校、 幼儿园等。图 例 动画
(二)套间式组合
特点:房间与房间之间相互贯通有一定序列。减少了走道, 节约交通面积,平面布局紧凑。房间联系方便,但各房间使 用不灵活,相互干扰大。 适用:常用于各房间之间在适用顺序上有连续要求的建筑, 如展览馆、火车站、公共浴室等。 形式:图
串联式——按一定的顺序关系将房间连接起来。动画 放射式—陈列空间围绕交通枢纽放射状地布置。动画 大空间式——在一个较大的空间中,用灵活隔断陈列 空间和人流活动空间。
1、朝向:
朝向:主要考虑太阳辐射强度、日照时间、主导风向;建筑使 用要求、基地环境。 日照:我国建筑气候区划(五个热工分区:严寒地区、寒冷地 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福建:南部夏热冬暖、北部-夏热冬冷。 风向:炎热地区建筑长度垂直夏季主导风向; 严寒地区建筑主要入口避开冬季主导风向; 有气味污染的建筑放在下风向布置。 我国大部分地区建筑朝向:南向、南偏东、南偏西少许。
2、间距
间距:主要应根据日照、通风等卫生条件,建筑防火安全,防止 声音和视线干等。
(1)日照间距 (2)防火间距:一二级耐火等级的民用建筑 多层与多层或高层建筑裙房之间:6M, 多层或高层建筑裙房与高层建筑之间:9M, 高层与高层之间:13M。 (3)其他要求:长边相对的两排教室之间及教室长边与运动场地之间 ≥25M;医院两座病房之间≥12M。
(二)明确的交通组织
1.各种流线应分开:火车站、宾馆一类的建筑。图 2. 尽量避免迂回交叉,应遵循使用上的先后次序。 如门诊:依就诊顺序:挂号——侯诊——诊断——辅助医 疗——取药。 A将人流集中的挂号和取药分开。优:病员流程短捷,避免往 返交叉,但需设两个出入口。 B将药房与挂号集中设在门厅。优:只设一个出入口,门厅导 向明确,易于找到各部分,管理方便,节约面积。 C将挂号迁出门诊另建。
(五)合理的设备管线布置
在平面布置时应将其设置于集中部位,不要分散布 置。图 例 管线路线应简捷。 在剖面设计时,应将设备管线上、下对齐。
二、平面组合形式
(一)走道式组合 (二)套间式组合 (三)大厅式组合 (四)单元式组合 (五)庭院式组合 (六)大面积灵活隔断 (七)综合式组合 图
(一)走道式组合
(1)日照间距
日照间距:(保证房间有一定日照时数的建筑物之间的距离) 日照时数: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时数,如托儿所 3h,病房、老年公寓、普 通教室 2h。 D=(H-H1)/tanα D:正南房屋日照间距, α:冬至日正午12时太阳高度角 图 H:南向前排房屋北檐至地面高度 H1:后排房屋底层窗台距地面高度(窗台指距室内地坪0.9M高度处 的外墙位置) 不同方位折减系数:0~15°1.0;15~30°0.9; 30~45°0.8; 45~60°0.9;≥ 60°0.95。 D/H:日照间距系数,我国一般的日照间距约1.0~1.8H。
三、基地环境对平面组合的影响
1、基地大小、形状和道路布置 2、基地的地形条件 3、建筑物的间距和朝向
1、基地大小、形状和道路布置
直接影响房屋的平面组合、外轮廓形状和尺 寸、出入口的布置等。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 的要求。图 例
基地大小、形状主要影响房间功能分区:集中紧凑或 分散组织;建筑平面布局;外轮廓形状和尺寸。 基地内人流、物流、道路走向是确定建筑平面各部分 及出入口、门厅等位置的重要依据。
2、基地的地形条件
平行等高线布置:建筑物纵轴与等高线平行,适合 于25%以下的坡地,是最常用的方式。土方量少, 但向坡面房间采光、通风条件差。 垂直等高线布置:建筑纵轴与等高线垂直,适合于 25%以上的均匀坡。建筑一般采取跌落或错层处理。 与等高线斜交布置:适应坡度范围较广。图
3、建筑物的间距和朝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