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神经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神经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神经》教学设计
宣城市实验小学袁长福
教材分析:
本课重点介绍神经的分类及其作用,它上承神经中枢,下连感受器与效应器,在整个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关联作用,并与两者一起构成完整的神经系统,本课在内容安排上与“大脑”一课和“感觉”一课存在密切联系,提示我们要有意识地将大脑与感觉联系在一起进行教学。

学情分析:
脑与神经虽然是我们身体的组成部分,可是大脑与神经之间的活动我们平时是根本看不到的,但是通过一些现象的体验与研究,可以让学生从个体生理特征的角度来认识人体的脑、脊髓、神经和各个器官之间协调与联系。

因此,本课的教学就是让学生在交流、探究与亲身体验中体会到人体内部各种信息的上传下达都离不开大脑与神经中枢的密切配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开展实验探究不同部位、不同个体的神经反应速度并进行解释。

2、能够开展模拟活动,认识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3、能够对大脑、脊髓和神经是怎样协同工作的做出简单的解释。

科学知识:
1、知道大脑、脊髓和神经是协同工作的,其中大脑和脊髓是人体的神经中枢。

2、知道人体活动中神经传导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探索神经传递信号的秘密充满兴趣。

2、乐意探究反应速度的差异和解释其原因。

教学重点
知道人进行各种活动时,神经的反射路线(即反射弧)。

教学难点
能说出人体不同的活动时,神经传导的线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材料:多媒体课件、中性笔、橡皮、活动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指导学生游戏:点鼻子点眼睛。

2、学生汇报在游戏中有哪些人体器官参与了活动。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板书:大脑、耳朵、手
3、质疑:是什么将耳朵听到的信息传给大脑的?又是什么将大脑的指令传给了手?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看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入新课,课件出示并板书课题:2、神经
二、认识人体的神经系统
1、复习引入:通过前面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大脑有管理情绪、思维、运动、语言、感受、记忆等功能,在我们人体中非常重要。

那么大脑在人的反应中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2、学生阅读课本57页的内容,汇报自己的收获与质疑。

(1)神经中枢包括什么?(大脑、脊髓,板书:脊髓)
(2)大脑与脊髓在人的反应中各自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介绍脑神经与脊神经。

(课件出示人体神经系统图)(3)我们所有的活动都需要大脑去指挥控制吗?学生假设。

指导学生做膝跳实验,了解脊髓可以完成简单的反射活动。

(播放膝跳反射视频)
(4)在人体内神经是怎么分布的呢?(全身分布)
三、探究人体信息的传递
1、请同学们分析课前游戏中一下,向大脑输送信号的神经和传递大脑发出命令的神经会不会是一种神经呢?
2、你认为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

把信号从感觉器官或身体的其他部位传入大脑(或神经中枢)的神经称之为传入神经。

因为这种神经的作用是传送感觉的,所以又称为感觉神经。

把大脑发出的信号(命令)传递到肌肉等处
的神经,称之为传出神经。

因为这种神经传递的命令大多是分不到肌肉上去指挥运动的,所以又被称之为运动神经。

3、课件出示信息传递的基本过程(模式),请学生结合课前游戏与膝跳反射分析信息传递的基本过程。

相机完成板书:传入神经、传出神经等
4、神经在身体各部位的分布是否均匀呢?(学生猜测)我们做一个实验来探究一下。

5、学生实验:课本58页测测皮肤里神经的敏感性(课件出示表格)
测试皮肤里神经的敏感性
注:在相应的栏内打“√”,可以补充测试其它部位。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用事先准备好的中性笔触碰同学的不同部位,将测试的情况填入事先发放的表格中。

要求学生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填写测试情况,填写完毕后交流汇报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

(课件出示)
这个实验说明神经末梢在身体的各部位分布是不相同的。

有些部位分布多所以敏感性强,有些部位分布少所以敏感性弱。

四、探究人体不同部位与个体之间反应速度的差异
1、谈话: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神经在人体中有些部位分布多,有些部位分布少,那么我们人体的不同部位反应的快慢是否也是不一样呢?学生假设。

2、指导学生做课本59页丢橡皮实验,可以多做几次。

(课件出示)
橡皮从相同高度往手背和脚背上落时,你是否能躲开?从这个实验中你得出什么结论?想一想是什么主要原因造成的?
学生汇报,教师归纳小结。

(手的反应比脚快,是因为手比脚离大脑近,信息传递的时间短。


3、谈话:这个实验可以看出一个人不同的部位反应的快慢是不一样的,那么不同人之间的反应速度又是怎么样呢?学生假设。

4、学生做课本59页打手游戏,完成填空。

(课件出示)
同桌之间互相打手,每人5次:我被打到()次,同桌被打到()次,相比之下,()的反应速度较快。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是因为每个人之间反应速度存在差异)5、小结:通过以上两个实验我们知道了同一个体不同部位的反应快慢不同,不同个体之间的反应速度也不同,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锻炼来提高反应速度。

(如打字速度的提高,刘翔的起跑速度等)
五、了解人体神经系统的具体反应过程
1、学生阅读课本59页的分析对象:人看到红灯停、绿灯行的过程;闹钟太吵了,声音调小些的过程。

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说出这些现象的信息传递的基本过程。

3、汇报交流。

(相机补充其他分析对象,)
六、总结延伸
1、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如果你产生了什么新问题,课后还可以通过查阅书籍、上网等方式继续研究,将结果与你的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2.神经
耳朵传入神经大脑传出神经手
脊髓
教学反思:
《神经》一课,是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人体的司令部》中第二节课的知识内容。

它的前一课是《大脑》,后一课是《感觉》,《神经》在中间。

它的作用就像它所在的位置一样,起着在大脑和感觉器官之间传递信息的作用。

神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缺乏直观,不够形象,学生学习时会普遍感觉比较困难。

所以,我设计了一些游戏与活动来辅助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和热情,使抽象、枯燥、知识性强的教学变为直观、形象、具体的内容。

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习猜想与假设、交流与合作等科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方面,即:过程与方法:1、能够开展实验探究不同部位、不同个体的神经反应速度并进行解释。

2、能够开展模拟活动,认识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3、能够对大脑、脊髓和神经是怎样协同工作的做出简单的解释。

科学知识:1、知道大
脑、脊髓和神经是协同工作的,其中大脑和脊髓是人体的神经中枢。

2、知道人体活动中神经传导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探索神经传递信号的秘密充满兴趣。

2、乐意探究反应速度的差异和解释其原因。

本节课重点是使学生知道人进行各种活动时,神经的反射路线(即反射弧)。

难点为学生能说出人体不同的活动时,神经传导的线路。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我采用游戏活动导入,从而引出我们要学的《神经》,并初步感受大脑的作用。

这样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从生活中留心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

接下来,我请学生阅读课本上的内容,汇报自己的收获与疑问,并用课件出示了人体的神经分布图,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了解了人体的神经分布情况。

我又通过膝跳实验让学生了解了脊髓这个神经中枢。

在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时,我采用让学生来分析点鼻子点眼睛这个游戏过程中的神经传导过程,并用图示表示出来,这样可以更容易地理解神经传导的过程,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让学生经历知识从抽象到形象的过程。

但在教学这部分时,学生在分析传递过程时,有些不太顺畅,因为神经传导过程过于抽象,以至于学生很难真正理解。

这部分教学,应该找些视频或图片给学生看,或者设计一些模拟活动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到这个过程,才能有助于他们的理解。

在自主探究活动中,我通过“用两支铅笔触碰身体不同部位、用橡皮砸手背和脚背和打手”三个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去发现,体会神经的相关特性,用活动来带动学生的思维,去认识、探究和发现,去感受我们看不见的神经。

这样有些知识不用让学生去背,因为是他自己亲身发现和感受到的,他自然就记住了。

这样设计的初衷是想既培养学生的
思维能力,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了。

在这几个游戏中,每个学生都显得自由、自在,兴趣盎然。

但当要学生停下来的时候,学生却无法立刻静下来,仍然是玩着他的游戏,需要老师强调才能安静。

在整个教学中,我强调了趣味性、游戏性,却忽视了知识传承的价值和科学学科的育人价值,没有为学生后继的科学学习打好基础。

还有一点值得我深思的,就是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我仍然需要加强。

科学教学,任重道远,还需要我不断努力探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