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复习资料-变力做功和摩擦力做功

第七章复习资料-变力做功和摩擦力做功

年级高一学科物理版本人教新课标版课程标题第七章复习:变力做功和摩擦力做功编稿老师张晓春一校黄楠二校林卉审核薛海燕一、学习目标:1. 通过复习,掌握变力做功的求解方法。

2. 掌握摩擦力做功的基本特点,会求解摩擦力做功。

二、重点、难点:重点:1. 变力做功的方法归纳。

2. 摩擦力做功的基本特点。

难点:滑动摩擦力做功和能量转化的特点。

三、考点分析:内容和要求考点细目出题方式选择、计算题变力做功不同类型变力做功大小的计算摩擦力做功静摩擦力做功选择、计算题滑动摩擦力做功一、变力做功的计算方法:1. 用动能定理动能定理表达式为,其中是所有外力做功的代数和,△E k是物体动能的增量。

如果物体受到的除某个变力以外的其他力所做的功均能求出,那么用动能定理表达式就可以求出这个变力所做的功。

2. 用功能原理系统内除重力和弹力以外的其他力对系统所做功的代数和等于该系统机械能的增量。

若在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的系统内,则机械能守恒(即为机械能守恒定律)。

3. 利用W=Pt求变力做功这是一种等效代换的思想,用W=Pt计算功时,必须满足变力的功率是一定的。

4. 转化为恒力做功在某些情况下,通过等效变换可将变力做功转换成恒力做功,继而可以用求解。

5. 用平均值当力的方向不变,而大小随位移做线性变化时,可先求出力的算术平均值,再把平均值当成恒力,用功的计算式求解。

6. 微元法对于变力做功,我们不能直接用公式θcos Fs W =进行计算,但是可以把运动过程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内可认为F 是恒力,用求出每一小段内力F 所做的功,然后累加起来就得到整个过程中变力所做的功。

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称为微元法,其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在高中阶段主要用这种方法来解决大小不变、方向总与运动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变力做功的问题。

二、摩擦力做功的特点:1. 静摩擦力做功的特点:A. 静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B. 在静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只有机械能的相互转移(静摩擦力起着传递机械能的作用),而没有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C. 相互摩擦的系统内,一对静摩擦力所做功的代数和总是等于零。

2. 滑动摩擦力做功的特点:如图所示,顶端粗糙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具有一定速度的小木块由小车左端滑上小车,当木块与小车相对静止时木块相对小车的位移为d ,小车相对地面的位移为s ,则滑动摩擦力F 对木块做的功为W 木=-F (d+s ) ①由动能定理得木块的动能增量为ΔE k 木=-F (d+s )② 滑动摩擦力对小车做的功为W 车=Fs ③ 同理,小车动能增量为ΔE k 车=Fs ④②④两式相加得ΔE k 木+ΔE k 车=-Fd ⑤⑤式表明木块和小车所组成系统的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滑动摩擦力与木块相对于小车位移的乘积,这部分能量转化为内能。

综上所述,滑动摩擦力做功有以下特点:①滑动摩擦力可以对物体做正功,也可以对物体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②在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有两种情况:一是相互摩擦的物体之间机械能的转移;二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转化为内能的量值等于滑动摩擦力与物体相对位移的乘积。

③在相互摩擦的系统内,一对滑动摩擦力所做的功总是负值,其绝对值恰等于滑动摩擦力与物体相对位移的乘积,即恰等于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类别比较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不同点能量转化方面在静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只有机械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静摩擦力起着传递机械能的作用),而没有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1)相互摩擦的物体通过摩擦力做功,将部分机械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2)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此部分能量就是系统机械能的损失量。

一对摩擦力做的总功方面一对静摩擦力所做功的代数和总等于零一对相互作用的滑动摩擦力对物体系统所做的总功,等于滑动摩擦力与两个物体相对位移的乘积,即W Ff=-F f·x。

它表示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系统损失的机械能转变成内能。

相同点做功方面两种摩擦力对物体都可以做正功、负功,还可以不做功知识点一:变力做功的计算1. 应用动能定理求解变力做功例. 如图所示,用同种材料制成的一个轨道,AB段为圆弧,半径为R,水平放置的BC 段长为R,一小物块质量为,与轨道间动摩擦因数为,当它从轨道顶端A点由静止下滑时恰好运动到C点静止,求物块在AB段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分析:物块由A运动到B的过程中共受三个力作用:重力G、支持力N、摩擦力f。

由于轨道是弯曲的,故支持力和摩擦力均为变力,但支持力时刻垂直于速度方向,因此支持力不做功,则该过程中只有重力和摩擦力做功。

解答:设物块在B点时速度为,A点时速度为,由动能定理知,其中。

所以物块由B 点运动到C 点的过程中,重力和支持力不做功,仅有摩擦力做功,设为。

由动能定理得又由(1)(2)(3)式可得物块在AB 段克服摩擦力做了功f f W W -=''mgR )1(μ-=解题后的思考:该题考查变力做功的求解,由于轨道面弯曲,所以摩擦力的大小、方向时刻发生变化,因此不能采用功的公式直接求解,而通过动能定理可以很方便的求解,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对物体所进行的受力分析,准确计算合力对物体做的功。

2. 用平均力等效代换变力,化变力为恒力例. 如图所示,一个劲度系数为200N/m 的弹簧,下端连接一质量为2kg 的物体,上端连着跨过定滑轮的绳子的一端,在绳子的另一端施一竖直向下的力,自弹簧为原长开始缓慢竖直向下拉20cm 的过程中,求拉力做了多少功?(g 取10m/s 2)。

图2分析:该题所给情境中,外力F 向下拉弹簧的过程为缓慢下拉,所以拉力始终等于弹簧的弹力,而弹力随着弹簧伸长量的改变而变化,故本题仍然属于考查变力做功的问题。

解答:自弹簧为原长开始缓慢竖直向下拉20cm 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当物体尚未离开地面时,拉力随着弹簧的伸长而线性地增大(F =kx )。

对于这种方向不变、大小均匀变化的变力做功问题,可用平均力(F =)等效代换变力,然后利用αcos Fs W =计算变力所做的功。

由于弹簧的最大伸长量为,所以第一阶段拉力所做的功当拉力等于物重后,物体离开地面上升的过程中,拉力恒定不变,所以第二阶段拉力所做的功故自弹簧为原长开始竖直下拉20cm 的过程中拉力所做的功解题后的思考:对于处理像弹簧这一类具有线性变化的力,我们可用其平均力的值作为恒力来替代变力做功的过程,用平均力(F =)等效代换变力,然后利用αW=计算变力所做的功。

Fscos3. 微元求和法例. 如图所示,某人用力F转动半径为R的转盘,力F的大小不变,但方向始终与过力的作用点的转盘的切线一致,则转动转盘一周该力做多少功。

分析:在转盘转动一周的过程中,力F的方向时刻变化,但每一瞬时力F总是与该瞬时的速度同向(切线方向),即力F在每一瞬时与转盘转过的极小位移……的方向都相同,因而在转盘转动一周的过程中,力F做的功应等于其在各极小位移段所做功的代数和。

解答:把整个圆周分为n段小弧,每一段都可以看做这段弧的切线,也可以看成是转盘经过这段距离的位移,而每一段小弧均可看做恒力做功,则总功为每一段小弧做功的总和。

解题后的思考:变力始终与速度在同一直线上或成某一固定角度时,可考虑把曲线运动或往复运动的路线拉直,在各小段位移上将变力转化为恒力,用计算功,且变力所做的功应等于变力在各小段位移所做功之和,化曲为直的思想在物理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应用,研究平抛运动和单摆运动时,都用到了这种思想。

4. 应用功能关系求解变力做功例. 如图所示,一质量m=2kg的小球系在轻细橡皮条一端,另一端固定在悬点O处。

将橡皮条拉直至水平位置OA处(橡皮条无形变)然后将小球由A处静止释放,小球到达O点正下方h=0.5m处的B点时的速度为v=2m/s。

求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橡皮条的弹力对小球所做的功。

(取g=10m/s2。

)分析:将小球、橡皮条和地球组成的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在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只有系统内的重力和弹力做功,故机械能守恒。

解答:取过B点的水平面为零重力势能参考平面,橡皮条为原长时的弹性势能为零。

设在B点时橡皮条的弹性势能为E p2,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则橡皮条的弹性势能增加6J,则小球的机械能必减少6J,故橡皮条的弹力对小球做功-6J。

解题后的思考:弹簧或橡皮条的弹力是变力,求此类弹力做功的问题可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结合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变化的关系进行解答。

5. 转换研究对象,将变力做功转化为恒力做功例. 人在A点拉着绳通过光滑的定滑轮,吊起一质量m=50kg的物体,如图所示,开始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当人匀速提起物体由A点沿水平方向运动而到达B点,此时绳与水平方向成角,求人对绳的拉力所做的功。

分析:人对绳的拉力大小虽然始终等于物体的重力,但方向却时刻在变化,故无法利用恒力公式直接求出人对绳的拉力所做的功。

若转换研究对象就不难发现,人对绳的拉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所以人对绳的拉力所做的功与绳对物体的拉力所做的功相同,而绳对物体的拉力是恒力,则可以利用功的公式直接求解。

解答:设定滑轮离地面的高度为h,则人向前走的距离为人由A点走到B点的过程中,物体G上升的高度等于定滑轮右侧的绳子增加的长度,即人对绳做的功为,代入数据可得:解题后的思考:该题通过转换研究对象,从而达到化变力做功为恒力做功,就可以利用前面学习过的基本公式求解。

6 用公式求解例. 质量为m的机车,以恒定功率从静止开始启动,所受阻力是车重的k倍,机车经过时间t速度达到最大值v,求机车的功率和机车所受阻力在这段时间内所做的功。

分析:机车的功率恒定,从静止开始达到最大速度的过程中,牵引力不断减小,当速度达到最大值时,机车所受牵引力达到最小值,与阻力相等。

在这段时间内,机车所受阻力可认为是恒力,牵引力是变力,因此,机车做的功不能直接用来求解,但这一过程中牵引力做功的功率恒定不变,所以可用公式来计算。

解答:根据题意,机车所受阻力,当机车速度达到最大值时,机车功率为:根据,该时间内机车牵引力做功为:根据动能定理,得牵引力克服阻力做功为:故阻力做功为:解题后的思考:对于交通工具以恒定功率启动时,都可以根据来求牵引力这一变力所做的功。

知识点二:摩擦力做功的特点例1.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铁块A 以水平速度v 0冲上质量为M 、长为l 、置于光滑水平面C 上的长木板B ,且正好不从木板上掉下。

已知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此时长木板对地位面的移为s ,求这一过程中: (1)长木板增加的动能。

(2)小铁块减少的动能。

(3)系统机械能的减少量。

(4)系统产生的热量。

分析:该题考查摩擦力做功问题。

解答:在此过程中摩擦力做功的情况为:A 和B 所受摩擦力分别为F 、F ’,且'F F =mg μ=,A 在F 的作用下减速,B 在F ’的作用下加速;当A 滑动到B 的右端时,A 、B 达到一样的速度v ,A 就正好不掉下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