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发展定位:钦州将建设成为面向中国-东盟合作的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大西南开发开放的前沿阵地。
钦州将会是北部湾临海核心工业区——现代化港口工业城市。
具有岭南风格、滨海风光、东南亚风情的宜商宜居城市。
2、发展战略:实施“东进、南拓”和“通江达海”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把钦州打造成由主城区、钦州港区、犀牛脚滨海新区、大番坡滨海新区组成的滨海组团式城市结构。
根据钦州市“十一五”规划纲要,钦州市将会实施实施“东进、南拓”和“通江达海”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2020年形成由主城区、钦州港区、茅尾海滨海新城组成的滨海组团式结构。
主城区,以行政、商贸、科教文化、居住和都市型工业为主要职能。
高起点规划建设河东区,美化改造河西区,形成“一江两区”的城市格局。
实施“一带、两轴、外环”的开发策略。
“一带”,指钦江两岸商务旅游经济带。
“两轴”,指以河西区的钦州湾大道—人民路为主轴,打造市级商业中心区,建设金湾片传统商业步行街区、钦州湾广场大型新兴商业区和钦北区行政、文化、商业中心区;以河东新区的中心绿轴为主轴,打造市级行政、文化、信息、休闲娱乐和商贸核心区。
“外环”,指围绕环城路、金海湾大街开发建设专业批发市场、高等及职业教育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钦州港区,包括金鼓江工业区和大榄坪工业区,重点发展临港重化工业和港口物流,配套发展居住、商业、教育、文化,打造临港工业新城区。
茅尾海滨海新城,建设以高档生态居住区、生态办公区为主,配以滨海旅游、高科技产业、商务会展和居住,打造城市副中心职能。
3、交通规划建设1)五条高铁线2012年开建,广西进入高铁时代,钦州进入25分钟南宁生活圈。
高铁:按照国际铁路联盟的定义,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的铁路就可以称为高速铁路。
随着我国大力建设高铁网络规划的实施,广西的高铁网络也将在未来几年内构建完成到2012年,南宁至广州、广西沿海铁路、柳南客运专线等广西首批高速铁路项目将建成。
按照规划,2012年,南广铁路、广西沿海铁路(南宁至钦州北、钦州北至北海、钦州北至防城)、柳州至南宁客运专线、合浦至湛江铁路将建成通车。
这些高速铁路项目的时速都在每小时200公里至250公里。
由于高速铁路,南宁到沿海的距离更短,到沿海三市半个小时就可以到达,而北部湾三地市也将联成一体。
大规模的高速铁路网建成后,广西将形成以首府南宁为中心的区内主要城市“1至2小时交通圈”,到相邻省会城市的“3小时交通圈”。
2)、钦州港开通首条通往东盟国家直达海上航线钦州港—越南海防外贸集装箱航线开通,这是钦州港首条通往东盟国家的直达航线,标志着钦州保税港区已具备对接国际航运的能力。
航线开通后,钦州港至海防的运输时间由12天缩短至5天,成本减少约40%。
钦州保税港区将以航线开通为契机,加大项目引进力度,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争取尽快实现封关运营,全力打造面向中国—东盟合作的自由贸易港、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和出口加工基地,加强泛北部湾国家之间的航运、港口、物流合作。
航线的开通对加强泛北部湾国家之间的航运、港口、物流合作,促进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标志着钦州保税港区已具备对接国际航运的能力,朝着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和出口加工基地目标又迈出坚实一步。
3)、钦州至南宁铁路交通线广西沿海铁路南宁至钦州段是北部湾地区主要铁路运输通道,也是广西及西南地区重要的出海通道。
南钦铁路项目总长99公里(其中南宁段为63公里,计划建设桥梁43座,车站2座,涵洞178座),概算总额89.54亿元,设计时速每小时运行250公里。
2013年项目建成后,从南宁到钦州只需半小时左右,南钦铁路也将成为广西首条投入使用的高速铁路。
铁路沿线经南宁市的青秀、邕宁、良庆区三城区、钦州市钦北区,至钦州北站引入北部湾地区,正线长度99.793km。
铁路等级为I级,正线数目双线,速度目标值 250km/h。
发展定位:“建设南方第二大港”钦州港规划为3个大港区、3个小港区和多个小港点。
主要港区分别为西港区、中港区和东港区,小港区分别为茅岭港区、沙井港区和那丽港区,小港点分别为东场和沙坪港点等。
西港区由观音堂、樟木环、勒沟、果子山、鹰岭、金鼓江、金鼓江北等作业区组成;中港区由大榄坪北、大榄坪、大榄坪南、大环、三墩、三墩外港组成;东港区由大风江、大风江北作业区组成。
城市发展重点向东、向南拓展,重点建设钦州主城区、钦州港区和三娘湾滨海区。
钦州港工业区和大榄坪工业区主要支撑钦州的大工业发展。
作为临海大工业生活基地的组成部分,与其毗邻而又有海沟分隔的茅尾海滨海新城和三娘湾旅游度假区,也是钦州“十一五”期间的城建重点。
发展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工业化、城镇化为主战场,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区域合作为手段,加快推进大港口、大工业、大旅游建设,努力构建现代化工业港口城市。
打造现代重化工业基地,成为泛北部湾核心工业区。
充分发挥港口、区位和海洋优势,着力发展石化、能源、造纸、粮油加工、冶金、船舶修造等临港大工业,打造广西、西南地区乃至中国重要的现代重化工业基地。
打造中国重要的进口能源和矿产品储运集散中转基地。
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将钦州市建成面向西南、华南等区域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进口能源和矿产品储运集散中转基地。
建成区域性物流中心。
依托港口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将钦州建设成为区域性的港口物流中心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重要的国际物流枢纽。
打造南亚热带农产品和海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充分利用丰富的农林资源和海洋资源,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把钦州建成广西乃至全国重要的南亚热带农业和海洋渔业生产加工基地。
打造旅游基地。
充分利用旅游资源种类齐全,等级和品位较高的优势,将钦州建设成为形象鲜明、特色突出、设施完善、服务一流、环境优良的滨海生态旅游胜地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建设宜居滨海城市,成为北部湾区域性中心城市。
充分利用钦州市集沿海、沿江于一体,空气质量优良,自然风景优美,适宜人居的条件,将钦州市建设成为宜居滨海城市。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24:45:31;财政收入达到38亿元,年均增长22%;工业总产值达到5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50亿元,比“十五”增长1.5倍;城镇化水平提高到35%左右;钦州港港口吞吐量达到3500万吨以上。
钦州要在综合配套改革中大胆试验,开拓创新,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为建成大型临海工业基地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
地理位置:钦州市地处祖国西南沿海,广西南部,位于北纬20°54′至22°41′,东经107°27′至109°56′之间。
背靠大西南,面临北部湾,北邻广西首府南宁,东与北海市和玉林地区相连,西与防城港市毗邻,陆地海岸线长311.44公里,东北和西北分别有六万大山和十万大山,海拔均过千米。
总面积10716.47平方公里,全市陆地总面积1.084万平方公里。
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人口:总人口310多万,有海外华侨同胞38万人,分布在46个国家和地区。
人口310万人,是广西主要侨乡之一。
其中市区人口109.76万人,全市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9.45%,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10.7%。
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84人。
钦州市按照大城市规模规划建设,依托港口开发和临港工业发展,促进城市发展。
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发展到90~100万人,城市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120平方公里以内。
交通情况:钦州市是广西沿海地区的交通枢纽。
南北高速公路、钦防高速公路、南北二级公路和即将开工建设的钦州至崇左高速公路、钦州至横县六景高速公路等在钦交汇。
南防、黎钦、钦北铁路和正在做前期工作的崇左龙州水口至钦州铁路在钦相接,可与全国铁路干线和泛亚铁路联网。
钦州港明年初即可进出10万吨船舶,海上航线可开通到世界各地。
钦州距离南宁、北海机场都只有110公里的高速公路里程。
旅游资源:钦州的主要景点有:海不扬波,阳光明媚的三娘湾,这里的白海豚是钦州人最大的骄傲,也是摄影的绝佳题材;有南国蓬莱之称的海上风景名胜区七十二泾,泾如玉带,岛如明珠的七十二泾美景如织,世界上最大的孙中山铜像就伫立于此;海有海上仙山麻蓝岛、山峦叠翠的六峰山、古迹众多的大芦村古宅以及爱国名将刘永福、冯子材故居等。
七十二泾建港条件优越:钦州港是天然良港,海岸线长520.8公里,其三面环陆,南部向海,港池宽阔,避风条件好,航道水深,可挖性好,潮差大,回淤少,腹地广,拥有86.08公里长的码头岸线,其中深水岸线长54.09公里,规划建设9个港区、12个作业区,可建1-30万吨级码头200多个,建成后可形成亿吨以上的吞吐能力。
土地资源丰富:钦州港沿海至市区一带荒坡荒山滩涂有500 多平方公里,耕地、农田、村庄极少,易于开发布局大工业和大物流。
产业状况:重点发展能源、化工、冶金、造纸、海洋生物、医药、果蔬加工、海产品加工,大进大出的外向型加工业。
制药:制药行业以推动半宙集团和浦北制药集团通过国家GMP认证为契机,加快邦琪制药厂、中乐制药厂、世彪制药厂等一批制药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全面提高制药产业整体水平、规模和效益。
制糖:制糖工业抓住广西建设全国糖业基地的有利时机,着力抓好糖业结构调整,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甘蔗良种种植率、抓好糖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
建材:建材工业通过招商引资、接收产业转移、改造和提升技术装备、工艺水平、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
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精心规划,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不断壮大支柱产业规模,实现支柱产业发展的新突破,带动全市工业经济,加快发展。
石油化工:利用较好的港口条件和南海丰富的油气资源,建设钦州大型炼油基地,发展原油加工等石化产业;力争“十二五”建设石化产业链后续工程,形成沿海石化产业集群。
依托南宁化学工业基础,建设南宁精细化工基地。
造纸:利用适宜种植速生林的优势,建设钦州大型林浆纸基地,生产高中档造纸系列产品,发展林浆纸一体化产业,形成沿海林浆纸一体化产业群。
积极发展木材综合加工。
钦州与大港口配套的石化、能源、造纸、粮油加工、磷化工、生物制药、有色金属、沥青加工等产业群已初步形成,围绕石化、浆纸、能源、粮油加工、冶金等产业,一批相关的上、下游企业正在加快进入钦州,临海大工业所产生的产业集聚效应正在逐步形成。
</P< p>发展定位:“建设南方第二大港”钦州港规划为3个大港区、3个小港区和多个小港点。
主要港区分别为西港区、中港区和东港区,小港区分别为茅岭港区、沙井港区和那丽港区,小港点分别为东场和沙坪港点等。
西港区由观音堂、樟木环、勒沟、果子山、鹰岭、金鼓江、金鼓江北等作业区组成;中港区由大榄坪北、大榄坪、大榄坪南、大环、三墩、三墩外港组成;东港区由大风江、大风江北作业区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