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生暖心感人事迹集锦800字

医生暖心感人事迹集锦800字

医生暖心感人事迹集锦800字多人心中是伟大的。

医生能把一个人治好,甚至能将一个人从死亡的边缘上挽救回来,使每一个家庭得到幸福,人人快乐,国家安定。

我多么渴望自己是一位医生。

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医生暖心感人事迹,接下来随着一起来看看吧!医生暖心感人事迹1“医者仁心”是做为一个医生敬业的最高的体现,胡佩兰医生做到了。

她的仁术,仁德,仁心给这个社会,给我们这些晚辈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

虽然我现在还不知道将来的我将从事什么事业,但是我想将来的我一定要像胡医生一样,做一个敬业的,受人尊重的人。

“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

”这是2019年度“感动中国”给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爱心门诊”原坐诊医生胡佩兰老人最深情的颁奖词。

胡佩兰医生用自己70年的漫长从医之路,诠释了什么叫敬业,什么叫“医者仁心”。

“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

胡佩兰医生平时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仪器,给病人开的药很少超过100元,她爱开便宜药,疗效好的药。

《庄子。

在宥》里说:“亲而不可不广者,仁也。

”正是这种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家人来对待,才会有这样的设身处地。

退休后,仍坚持出诊,每周一到周六上午,风雨无阻,从未间断。

2019年,老人突发心脏病,经抢救后,第二天的她仍坚持到医院坐诊。

2019年1月22日,98虽的老人耗尽了最后一丝心血,告别了她深深眷恋的病人。

老人的遗言竟然是:“病人看完了,回家吧!”如果没有对医生这一职业的热爱,我真无法想象如何才能做到风雨无阻,70年如一日?胡佩兰老人经常用自己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大方给病人垫付药费,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是全国年龄最大的志愿者。

每年坚持为希望工程捐款,先后捐了7万元,先后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

《韩非子。

解老》中说:“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

”也许是看多了生老病死,人生的无常,胡医生将自己的爱心扩散开来,从医学到公益事业。

这样的仁心,不是一种大爱吗?敬业,看起来好像是大人们的事。

其实,老师常常告诫我们:学习要专心,细心,只有这样才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想,虽然我还只是一个学生,努力地学习的过程中也是学习做人、做事的态度,这种态度应该也是敬业的一种表现吧!这是我读了胡佩兰医生故事之后,最大的收获。

医生暖心感人事迹2人人都知道上“天使”原是指天神的使者,现在指活泼、可爱、又给人带来幸福、快乐的人。

在生活中也有不少“天使”呢!我最喜欢“白衣天使”——-医生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会救死扶伤,为人民服务,所以他们在我心中是的“天使”。

他们十分平凡,整天每时每刻都穿着一身白衣服在医院里来回走动,“快!有一位病人要打点滴,动作快点!”他们焦急地说着。

因为时间就是生命,不能疏忽大意。

所以他们动作极快,在医院里,每天都可以看到许多只白色的影子来回穿梭,他们有的整日都在手术室里度过,有的不仅要上10小时的班还要加班,有的为人们打点滴加班到半夜,有的为了帮人们做手术就像从血窝里爬出来的但他们全然不顾,有的为了救人帮人做人工呼吸都不怕脏……他们为了人们的生命,像士兵和魔鬼一样作斗争。

之前有一次我生病了,需要挂一瓶时间特长的水,一直挂到12:00那是一个什么时候?路上车少人少,深更半夜的,医院里人也很少,只有三个病人和两位医生,看医生们双眼皮被都要合上了,还在工作岗位上工作,太辛苦了。

谁愿意在三更半夜出门工作呢?但医生会再苦再累他们也不会当成一回事的,因为救人要紧。

曾经在广州等地区流行一种疾病——非典型肺炎,他能夺去人们的生命,有的医生舍生忘死宁死不屈的为病人治疗,都忘记自己的生命安危了,结果也得了非典了。

时刻为人民服务是他们的座右铭。

他们很厉害,是我心目中的“天使”。

医生就是我心中的天使,人们的生活中少不了他们,他们时刻为人民服务,舍死忘生的精神十分令人敬佩。

正因为有了白衣天使,生活才更加美好。

如果没有他们的话会疾病肆虐的。

所以医生就是我心中的“天使”。

医生暖心感人事迹3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著有《大医精诚》,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勿避险希、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如此可为苍生大医。

”杏林春暖,常被用来赞誉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生。

相传三国时,名医董奉隐居庐山。

他为人看病从不收诊金,只要被治愈的病人种植杏树。

几年以后,被治愈者无数,而杏树也有了十余万株,蔚然成林。

每当杏熟的时候,董奉便贴出告示,凡是到此买杏者,不收银钱,得用稻谷来换杏。

然后董奉又将收到的稻谷,悉数用于救济穷苦百姓。

乡民们敬佩董奉的人品和医德,便写了杏林春暖的条幅挂在他家门口。

从这以后,杏林春暖一词逐渐流传开来,沿用至今。

“悬壶济世”《后汉书·方术列传》上记载着一个奇异的传说:东汉时有个叫费长房的人。

一日,他在酒楼喝酒解闷,偶见街上有一卖药的老翁,悬挂着一个药葫芦兜售丸散膏丹。

卖了一阵,街上行人渐渐散去,老翁就悄悄钻入了葫芦之中。

费长房看得真切,断定这位老翁绝非等闲之辈。

他买了酒肉,恭恭敬敬地拜见老翁。

老翁知他来意,领他一同钻入葫芦中。

他睁眼一看,只见朱栏画栋,富丽堂皇,奇花异草,宛若仙山琼阁,别有洞天。

后来,费长房随老翁十余日学得方术,临行前老翁送他一根竹杖,骑上如飞。

返回故里时家人都以为他死了,原来已过了十余年。

从此,费长房能医百病,驱瘟疫,令人起死回生。

这仅是一则神话传说,但却为行医者罩上一层“神秘外衣”。

后来,民间的郎中为了纪念这个传奇式的医师,就在药铺门口挂一个药葫芦作为行医的标志。

如今,虽然中医大夫“悬壶”已很少见到,但“悬壶”这一说法保留了下来。

医生暖心感人事迹4“夜空中最亮的星,照耀我前行……”耳机里跳动的旋律与我的脉搏形成共鸣,每个人的生命都可以看做成星辰大海,星海中总会存在这样一颗星,那是最夺目的一颗星,它是那么炫烂,为我们指引着前行的路。

医生,一个平凡又高尚的职业,无论严寒,亦或是烈夏,无论是日落,亦或是日升,他们,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未间断。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我们没事也不会去医院,所以我们从未仔细的关注过他们。

但如今,在这个互联网发达的时代,在这次疫情中,我们们重新认识了医生,这个神圣而又伟大的职业。

我们作为旁观者有机会了解属于他们的辛酸。

吴孟超,一位肝脏外科的著名医生,年过九旬的他并不像别的医生早早退休,而是仍保持一天3台手术的工作,几十年对医学事业献身。

他的手已经因常年握手术手而畸形,简单的握拳动作,对他而言已成了一种奢望。

老人的手在平时都是颤巍巍的,但是这又有何妨,当他站在那个台子上,那个属于他的天地,他的手如同已经设定程序的机械,一寸一寸缓缓移动,一双长了眼睛的手,一次一次地用那锋利的手术刀,为无数个患者切下肿瘤,驱走病魔,重新获得健康。

我们没有办法奢求的更多,当他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出手术室,他们也只是一个个平凡的生命。

那无数的深夜中,医生们们是否曾仰望星空,仰望那无数繁星?他们在最平凡的岗位兼做着最不平凡的工作,从一个个死门关中抢回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他们,又是否知道自己就是那茫茫黑夜中夺目的一颗星?如吴医生般兢兢业业,默默守护的医生遍布世界每个角落,他们大多默默无闻,可每一位都有存在的意义,他们存在于每一位患者的生命中,带领他们走向光明。

疾病如同漫漫长夜笼罩在患者的穹顶,能够指引他们走出迷惘,重拾光明的唯有这些可爱可敬的医生,在那一个个被挽回的鲜活生命心里,医生就是他们生命中那颗夺目的星,那最亮的星,带给他们活下去希望的星,挽回他们生命的星,带给他们第二次生命的星。

我们,作为这个宇宙中小小的星辰,虽然不及他们耀眼,但我们也应该尽自己的努力发出最亮的光芒。

也正如那句话:身在井隅心向星光星光不散魂火不息医生暖心感人事迹5早春二月的一个夜晚,一辆救护车在非洲冈比亚的道路上疾驶着。

雪亮的车灯划破了漆黑的夜幕。

救护车在一家医院门口停下来,一名7岁的黑孩子被抬了下来。

他当天下午从10多米高的树上掉下地,左上臂的伤口流血不止。

医院手术室灯火通明,中国驻冈比亚医疗队骨外科主治医师关活茂刚做完一个手术,受伤的黑孩子又被推了进来。

关医生发现,黑孩子左上臂下端骨头断裂,大部分肌肉断离,神经严重挫伤。

在当地,像这样的病历,以往的处理都是截肢。

这里的医疗条件极差,缺乏应有的医疗设备。

从黑孩子摔伤到现在已达8个多小时,孩子已经昏迷,要保住这条胳膊是很困难的。

“截”还是“保”?关医生思索着:截肢是容易的,但从此这孩子成残疾人了。

我们的责任是救死扶伤,困难再大也要抢救孩子的这条胳膊。

于是,他果断地决定:“立即抢救!”时间就是生命。

关医生站在手术台前,紧张地工作着。

他以最快的速度清洗伤口,整复固定了骨头立即将断离的血管找到,熟练地缝合血管……时间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了。

当血管接完,放开两端血管夹时,一双双眼睛盯住孩子受伤的左臂。

“血流通畅了”欢呼声同时从人们的嘴里发出。

黑孩子的胳膊保住了。

手术完成已是第二天清晨,关医生顾不上休息,又考虑下一步治疗方案了。

冈比亚医务人员对中国医生敢于承担风险的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赞叹不已。

病孩的父母紧紧握住关医生的手,泪水禁不住流了出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