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西高一上学期地理第三次月考试卷

广西高一上学期地理第三次月考试卷

广西高一上学期地理第三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5题;共40分)1. (4分)地球是太阳系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这与其有适宜的温度、大气和液态水有关,以下条件中直接与地球有适宜的温度关系不大的是A . 太阳光照充足且比较稳定B . 适宜的日地距离C . 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宜D . 地球适宜的自转、公转周期2. (2分)还是这一天,下列四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A . 哈尔滨B . 北京C . 上海D . 广州3. (2分)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A . 北半球并向北移动B . 北半球并向南移动C . 南半球并向北移动D . 南半球并向南移动4. (4分)(2016·浙江模拟) 统计数据表明,在多数太阳活动高峰年,全球农业倾向于增产;在太阳活动低峰年,歉收的几率更高一些。

这说明太阳活动会()A . 改变地貌形态,影响农作物产量B . 改变气候状况,影响农作物产量C . 改变水文状况,影响农作物产量D . 改变土壤性状,影响农作物产量5. (2分) (2020高一下·上海开学考)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1)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我国西北内陆昼夜温差明显较大的合理解释是()A . 白天①辐射强,夜晚③辐射弱B . 白天①辐射弱,夜晚④辐射强C . 白天②辐射弱,夜晚③辐射弱D . 白天②辐射强,夜晚④辐射弱(2)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辐射强,但近地面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主要是因为()A . 大气吸收①辐射少B . 大气吸收③辐射少C . 地面吸收④辐射多D . 地面吸收②辐射多6. (2分) (2019高三下·浙江月考) 科学研究发现,北极地区的候鸟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释放的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颗粒可以起到降低北极气温的作用。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鸟粪降低北极地区气温相关的环节是()A . ①增强B . ②增强C . ③增强D . ④增强(2)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此地的()A . 春季B . 夏季C . 秋季D . 冬季7. (2分) (2013高一上·于都期中) 阅读图,回答下题.(1)图中A、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A . 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B .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C . 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D . 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2)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A . 地面辐射B . 太阳辐射C . 大气辐射D . 大气逆辐射8. (6分) (2013高一上·兴国期中) 神六飞天,国人骄傲.据此回答下题.(1)航天员在天空观察到的太空背景为黑色,其原因是()A . 没有太阳辐射B . 大气散射作用微弱C . 大气吸收可见光D . 云层反射可见光(2)神六飞船在变轨前以近地点为200km、远地点为350km的椭圆轨道飞行.此状态下,飞船飞行速度最快的高度是()A . 200kmB . 250kmC . 300kmD . 350km9. (4分) (2018高一上·北仑期中)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冬季某时天气形势图。

完成小题。

(1)图中四地风力最大的是()A . ①B . ②C . ③D . ④(2)甲、乙、丙、丁四地天气描述正确的是()A . 甲地阴雨绵绵B . 乙地狂风暴雨C . 丙地大风降温D . 丁地台风侵袭10. (2分) (2019高一上·定远月考) 地球上气压带、风带随季节位移的规律说法正确的是()①夏季向北移,冬季向南移②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相反③12月22日到次年6月22日向北移④6月22日到12月22日向南移A . ①②B . ③④C . ②③D . ①④11. (2分) (2018高一上·杭州期中) 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图中4点的气压①<②<③<④B . 甲地多晴朗天气C . 甲地温度高于乙地D . 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12. (2分)(2019·长宁模拟) 一般每年的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我国华北、东北等北方地区的雨季,期间的北方地区多暴雨,与其形成密切相关的天气系统是()A . 暖锋B . 准静止锋C . 冷锋D . 高气压13. (2分) (2019高一上·平远月考) 地球上产生昼夜现象的原因是()A . 地球不停的自转B . 地球不停的绕太阳公转C . 地表能反射太阳光D . 地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14. (2分) (2019高三上·东莞月考) 日出和日落后的一段时间内,天空呈现的微弱光亮的现象称为“晨昏蒙影”(图),晨昏蒙影带的宽度是18°(弧度)。

日落后和日出前的两段晨昏蒙影连接,就会整夜不“黑”,被称为“白夜”。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晨昏蒙影的成因主要是()A . 大气吸收作用B . 大气反射作用C . 大气散射作用D . 大气折射作用(2)北极点出现“白夜”现象的时间是()A . 春分之前B . 夏至前后C . 秋分之前D . 冬至前后15. (2分) (2017高二下·徐州会考) 下图为“2016年1月8日我国某地气温和气压垂直变化示意图”,右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日,甲地最可能()A . 受气旋控制B . 受台风系统影响C . 受冷锋影响D . 受亚洲高压控制(2)与周围地区相比,甲地()A . ①较弱B . ②较强C . ③较强D . ④较强二、非选择题 (共4题;共36分)16. (2分) (2013高一上·遵义期末)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1中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方向.(2)图1中表示春分和冬至的字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3)在图2中用S或N标注出极点的位置.将图1中C处的光照图画到图二上,并用阴影表示夜半球.17. (5分) (2019高三上·青冈月考) 读华北地区某城市2009年11月13日20时的气温(单位:℃)实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反映了城市所具有的________效应。

在这种效应的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当晚城郊之间风向应该是________。

(2)城市上空多云和雾的原因是________。

(3)图中A地能否建水泥厂?为什么?(4)试分析在城郊之间建设环境绿地的意义。

(5)如果某天该市从烟囱吹出的烟都向下飘,则可能是出现了________现象。

18. (9分)“仙女木”是寒冷气候的标志植物,因此用来命名出现在北欧的寒冷事件,“新仙女木”的“新”表示末次冰期的最后一次寒冷事件。

“新仙女木”事件之后气候变暖,进入温暖的全新世。

图甲是地球50万年前至今的气温变化模拟曲线图,图乙是地球2万年前至今的海平面模拟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乙中①、②、③、④表示“新仙女木”事件的是()A . ①B . ②C . ③D . ④(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 近2万年来气温变化与海平面变化的趋势是一致的B . 近7000年来气温相对保持平稳C . 近2万年来气温与海平面始终保持上升D . 50万年前至今气候在冷暖交替变化19. (20分) (2018高二上·厦门会考) 下图是我国南部沿海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问题。

(1) a的数值是________百帕,图示天气系统是________(填“气旋”或“反气旋”)。

(2)此时甲地的风向是________风,乙地风力比甲地大的原因是________。

(3)北半球夏秋季节,在该天气系统控制下,常出现________天气。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5题;共40分)答案:1-1、考点:解析:答案:2-1、考点:解析:答案:3-1、考点:解析:答案:4-1、考点:解析:答案:5-1、答案:5-2、考点:解析:答案:6-1、答案:6-2、考点:解析:答案:7-1、答案:7-2、考点:解析:答案:8-1、答案:8-2、考点:解析:答案:9-1、答案:9-2、考点:解析:答案:10-1、考点:解析:答案:11-1、考点:解析:答案:12-1、考点:解析:答案:13-1、考点:解析:答案:14-1、答案:14-2、考点:解析:答案:15-1、答案:15-2、考点:解析:二、非选择题 (共4题;共36分)答案:16-1、答案:16-2、答案:16-3、考点:解析:答案:17-1、答案:17-2、答案:17-3、答案:17-4、答案:17-5、考点:解析:答案:18-1、答案:18-2、考点:解析:答案:19-1、答案:19-2、答案:19-3、考点:解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