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相关知识介绍
– 广义的城市雨水利用是指在城市范围内,有目的的采用各 种措施对雨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包括收集、调蓄和净化 后回用的直接利用;也包括利用各种人工或自然水体、池 塘、湿地或洼地使雨水渗透补充地下水资源的间接利用; 还包括回用与渗透相结合,利用与洪涝控制、污染设计与开发 (-mLoewntI,mLIpUaDctDU)rban Design and Develop
新西兰
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 (Sustainable Urban Drainage System, SUDS) 英国
雨水利用(Storm Water Harvesting)
德国
“活力、美观、清洁”水计划(Activity-Beautiful-Clean, ABC)
新加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雨水贮留渗透
日本
我国的相关概念与措施
雨水利用
– 雨水入渗、收集回用、调蓄排放等的总称。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
– 采用人工措施直接对天然降水进行收集、存储并加以利用。 雨水利用包括雨养农业、人畜生活供水及城市雨洪利用等。
《中国水利百科全书》(2006版)
雨水控制与利用
美国
最佳管理措施(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BMPs )
美国
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 )
美国
绿色雨水基础设施 (Green Storm water Infrastructure)
美国
水敏感城市设计(Water Sensitive Urban Design, WSUD)
水-土分离 水-生物分离 城-水分离
排-给水分离 防洪-抗旱分离
水是世界上最不应该被分离的元素。
“小决策是一切环境问题的根源”(Odum)
水和生态问题综合症与解决之道的单一性 是导致中国系统性水及生态危机的根本所在。
2. 相关概念
国外应对城市雨水问题的相关理念与措施
对策措施
国家
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 LID)
问题解决之道的却是单一的、片面的构建灰色基础设施
使问题日益严重,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更加强悍的钢筋水泥防洪设施! 更加粗大的排涝管道和水泵 跨流域的水资源调运 更加精密的污水过滤净化设施。。。。。
体现为小决策与水为核心的生态系统的分割(部门分割、 地区分割、功能分割的水管理体制不利于水系统的管理)。
2. 2013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 明确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城市管网等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民生工程,节能减 排和生态环境等领域。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
城市雨洪水问题应对效果
各类措施在各国城市的应用普遍吗?
– 否! – 发达国家城市非全城都做
城市雨洪水问题彻底解决了吗?
– 没有! – 源头径流削减与污染减控 – 河湖水体污染
• 降雨径流冲刷的面源污染 • 城市管理
雨污分流不彻底,餐饮业错接、误接,环卫清扫雨水口等等
– 雨水排水系统(雨污分流、雨污合流) – 城市局部洪涝 – 流域性洪水威胁城市
如何系统根本解决?
– 世界各国都在探索: Eco-city, Climate Adaptation, Resilience … – 城市雨洪资源综合利用 (海绵城市)
洪涝 干旱 水环境污染 土生态破坏
我们需要一场 生态革命, 大脚的革命!!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
城市地表径流污染控制
城市面源污染控制
低影响开发
– 强调城镇开发应减少对环境(包括已建成区域已有设施 )的冲击,其核心是基于源头控制和延缓冲击负荷的理 念,构建与自然相适应的城镇排水系统,合理利用景观 空间和采取相应措施对暴雨径流进行控制,减少城镇面 源污染。《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3
缺水问题
资
污
源
染
性
性
缺 水
缺 水
水多
水多
水少
水脏
水脏
开山 毁林 占田 填湖
逢雨必涝、雨停即旱 原有自然调蓄体系不断被破坏
水为核心的生态问题综合症
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洪水、城市内涝、地下水位下降、水生物栖息地丧失, 土壤污染,生态总体恶化
洪水与内涝
干旱与地下水下降
水、土环境污染水生态破坏
• 面对水为核心的生态系 统的综合症,我们必须 有综合的、系统的解决 途径:生态基础设施
• 思想上需要革命, • 方法上需要创新, • 体制上需要打破边界, • 专业上需要整合。
俞孔坚
“海绵城市”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
1. 2013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 要求明年底前完成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并争取用5年时间完成排水管网的雨污分流改造,用10 年左右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明确提出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
内涝 (pluvial flood/ local flood)
– 强降雨或连续降雨超过城镇排水能力,导致地面产生积 水灾害的现象。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内涝防治系统
– 用于防止和应对城镇内涝的工程型设施和非工程性措施以一定方式 组合的总体,包括雨水收集、输送、调蓄、行泄、处理和利用的天 然和人工设施以及管理措施等。
– 削减径流总量、峰值及降低径流污染和收集回用雨水的总称 。包括雨水滞蓄、收集回用和调节。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DB 11/685-2013
雨洪利用
– 对雨洪资源加以拦蓄、入渗回补并加以利用的工程技术措施
《北京水务知识词典》
城市雨水利用
– 城市雨水利用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城市雨水利用主 要指对城市汇水面产生的径流进行收集、调蓄和净化后的 直接利用。
1. 背景介绍
2. 海绵城市主要解决的问题 3. 海绵城市系统构建途径 4. 北京市对海绵城市的规定 5. 工程案例 6. 我们能做什么 7. 城市主要工程技术及应用
1
1. 背景介绍
城市内涝
2012年5月29日,武汉持续一整天的 降雨导致武汉市区多处渍水,道路被 淹。 2012年7月21日,北京全市普降大暴 雨到特大暴雨,全市范围出现多处大 面积内涝积水,山区引发泥石流。暴 雨致37人死亡190万人受灾,经济损 失近百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