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亚洲导学案

1亚洲导学案

区域地理——以亚洲为背景区域掌握区域的学习方法。

区域是由区域要素组成的,掌握区域就是掌握区域特征,因此掌握区域特征的分析方法和思路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关键。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为:
进行区域定位————根据区域位置,判断分析地形、气候的类型和特征————以地形、气候条件为基础,确定其相应的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以自然地理特征为条件,分析自然地理特征对主要人文地理现象的影响。

分析评价区域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确定区域发展方向、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二、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
1、地理位置特征和范围:
绝对位置: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所在的热量带
相对位置:海陆位置、政治位置(根据国家或区域轮廓,邻国、邻省轮廓判断区域)、交通位置(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网中线、点的分布判断区域)、山河位置(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判断区域)、板块位置。

例如:亚洲的地理位置描述:
亚洲绝大部分土地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25ºE~170ºW,10ºS~80ºN,纵跨纬度约90°,横跨经度约195°;(经纬度位置);太平洋的西岸,亚欧大陆的东部,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面以乌拉山脉、乌拉河、里海、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及爱琴海与欧洲分界,西南面隔亚丁湾、曼德海峡、红海与非洲相邻,东北面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海陆位置)。

2、地形特点描述:
①地形组成(主要地形类型)②地形分布,延伸方向③地势特点(起伏大小、倾斜方向)④特殊地形地貌、地质作用、地质灾害。

⑤海岸线特征(长短、曲直)
例如:亚洲的地形特征:
从总体上看,亚洲地形有三大特点:
一是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3/4,其中有1/3的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

全洲平均海拔约950米,是除南极洲外世界上地势最高的大洲。

二是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亚洲既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山脉和山峰,又有世界上著名的平原和洼地。

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平均海拔4,500米;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西西伯利亚平原东西宽1,500千米,南北长2,300千米,大部分地面海拔在100米以上;世界最低的洼地死海,水面又低于地中海海面400米。

亚洲不仅陆上起伏极端,且大陆东缘的弧形列岛与太平洋的海底部分也同样表现出起伏极端,列岛上的山脉与极深的海沟伴生。

亚洲最高峰与邻近海域最深海沟高低相差约20千米。

三是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全洲大至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一系列高大山脉向四方辐射伸延到大陆边缘。

在山地、高原的外侧分布着面积广大的平原,且多分布在大陆周围,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等。

许多平原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人口密集。

发生于第三纪的造山运动对亚洲地形影响深远。

其中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冲撞,将接触带上的地壳,推挤成欧亚大陆东侧外海的东亚岛弧,并使其成为全世界地震火山最多的地区。

而欧亚大陆板块受到印度板块的推挤,形成整群的新褶曲山地极高耸的青藏高原。

3、区域气候特点描述:
①气候类型和气候分布②气温特点(冬夏气温高低、气温季节变化,温差大小、温度带)③降水特点(降水总量、降水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水热配合情况、干湿状况)④光照状况⑤气象灾害。

⑥如果对两地气候做异同比较,则先分析各自的气候特征,然后找出异同点描述。

⑦如果是要求某地较另一地气候特征差异,则比较突出差异。

例如:亚洲的气候特点
亚洲主要特征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典型和大陆性显著。

地跨寒、温、热三带,地形又复杂多样气候使得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东亚东南半部是湿润的温带和亚热带季风区,东南亚和南亚是湿润的热带季风区,中亚、西亚和东亚内陆为干旱地区。

亚洲各地气温差别显著。

赤道附近的马来群岛,长年如夏,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

而在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一年中有7个月的平均气温都在0℃以下,更曾在其东北部小镇奥伊米亚康测到-71℃的低温记录,是北半球的寒极。

气候的显著差异同时导致了亚洲各处降水量的巨大差异。

中亚的沙漠地区年降雨不足100毫米,而在南亚,迎风坡降水量可达3000毫米,最高记录甚至达到了22860毫米。

太平洋中发生的台风袭击亚洲东部沿岸也会带来充沛降雨。

4、河流(主要包括河流的类型、分布以及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水文特征:
①径流量、水位(多少或大小,季节变化):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及水利工程、湖泊的调蓄功能和流域面积大小
②含沙量(多少):流域内的植被状况,降水集中程度,土质状况
③结冰期(有无或长短)取决于最冷月月均温
④汛期(冬汛、夏汛,长短):取决于河流径流量的多少,季节变化。

(凌汛发生的两个必备条件:①有结冰期;②发生在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
⑤流速(快或慢):取决于地形,地势高低起伏状况即坡度的大小
⑥水能(大或小):取决于河流径流量以及地势的落差。

(2)水系特征:
①河流的流向:判断地势高低,河流向低处流
②河流的流程(长或短):陆域面积(一般岛屿河流流程短);经纬跨度;比例尺
③河流的流域(面积大小):支流源头及分水岭
④河流的支流(数量及其形态):取决于地形和降水状况
⑤河道(宽窄、弯曲、深浅):
⑥河网形态、密度
⑦河流的落差:
(3)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河流中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开发水能资源。

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开发内河航运。

例如:亚洲的大江大河很多,其河网分布主要有两大特点:
一是河流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着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流淌;
二是内流区面积广大,如中部的锡尔河和阿姆河均流入咸海,其中阿姆河全长2540公里,是亚洲最长的内流河。

多数发源自中部山地的河流都最终注入太平洋、印度洋或北冰洋。

其中长4000公里以上的河川有7条,最长的河流是长江,其次是以额尔齐斯河为源的勒拿河。

位于亚洲西部的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则是亚洲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最深、最古的湖泊,湖底最深处位于海平面以下1295米。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黄河、印度河流域都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源地。

恒河是印度教和佛教的圣河。

湄公河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性河流,流域国家包括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

5、植被、土壤特征
(1)植被:①类型(森林、草原、荒漠)+疏密,②水平分布规律,③垂直地域分异是否显著。

④掌握植物适应气候,植物的特征受气候影响的原理,能够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问题。

例如,热带雨林植被:树木高大,叶片大而薄;荒漠植被:植物低矮,根系发达,叶小,有的缩小为刺,以减少水分蒸发;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植被:叶片小,表面有腊质,以防止水分蒸发。

(2)土壤:①类型(红壤、黄土、棕壤;森林土、草原土、荒漠土),②分布,③特点(肥力高低)。

④土壤的特征主要从酸碱性和肥力来表述,土壤的特征受植物和气候影响。

例如,热带雨林砖红性红壤:土壤贫瘠,肥力低;江南丘陵的红壤偏酸性;黄土:土壤松散,直立性好;华北平原的土壤偏碱性;东北平原的黑土很肥沃。

6、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以及相关成因。

例如:亚洲的自然资源比较丰富。

亚洲的矿物种类多、储量大,主要有石油、煤、铁、锡、钨、锑、铜、铅、锌、锰、镍、钼、镁、铬、金、银、岩盐、硫磺、宝石等。

石油、镁、铁、锡等的储量均居各洲首位,其中锡矿储量更占世界总储量60%以上。

亚洲的森林总面积约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13%,俄罗斯亚洲部分、中国的东北、朝鲜的北部,是世界上分布广阔的针叶林地区,蓄积量丰富,珍贵用材树种很多。

中国的华南、西南,日本山地的南坡,喜马拉雅山南坡植物特别丰富,除普通阔叶树种外,还有棕榈、蒲葵、杉属、水杉属等。

东南亚的热带森林在世界森林中占重要地位,以恒定、丰富的植物群落著称。

其主要树种是龙脑香科,还有树状蕨纲、银杏、苏铁等“活化石”。

亚洲的水力资源也比较丰富。

可开发的水力资源年发电量可达26,000亿度,占世界可开发水力资源量的27%。

三、人文地理特征的分析
1、人口:主要从人种、民族和宗教、人口及分布等方面分析。

2、农业:主要从区位条件及评价、耕作制度或熟制(热量影响)、作物种类(热量和水分影响)、耕地类型、地域结构类型等方面分析,注意生产结构的调整及其影响。

3、工业: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特点、区位条件及其评价来分析
4、城市: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

5、交通:主要从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
6、经济结构:主要分析工业、农业、交通
7、环境问题主要分为两大类:
①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②生态破坏:包括资源(土地,生物,水,矿产)破坏与浪费和环境恶化(沙漠化,水土流失,生态平衡破坏)两大方面。

目前主要的环境问题应从其现状、成因、危害及解决办法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