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作品中陌生化例子

文学作品中陌生化例子

(文学理论术语)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

代表人物,什克洛
夫斯基。

指的是不用习见的“称谓”,作者或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
事物,不得不以陌生的眼光如实地描写它,结果消解了“套板反应”,进而使读者产生新奇感。

具体如陌生化的语言及叙述的跳动。

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思考与探究三”提出了“语言的陌生化”现象,第四单元诗歌《河床》后的导读也提出
诗的外在形式的“陌生感”。

无论是“语言的陌生化”还是“诗的
外在形式的陌生感”,实际上都意味着一个文学概念一“陌生化”。

所调“陌生化”,就是把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用一种异于常
规的手法表现出来,让读者感到独特、新奇。

笔者以《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陌生化”的典型例子予以浅析。

一结构的陌生化
《你的名字》中的"于是,轻轻轻轻轻轻轻地呼唤你的名字”:我们见过”叠字”现象,如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虽然用了七组叠字,但并没带来阅读和理解上的困难。

而本句-连用
七个“轻”字,就有些出人意料了。

但实际上,“轻轻轻轻轻轻轻地”是暨字“轻轻地”延伸与发展,按照“轻轻/轻轻/轻轻轻地”断
句, -连用七个“轻”字就强化表现了恋爱中的人内心的继缮之情和
对爱人的一往深情。

《妈妈》中的“梦露也是个女人她一生很少穿裤子”:这句话本应分解为“梦露也是个女人”“她一生很少穿裤子"两句话,两句并作一句,读起来确实“陌生”。

同时“她一生很少穿裤子"也让人费解女
人怎么很少穿裤子呢?但结合全诗,我们发现,原来作者取都市女性的
衣服多为裙装的特点,写出了现代文明中年轻女性的优裕生活,暗示出妈妈生活的窘迫。

由此可见,通过打破语法常规,可以使文章不平庸呆板,从而充满了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