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班牙文学简介1

西班牙文学简介1


托梅斯河上的小拉撒路
/小癞子
1554年在西班牙出版 ,作者姓名失传,是西班牙第一部流浪汉小 说。 故事情节: 小说主人公Lazarrillo家乡在萨拉曼卡的乡下,出生在其父母 亲在托尔梅斯河旁开的磨坊里。父亲遭人指控“手脚不干净”而 被放逐,母亲也因偷窃挨鞭笞。由于家庭种种不幸,迫于生活, 母亲只得让他去给一个盲人乞丐做引路童。两人沿街乞讨,靠施 舍过日子,自此过着流浪的生活。狡诈虚伪、老于世故的瞎子教 会了他人生的第一课,学会了许多诈骗的伎俩,然而瞎子经常千 方百计地虐待、打骂小拉萨路,最终他忍无可忍离开了第一位主 人。
骑士小说: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在西班牙出现了一大批典 型的卡斯蒂利亚风格的骑士小说。其中在欧洲流传最广泛的出自 无名氏作者之手的《Amadí de Gaula》,不仅赋予了骑士小说 s 新的发展方向,并且激起了创作和阅读骑士小说的热潮。直到十 七世纪初,塞万提斯为了彻底消除骑士小说热,创作了《堂吉诃 德》后,西班牙才不再继续创作和出版此类小说,但是它们在公 众中仍拥有众多的读者。

故事情节: 评价1:书中两位截然相反的叛逆女性,天使梅莉贝娅(Melibea)
和魔鬼塞莱斯蒂娜.梅莉贝娅待字闺中,为追求个人幸福,与封建礼 教对抗,违背父母之命,与情人幽会,冲击了占据着人们心灵中的封 建伦理道德观念.塞莱斯蒂娜顺应资本主义的发展,为那些挣脱了 禁欲主义的枷锁、陷入了纵欲主义泥坑的人们拉皮条,为嫖客提 供货源,大肆宣扬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生存 和发展鸣锣开道.不论是天使梅莉贝娅还是魔鬼塞莱斯蒂娜都与 封建社会格格不入,她们的所作所为对社会秩序构成了威胁,成为 封建社会中叛逆的女性.
卢卡诺尔伯爵(El Conde Lucanor/ Libro de Patronio 1335): 是阿方索十世的侄子胡安 曼努埃尔(El Infante Don Juan Manuel 1282-1348)撰写的一部散文诗集。这本书集共荟萃了51 个故事,全部以对话体裁写成,以卢卡诺尔伯爵和他的谋士帕特 罗尼奥(Ptronio)两个人物为轴线贯穿始终,卢卡诺尔伯爵经常 就各种问题征询他的谋士的建议,而这位学识渊博的谋士就借用 一个个小故事来回答。内容富于知识性和趣味性。 阿方索十世:Alfonso el Sabio(1221-1284),卡斯蒂利亚王国、 莱昂王国、加利西亚王国的国王。他聪明好学,知识渊博,天文、 地理、历史、法律无所不精,留下很多著作,热爱写诗作曲,庇 护艺术家不遗余力。他治国开明,晚年更锐意进行多方面的改革, 成为受全欧洲尊敬的英明君主。他的主要作品有历史著作《世界 历史》和《西班牙编年通史》。《西班牙编年通史》是第一部用 卡斯蒂利亚语写的西班牙历史。法学著作领域里的巨著是《法典 七章》,阿方索十世将从罗马法律条文中得到启迪的东西进行整 理收集并加以系统化。文学方面著有《古诗集》
一、文艺复兴时期(la Literatura Española del Renacimiento)
诗歌: Garcilaso de la Vega(1503—1536)



是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诗人,他对西班牙传统诗歌作了一 番改革。他把意大利诗歌的格律引入西班牙,并应用到本国的诗 歌中去。从此,许多诗人除了继续用典型的西班牙八音节格式写 诗外,开始采用意大利的每句十一音节诗或十四行诗的格律来进 行创作。 其一世作品不多,主要是三首田园诗(éloga)和三十八首十四行 诗( soneto),另外还有两首挽歌、四首谣曲、一首颂歌。简洁明 丽,雅而不俗。他善于把现实生活中所熟悉的人物化成牧人的形 象在诗歌中出现,借他们之口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神秘文学( misticismo )

也是西班牙特有的一种文学题材,包括散文和诗歌两种形式。宗 教思想是创作的主题。神秘文学作品表达一种崇高的宗教精神: 与上帝通灵,并渴望与上帝合为一体。作品时常流露出为达到崇 高境界而心碎神迷的心理状态。禁欲主义是宗教感情的另一种体 现。禁欲主义者奉行精神和肉体上的苦行主义以求得上帝的宽容, 通过不断的忏悔和苦行,为来世得救做准备。十六世纪后半叶出 现了三位神秘文学作家: Santa Teresa de Jesús San Juan de la Cruz Fray Luis de León

特点:
主人公是一位流浪汉,出身低微、未受过教育,对“尊严”、
“挚爱”、“责任”毫无概念,一心只求生存下来,往往为 了找到充饥的食物而偷盗、欺诈,置廉耻于度外,过着寄生 虫一样的生活。 采取自传体饿形式描述自己在社会上的各种痛苦经历,渴望 摆脱自己低下的社会阶层。 采用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



流浪汉小说:La novela picaresca
时代背景:16世纪中叶,随着美洲殖民地的建立,西班牙商品经 济空前繁荣,对外贸易十分兴旺,致使大批本国农民和手工业者 破产,沦为无业游民。加之社会上冒险之风日盛,流浪汉遂成为 一个庞大的社会阶层。流浪汉班牙开始流行的以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流浪汉 为主人公的小说种类,西班牙特有的一种文学题材。这些人他们 没有固定职业,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只能靠乞讨、抢夺、欺诈 来糊口度日;他们出身卑微、未受过教育、家境贫寒、生活在社 会边缘,对责任感、道德良心毫无概念;他们机智、狡猾,想方 设法摆脱自己的命运,渴望摆脱低下的社会地位,向往幸福美好 的生活。但最终饱尝了世态炎凉,往往成为自己欺骗诡计的受害 者和社会的牺牲品。小说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对当时西班牙社 会各阶层人物做出如实的描绘,毫无掩盖地反映社会的本来面貌。


熙德之歌(El Cantar del Mí Cid ): o 是西班牙语保存至今最古老的文学典籍,是迄今为止发现的 西班牙文学史中最完整的的功绩史诗,手稿现保存于西班牙马德 里国家图书馆。大约创作于12世纪初至中叶,作者姓名已失传。 全诗三千多行,主要描述熙德这位中世纪骑士的英雄事迹。其情 节并非虚构,是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蓝本写就的,充满现实主义, 展现了中世纪西班牙的社会风貌。 总体情节: 熙德的流放之歌(Destierro del Cid) 熙德两个女儿的婚礼之歌(Bodas de las hijas del Cid) 科尔佩斯橡树林中的凌辱(La afrenta de Corpes)


黄金时代文学 Siglos de Oro(16、17世纪)


随着文艺复兴十五世纪在意大利首先兴起继而推向整个欧洲,复 兴运动的焦点在于建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系,是对中世纪以神为 主体的宗教思想的反叛。自此人文主义(El Humanismo)的思潮 扩展延伸到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 西班牙文学的黄金时代是一个没有明确时间(起讫)界限的笼统概 念。倘使把“黄金世纪”一劈为两,则或可把文艺复兴时期视为 上段、巴罗克时期视为下段。是西班牙民族文学的发展和兴盛的 渐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西班牙文坛人才辈出,群星闪烁,对欧洲 乃至世界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西班牙文学
引言: 西班牙文学扎根于人民,西班牙作家的任何创作都离不开这 一基本因素。他们在对民间素材进行加工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主 观理解在作品中形象地表达这一因素。
中世纪文学

时间:公元11世纪— 文艺复兴




时代特点: 封建主义:政治上欧洲时值零星分散的封建主义政权中心下的 封建自治,封建贵族、地主阶级逐渐掌握了大量的土地权,甚 至权倾国王;贵族、地主间争夺土地、权力造成社会不稳定。 与此同时,地主阶级和农奴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天主教会:天主教遍布欧洲各政权国家,除了当时西班牙正值 穆斯林文化的统治。天主教成了中世纪欧洲最大的文化力量: 以上帝为中心是一切文化艺术创造的原则。 口述文学:书面文学几乎都是拉丁语写成,由于纸张的费用高, 书写的工作量大,当时本土文学主要是口述相传的形式,书面 文学很少。

综述:尽管伊比利亚文化是中世纪欧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鉴于中世纪阿拉伯政权在这建立,所以西班牙文学在受欧 洲文学总趋势影响的同时保留了自己的特色,并且南部相较 于北部受阿拉伯、穆斯林文化的影响要深的多。北部天主教 王国与穆斯林王国之间不断的战争也导致大量记载文学的流 失。

文学形式:抒情诗,谣曲,史诗,骑士小说


Mateo Alemán(1547—1614)
代表作:流浪汉小说《Guzmán de Alfarache》于1599年出版第 一部分,1604年出版第二部分,副标题为《Atalaya de la vida humana》(人生的瞭望台)。这部小说继《托尔梅斯河的小拉 萨路》之后,将西班牙流浪汉小说的影响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是16世纪西班牙文学史上又一部具有代表性的流浪汉小说。

评价2:作品对人类的七情六欲作了现实主义的描绘,人物栩栩
如生,富于真实感。整个作品系古典风格,语言简要精炼,与先 前所有同类作品相比明显胜出一筹。 评价3:是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著作,它的诞生意味着西 班牙中世纪文学的结束,黄金时代文学的开始。



民谣:八音节诗
民谣在十四世纪已经开始创作,十五世纪是她的全盛时期。其前 身是史诗,但史诗通常比较长。吟游诗人在广场或集市演唱时, 观众往往被其中的某一段吸引。于是,吟游者便专门重复这一片 段,化长诗为短诗,组成一首内容丰富的新诗—民谣。 各类民谣长短不一,有的只有八行,有的可达两百多行。每行十 六个音节,中间一分为二,每半行八个音节,故又称“八音节 诗”。 按题材分类:历史民谣、骑士民谣、小说民谣、抒情民谣。 民谣直接反映人民的心声,其特有的文学价值使它在民间文学中 独占一角。
第二位主人是托莱多城的一个牧师,做他家的佣人,本以为 可以改变下生活不用挨饿了,怎料这个牧师更加吝啬和残忍,相 比之前一位主人,吝啬的程度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瞎子可以称 得上是亚历山大大帝了”,小拉萨路这样形容。最后因为偷吃被 牧师打的半死赶出了家门。 第三位主人是个衣冠楚楚、气派华贵的骑士侍卫,,满以为 找到了个有钱的主人可以填饱肚子了。然而他的愿望在一次落空, 他遇到的是一个穷困潦倒死要面子的侍卫,尽管食不果腹、走投 无路、四处借债,仍旧碍于自己的头衔和面子不肯工作,处于少 年的同情心小拉萨路将乞讨来的食物与主人分享并想方设法不使 主人丢面子。最后这位依靠仆人养活的贵族为了躲避债主抛下小 拉萨路,独自一人逃走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