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形状记忆合金的若干论述
摘要:19世纪70年代,世界材料科学中出现了一种具有“记忆”形状功能的合金。
这种记忆合金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如今记忆合金已然在交通、医疗、自动化控制等方面有了重要的应用。
本文介绍了它的相关概念、微观机理、分类及其在材料学中的地位。
关键字:形状记忆合金;形状记忆效应;功能材料;机理;应用
引言:形状记忆合金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性材料为人们所认识,并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分支,可以认为是始于1963年。
当时美国的海军武器实验室的
W.J.Buchler博土研究小组,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发现,TiNi合金工件因为温度不同,敲击时发出的声音明显不同,这说明该合金的声阻尼性能与温度相关。
通过进一步研究,将这种材料制成的细丝的一端弯曲,并靠近点烟火柴火焰,发现弯曲的细丝伸直了,近等原子比TiNi合金具有良好的形状记忆效应,并且报道了通过x射线衍射等实验的研究结果.以后TiNi合金作为商品进入市场。
记忆合金是一种颇为特别的金属条,它极易被弯曲,我们把它放进盛着热水的玻璃缸内,金属条向前冲去;将它放入冷水里,金属条则恢复了原状。
在盛着凉水的玻璃缸里,拉长一个弹簧,把弹簧放入热水中时,弹簧又自动的收拢了。
凉水中弹簧恢复了它的原状,而在热水中,则会收缩,弹簧可以无限次数的被拉伸和收缩,收缩再拉开。
这些都由一种有记忆力的智能金属做成的,它的微观结构有两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在高温下这种合金可以被变成任何你想要的形状,在较低的温度下合金可以被拉伸,但若对它重新加热,它会记起它原来的形状,而变回去。
这种材料就叫做记忆金属。
它主要是镍钛合金材料。
一、相关概念:形状记忆效应
一般金属材料收到外力作用后,首先发生弹性变形,达到屈服点,金属就产生塑性变形,应力消除后就产生了永久变形。
有些金属在高温下定形后冷却到低温并施加变形,从而形成残余形变。
当材料加热时,材料的残余形变消失,并回复到高温下所固有的形状。
再进行加热或冷却时,形状保持不变,这就是所谓的形状记忆效应,它就像合金记住了高温状态的形状一样。
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金属通常是两种以上金属的合金,因此称为形状记忆合金 [1] 形状记忆效应是在马氏体相变中发现的。
通
常把马氏体相变中的高温相叫做母相,或奥氏体
相(P),是一种体心立方晶体结构的CsCl相(又
称B2)。
低温相叫做马氏体相(M),是一种低对
称性的单斜晶体结构。
从母相到马氏体相的相变
叫做马氏体正相变,或马氏体相变。
从马氏体相
到母相的相变叫做马氏体逆相变 [2][3]。
这类相变具有热滞效应。
四个相变特征温度分别
为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Ms、终了温度Mf、母相转
变(即逆转变)开始温度As和终了温度Af。
热滞
回线间的热滞大小一般为20K~40K[3]。
二、微观机理
当母相奥氏体冷却到低于Ms点温度时,即转变成马氏体。
通过多晶和单晶Cu—Zn合金的实验发现,相变时,马氏体常围绕母相的一个特定位相形成4种变体,合称为一个“马氏体片群”。
变体的惯习面以这一特定位相对称排列。
在光学显微镜下采用偏振光观察,每个马氏体片群具有4种不同颜色,这表征各个变体的位相不同。
之所以形成这种结构,是因为每片马氏体形成时,在其周围的基体中造成了一定方向的应力场,变体欲沿这个方向长大就很困难。
如果有另一个马氏体变体在此应力场中形成,它将沿阻力小的取向生长,使应变能降低。
宏观上看,由4种变体组成的片群的总应变能趋近于零,此即称为“马氏体相变的自适应现象”。
在通常的形状记忆合金中,根据马氏体与母相的晶体学关系,共有6个片群,24种马氏体变体。
在外力作用下,形状记忆合金可以把马氏体相变自适应相互抵消的变形量提供出来。
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呈马氏体状态的试样,在单向外力作用下自适应排列的马氏体顺应力方向发生再取向,当大部或全部马氏体都取一个方向时,造成马氏体的择优取向,整个试样呈现明显的形变;另一种是呈母相状态的试样,在单向外力作用下能诱发马氏体相变,所生成的马氏体都顺应力方向作择优取向,整个试佯也会呈现明显的形变。
马氏体择优取向是通过孪生和界面移动实现的。
这种变体的择优生长称为马氏体再取
向过程。
当加热时,在As和Af之间,马氏体发生逆转变。
由于马氏体晶体的对称性低,因此在逆转变时马氏体中只形成几个母相的等效晶体位向,有时只形成一个母相的原来位向。
当母相为长程有序时,形成单一母相原来位向的倾向更大,使马氏体完全回复了原来母相的晶体,宏观变形也就完全回复。
其过程如图4—2所示。
基于这种机理,形状记忆合金能够记忆各种赋于它的形状,在外界温度变化时,产生形状记忆功能。
三、分类及应用
1、形状记忆合金分为三类:
单程记忆效应
形状记忆合金在较低的温度下变形,加热后可
恢复变形前的形状,这种只在加热过程中存在的形
状记忆现象称为单程记忆效应。
双程记忆效应
某些合金加热时恢复高温相形状,冷却时又能
恢复低温相形状,称为双程记忆效应。
全程记忆效应
加热时恢复高温相形状,冷却时变为形状相同
而取向相反的低温相形状,称为全程记忆效应。
2、形状记忆合金的具体应用
在形状记忆合金的应用中,最早获得专利的是
美国的Muldawer小组,他们早在1960年就利用
CdAgAu合金制作了温度开关[2]。
自从TiNi合金的
形状记忆效应被发现后,应用开发的速度大大加
快,申请获得专利的项目剧增。
最典型的应用例子
是航天飞机的伞型天线,为方便发射把它压扁附在船体上,飞船升空后受阳光的辐射而升温,于是天线便记忆起原来的形状,重新支起。
此外,形状记忆合
金在机械、电气、运输、化学、能源、宇航、医疗、生活用品等领域都得到了应用[4]。
现今记忆合金已用于管道结合和自动化控制方面,用记忆合金制成套管可以代替焊接,方法是在低温时将管端内全扩大约 4%,装配时套接一起,一经加热,套管收缩恢复原形,形成紧密的接合。
美国海军飞机的液压系统使用了10万个这种接头,多年来从未发生漏油和破损。
船舰和海底油田管道损坏,用记忆合金配件修复起来,十分方便。
在一些施工不便的部位,用记忆合金制成销钉,装入孔内加热,其尾端自动分开卷曲,形成单面装配件。
记忆合金特别适合于热机械和恒温自动控制,已制成室温自动开闭臂,能在阳光照耀的白天打开通风窗,晚间室温下降时自动关闭。
记忆合金热机的设计方案也不少,它们都能在具有低温差的两种介质间工作,从而为利用工业冷却水、核反应堆余热、海洋温差和太阳能开辟了新途径。
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效率不高,只有 4%~6%,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记忆合金在医疗上的应用也很引人注目。
例如接骨用的骨板,不但能将两段断骨固定,而且在恢复原形状的过程中产生压缩力,迫使断骨接合在一起。
齿科用的矫齿丝,结扎脑动脉瘤和输精管的长夹,脊柱矫直用的支板等,都是在植入人体内后靠体温的作用启动,血栓滤器也是一种记忆合金新产品。
被拉直的滤器植入静脉后,会逐渐恢复成网状,从而阻止 95%的凝血块流向心脏和肺部。
人工心脏是一种结构更加复杂的脏器,用记忆合金制成的肌纤维与弹性体薄膜心室相配合,可以模仿心室收缩运动。
现在泵送水已取得成功。
由于记忆合金是一种“有生命的合金”,利用它在一定温度下形状的变化,就可以设计出形形色色的自控器件,作为一类新兴的功能材料,记忆合金的很多新用途正不断被开发,例如用记忆合金制作的眼镜架,如果不小心被碰弯曲了,只要将其放在热水中加热,就可以恢复原状。
不久的将来,汽车的外壳也可以用记忆合金制作。
如果不小心碰瘪了,只要用电吹风加加温就可恢复原状,既省钱又省力,很是方便。
四、结束语
本文对形状记忆合金的概念、基本性能、发展历程及其应用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
尽管目前对形状记忆合金的研发和应用还不够成熟,但我相信, 随着对形状记忆合金性能的深入研究,随着计算、测试和控制等技术的不断发展, 形状记忆合金的前景必将越来越美好。
五、参考文献
[1]郭卫红,汪济奎.现代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8
[2] 杨杰,吴月华.形状记忆合金及其应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3.5
[3]杨大智主编.智能材料与智能系统.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12
[4]刘建辉,李宁,文玉华.形状记忆合金的应用.机械,2001,3
[5]王金刚,林成新.Fe—Mn—Si形状记忆合金的摩擦磨损特性,2006,10
[6]俞坚磊,刘今强. 形状记忆功能纤维及纺织品,2008-02
[7]于学勇,潘毅. 马氏体相变温度对NiTi形状记忆合金抗磨损性能的影响
2006-12
[8]陈淑娟,何国球,马行驰,等.Fe-Mn-Si系形状记忆合金研究近况材料导
报,2006,12
[9]袁比飞. 新型磁驱动形状记忆合金研究进展材料工程,2007,2
[10]赵可昕,杨永民.形状记忆合金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材料开发与应
用,2007,3
[11]杨凯,辜承林. 21世纪的新型功能材料—形状记忆合金.金属功能材料, 200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