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

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

香焦生的时候运输,用乙烯利催熟。

土豆有矮壮素。

果菜运输中用乙烯拮抗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是指人工合成(或从微生物中提取)的,由外部施用于植物,可以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非营养的化学物质,具有相似生理和生物学效应。

微量使用这类物质,就能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到促进或抑制的作用,达到控制植物生长发育的目的,但用量过大会对植物造成伤害。

植物生长调节剂大致可分为六类,即: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和生长延缓剂等。

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以下作用特点:
①作用面广,应用领域多。

植物生长调节剂可适用于几乎包含了种植业中的所有高等和低等植物,如大田作物、蔬菜、果树、花卉、林木、海带、紫菜、食用菌等,并通过调控植物的光合、呼吸、物质吸收与运转,信号转导、气孔开闭、渗透调节、蒸腾等生理过程的调节而控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改善植物与环境的互作关系,增强作物的抗逆能力,提高作物的产量,改进农产品品质,使作物农艺性状表达按人们所需求的方向发展。

②用量小、速度快、效益高、残毒少。

③可对植物的外部性状与内部生理过程进行双调控。

④针对性强,专业性强。

可解决一些其他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形成无籽果实、防治大风、控制株型、促进插条生根、果实成熟和着色、抑制腋芽生长、促进棉叶脱落。

⑤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难以达到最佳。

气候条件、施药时间、用药量、施药方法、施药部位以及作物本身的吸收、运转、整合和代谢等都将影响到其作用效果。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很多,但根据其来源、作用方式、应用效果等大体分为以下几类:1、生长素类
生长素类是农业上应用最早的生长调节剂。

最早应用的是吲哚丙酸(indole propionic acid,IPA)和吲哚丁酸(indole butyric acid,IBA),它们和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一样都具有吲哚环,只是侧链的长度不同。

以后又发现没有吲哚环而具有萘环的化合物,如α-萘乙酸(α-naphthalene acetic acid,NAA)以及具有苯环的化合物,如2,4-二氯苯氧乙酸(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也都有与吲哚乙酸相似的生理活性。

另外,萘氧乙酸(naphthoxyacetic acid,NOA)、2,4,5一三氯苯氧乙酸(2,4,5-tr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5-T)、4-碘苯氧乙酸(4-iodophenoxyacetie acid,商品名增产灵)等及其衍生物(包括盐、酯、酰胺,如萘乙酸钠、2,4-D丁酯、萘乙酰胺等)都有生理效应。

目前生产上应用最多的是IBA、NAA、2,4-D,它们不溶于水,易溶解于醇类、酮类、醚类等有机溶剂。

生长素类的主要生理作用为促进植物器官生长、防止器官脱落、促进座果、诱导花芽分化。

在林果上主要用于插枝生根、防止落花落果、促进结实、控制性别分化、改变枝条角度、促进菠萝开花等。

2、赤霉素类
赤霉素种类很多,已发现有121种,都是以赤霉烷(gibberellane)为骨架的衍生物。

商品赤霉素主要是通过大规模培养遗传上不同的赤霉菌的无性世代而获得的,其产品有赤霉酸(GA3)及GA4和GA7的混合物。

还有些化合物不具有赤霉素的基本结构,但也具有赤霉素的生理活性,如长孺孢醇、贝壳杉酸等。

目前市场供应的多为GA3,又称920,难溶于水,易溶于醇类、丙酮、冰醋酸等有机
溶剂,在低温和酸性条件下较稳定,遇碱中和而失效,所以配制使用时应加以注意。

赤霉素类主要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防止离层形成、解除休眠、打破块茎和鳞茎等器官的休眠,也可以诱导开花、增加某些植物座果和单性结实、增加雄花分化比例等。

3、细胞分裂素类
细胞分裂素类是以促进细胞分裂为主的一类植物生长调节剂,都为腺嘌呤的衍生物。

常见的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有:激动素(KT)、6-苄基腺嘌呤(6-benzyl adenine,BA.6-BA)和四氢吡喃苄基腺嘌呤(tetrahydropyranyl benzyladenine,又称多氯苯甲酸,简称PBA)等。

有的化学物质虽然不具有腺嘌呤结构,但也具有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如二苯基脲(diphenyluea)。

在园艺生产上应用最广的是激动素和6-苄基腺嘌呤,使用时先用少量酒精溶解,再用清水稀释。

激动素在酸液中易受破坏,配制时应加入少量的碱。

细胞分类素类主要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分化、促进侧芽发育、消除顶端优势、抑制器官衰老、增加座果和改善果实品质等。

4、乙烯类
乙烯因在常温下呈气态而不便使用,常用的为各种乙烯发生剂,它们被植物吸收后,能在植物体内释放出乙烯。

乙烯发生剂有乙烯利(CEPA)、Alsol、CGA-15281、ACC、环己亚胺等,生产上应用最多的是乙烯利。

乙烯利是一种强酸性物质,对皮肤、金属容器有腐蚀作
用,特别是遇碱时会产生易燃气体,因此使用时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

乙烯利在生产上的主要作用是催熟果实、促进开花和雌花分化、促进脱落、促进次生物质分泌等。

乙烯抑制剂,如氨基乙氧基乙烯基甘氨酸(AVG)、氨基氧乙酸(AOA)、硫代硫酸银(STS)、硝酸银(银硝)等,在生产上用于抑制乙烯的产生或作用,减少果实脱落,抑制果实后熟,延长果实和切花保鲜寿命等。

乙烯利的主要作用是释放乙烯,乙烯利被植物吸收后可以产生乙烯,而乙烯是
诱导植物成熟的一种植物激素,果实在成熟过程中自身就会产生这种物质,而从外界添加乙烯利,不但可以直接作用于果实,还可以诱导果实中产生更多的乙烯,从而达到使果实较快成熟的目的。

谈到乙烯利对人身体的影响,专家表示,乙烯利对人体没有影响,所有的植物在成熟过程中都会产生乙烯,外用和植物内部产生的并无本质区别。

5、生长抑制剂和生长延缓剂
生长抑制剂是抑制植物顶端分生组织生长的生长调节剂,可使细胞的分裂减慢,伸长和分化受到抑制.但能促进侧枝的分化和生长,破坏顶端优势,增加侧枝数目,使植株形态发生很大变化。

有些生长抑制剂还能使叶片变小,生殖器官发育受到影响。

外施生长素等可以逆转这种抑制效应。

常见的生长抑制剂有三碘苯甲酸(TIBA)、整形素(morphactin)、青鲜素(MH)等。

生长延缓剂是抑制植物亚顶端分生组织生长的生长调节剂,使植物的节间缩短,株形紧凑,植株矮小,但不影响顶端分生组织的生长、叶片的发育和数目及花的发育。

亚顶端分生组织细胞的伸长主要是赤霉素在此起作用,所以外施赤霉素可以逆转这种效应。

常见的生长延缓剂有矮壮素(CCC)、助壮素(Pix)、多效唑(PP333)、烯效唑(S-3307)、比久(B9)等。

6、其他类生长调节剂
有一些新发现和新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与上述调节剂不同的作用方式或机理,由于对其性质尚未完全弄清,暂归为一类。

如玉米赤霉烯酮、寡糖素、三十烷醇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