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做人后学做事首先欢迎大家加盟我们的团队。
今后两天几位经理会讲很多业务知识,都是在讲如何工作,今天我想要说的是先学做人后学做事。
做人是做事的开始,做事是做人的结果。
把握不住这两点的人,永远都是边缘人。
只有先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别人愿意和你交往,才有可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圣人之言,行身之则”。
我想用引用七句《论语》的话,给大家一些建议。
1、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
字面的意思就是说言语减少错误,行为减少悔恨,事业就在其中。
如何减少错误?第一要做到三思而后行,思什么?也就是你们在黄骅培训时讲师说到的快乐三问:一问自己做了哪些不该做的事或是那些该做的事没做或是没做好;二问从过程中我学到了什么,出现的问题如何补救?三问接下来我该怎么做才能更好。
我做人事工作十年了,我总结人分两种,一种是主动型的,勇于承担责任,积极改变环境,努力提高警惕;一种是被动型的,推卸责任,习惯抱怨,总认为世界亏欠他。
前者大都成为职场的精英,后者大都生活在抱怨之中。
大家请记住我的一句话:遇事多想想自己是否存在什么问题,如果没有,那就想想沟通方式对不对。
第二,管好自己的脾气。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是稳定天下的根本;和,是为人处世应尊循的道。
南怀瑾大师有一个观点:上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中等人有本事有脾气,下等人有脾气没本事。
一个脾气不好的人,即使再有本事,也会打七折,甚至更多。
所以,管住自己的脾气,三思而后行。
这是我给大家的第一个忠告。
2、一以贯之。
上面说的做人不怨天不尤人的中庸之道,是不是说就没有原则呢?不是的,要一以贯之。
就是说要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是全部道理,贵在坚持。
做人必须坚守一个原则,要有一个做人的底线,并用这一原则鉴别周围的任何事,善于扬弃,该扔的扔,该取的取,不可像海绵一样一味吸纳,不可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做人的原则,只有坚持自己的原则才能赢得尊重。
我可以负责地告诉大家,我见过的成功者没有一个不是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
坚信美好、坚持正能量,这是我给大家的第二个忠告。
3、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善于选择朋友。
好朋友第一要正值、要坦荡。
第二种是友谅,也就是宽容的朋友。
宽容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恒久的力量。
第三种叫做友多闻,交个好朋友,让你朋友所读的书,那些间接经验转化成你自己的直接经验系统。
当你在这个社会上感到犹豫彷徨有所踌躇的时候,到朋友那里以他的广见博识为你做一个参考,来帮助自己做出选择。
所以结交一个多闻的朋友就像翻开了一本辞典一样,我们总能从他人的经验里面得到自己的一个借鉴系统。
但是,信用社是经营货币的特殊的单位,在社会上会遇到很多出于各种目的想结识你的人。
对此,要善于选择,交友不慎,会造成一生的遗憾。
我们信用社已有过很多例子,前车之鉴,足应引以为戒。
审慎交友,这是我给大家的第三个忠告。
4、独学而无友,固陋而寡文。
意思就是:一个人学习而没有合作伙伴,则他的见识是非常的少的!合作能力已成为各大公司选聘人才的首要标准。
有人曾经问过我,最关注下属的哪个方面?你们在黄骅培训时讲师也问了在场的前辈们。
在这里,我以一个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身份告诉你们,管理者最关注下属的三个能力,第一是执行力,第二是团队协作能力,第三是自我控制能力。
其中团队协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因为工作中更需要合作。
一个团队需要合作,一个优秀的人才更需具备合作的能力。
合作是成功的最快捷的方法——在你个人成长的道路上,通过一个团队或一个系统的合作,这是成功的最快捷方法,因为单靠你个人的力量绝不容易成功。
一枝独秀不是春。
这是我给大家的第四个忠告。
5、三人行必有我师。
是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即使别人不如你,肯定也不会处处不如你。
只要你肯学,总能从别人身上找到可学的东西。
这句话告诉我们三个意思:一是尊重他人。
把自己摆在次要位置,是尊重他人的美德。
只有懂得尊重他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尊重新人,是尊重自己的过去;尊重老人,是尊重自己的未来。
二是多个人多个主意。
遇事和别人商量,能够把事情处理的更好。
三是谦虚。
善于吸纳别人的经验教训,促进自己的成长。
江海之所以为百谷之王,是因为所处的位置低,做人也是如此,善下,才能有人愿意把他的经验、知识给你。
除了父母,没有人对你的成长有义务,这是我给你们的第五个忠告。
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个“器”,就是我们不断学习而增长的本领。
所谓厚积薄发,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
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才能大有可为,施展作为。
及时捕捉吸纳现代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使自己成为横跨多个领域的复合型人才。
要重视抓住每一个提高的机会,向团队的每一个同志学习、向实践学习,从一点一滴学起,厚积薄发。
“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真正的运气就是机会碰巧遇到努力的你。
这有两个前提,第一你努力了,第二机会和你的努力在一条路上,即方向一致。
将来你们也许会遇到一些挫折,也许会出现“怀才不遇”的问题,但请记住这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前提是——你必须是金子。
这是我给大家的第六个忠告。
7、入则孝,出则悌。
“孝”乃孝敬父母,“悌”乃友爱兄弟。
什么是孝呢?孝为行,敬为心。
我的父亲曾经告诉我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那就是“一个不孝的人不可交”。
只有懂得善待自己父母的人才能善待别人。
孝的第一层意思是老有所养、老有所安。
第二层意思是敬。
真正爱自己的父母就意味着包容和尊重他们的习惯。
这是真正的敬。
善待养育自己的父母,慢慢积累自己的德行,这是我给大家的最后一个忠告。
1、不论你住得多么远,每天早上最少提前10分钟到办公室,如果是统一班车,也应提前5分钟赶到候车点。
上班不迟到,少请假。
2、在任何地方,碰到同事、熟人都要主动打招呼,要诚恳。
3、在车上,要主动给年长者、领导、女同事让座。
不要与任何人争上车先后、争座位。
4、进入办公室应主动整理卫生,即使有专职清洁工,自己的办公桌也要自己清理。
这一切都应在上班时间正式开始前完成。
5、早餐应在办公室之外的地方、上班开始前的时间里完成。
6、每天工作开始前,应花5至10分钟时间对全天的工作做一个书面的安排,特别要注意昨天没完成的工作。
7、每天都要把必须向领导汇报、必须同别人商量研究的工作安排在前面。
8、找领导、同事汇报、联系工作,应事前预约,轻声敲门,热情打招呼。
9、上班时间,不要安排处理私事的时间,特殊情况须提前向领导请示。
10、工作需要之外,不要利用工作电脑聊天、游戏、看新闻。
11、不可利用工作电话聊天。
即使是工作需要通话,也应长话短说,礼貌用语。
12、在办公室说话做事,都不应发出太大的声音,以不影响他人工作为宜。
13、每天上班前都要准备好当天所需要的办公用品。
不要把与工作无关的东西带进办公室。
14、下班后,桌面上、电脑里不要放置工作文件、资料。
下班前,应加密、上锁、关闭电源等,下班不早退。
15、除必须随身携带的外,不要把工作文件、材料、资料、公司物品等带回宿舍。
16、除工作需要外,与自己工作相关的技术、信息不能轻易告诉别人,哪怕是同事、领导。
17、与别人同住一室,应注意寝室和个人卫生,充分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彼此互相信任,友好相处。
18、因公出差时,要绝对服从公司的人员、时间、经费、工作安排,不提与工作无关的要求,不借机办私事。
19、出差在外,应礼貌待人,与领导、同事、客户、合作方见面、分手都要主动握手、问好、告别。
20、与他人沟通、合作、交流、谈判时,须注意说话的语速和声调,不宜过快过大,更不能情绪失控造成不良后果。
21、与同事、领导、客户、朋友一道乘车外出时,应礼貌后让,随手关好车门。
22、与同事、领导、客户、朋友一同赴宴时,应礼貌让座,必要时还应协助服务员做一些事情。
23、酒席上应尊重领导、年长者、女士,礼貌敬酒,控制饮酒,严禁过量。
24、与领导一同外出,遇事在领导发话之前不宜抢险说话,多帮忙不添乱。
25、拜访领导、同事、客户、朋友时,对受到的热情接待应及时表示感谢。
遇到条件、环境不好或接待不热情时,不要提出额外的要求,26、除非一个人独处,否则不要在上班时间和公共场合玩手机或频繁发短信、打电话。
27、要坚持学习专业知识,每天睡觉前学习半小时最少10分钟。
天天坚持,不论在什么地方。
28、要坚持接受新的信息,每天看电视半小时或阅读主流、专业报纸半小时或上网浏览半小时。
坚持不懈,但应在下班后的时间。
29、即使不是工作需要,也应定期与领导、同事进行沟通、交流。
30、关注公司、部门工作与发展,如有想法和建议,应及时通过适当方式向上级乃至最高层反映。
31、适时总结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适当规划一段时期内的个人工作和生活。
32、同事、领导、朋友的红、白喜事,不应缩手缩脚,但也不宜太过张扬。
33、定期同家人、同学、老师、朋友联系,互通工作、生活信息。
34、生活尽量有规律,饮食均衡保证营养,平时穿着简洁大方。
如有工作装,必须按要求着装。
不要穿不干净、有补丁的衣服上班、会客、出差。
35、注意个人仪表,定期理发、剃须,天天擦鞋。
36、如果工作不能按时完成或出现意外,必须及时向领导通报,寻求新的解决方法,尽量避免损失。
37、生活发生困难时,要及时需求同事或公司的帮助。
38、生病不能上班时,要及时请假,积极治疗,必要是寻求朋友帮助。
39、要养成主动干工作、简单过生活、结识好朋友的良好习惯。
在这我给大家说了这么多,每一句话都是我在职场工作多年的经验之谈。
如果你们能记住其中的几句,我相信你至少是一个快乐的人。
最后祝大家新的旅程快乐,我们真诚地希望你们快快成长,早日成为参天大树。
工作、生活中有什么困惑,可以随时找我、找人力资源部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