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热点教育事件(查看相关评论)1.浙江温岭90后女幼师虐童照引众怒。
2.湖南老师下跪教育学生引争议被称教育悲哀。
3.湖南湘潭湘机中学学生集体焚书事件。
4.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学生江晨博国旗下讲话抨击教育制度《美好的自我》5.新闻纪实片《张丽莉》播出在各地受到广泛好评。
6.全国范围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
7.汶川地震舍己救人的教师群像。
8.“李刚”事件。
9.“绿领巾”“红校服”事件。
10.校车安全。
11.国培计划。
12.免费营养餐。
……二、师德师风评析【案例】是谁造就了“差生”2004年5月21日,新华社记者报道:“安徽宿州二中:投票选差生。
孩子怕上学。
”报道中提到:亮亮和小般曾是安徽省宿州市第二中学初二学生,因为学习成绩差,他们长时间受到老师的打骂和停课等不公正待遇,心灵的创伤让他们无法留在学校。
初二未读完,就放弃了自己应该接受的义务教育。
“一想起上学,就好像有一座山从我头上压过来,我感到很恐惧。
”谈到上学,亮亮的眼神一下子黯淡下来,他转过脸,不愿意让我们看到。
其实,他俩并不是宿州二中仅有的两名休学学生,当时,在这个80多人的班里,转学、休学、失学的学生多达18名,绝大部分是成绩差的学生,有7名学生被迫离开学校,另有7人被赶出教室,长达数周、数日不能上课,他们经常被骂为“猪”“人渣”“垃圾”等。
这些所谓的“差生”家长,屡屡被老师“劝告”带孩子离开这所安徽省示范中学。
【分析】报道中个别老师的做法严重违背了最基本的师德要求,他们为了提高升学率,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讽刺、打击,甚至将他们赶出自己的班级。
这是一种“心理惩罚”,属于老师变相体罚的一种。
它并不以明显的身体伤害为目的,旨在对学生的心灵造成威慑,使他们不敢违背老师的任何规定。
与体罚相比,心理惩罚给少年儿童的心灵造成的伤害更大,使学生处于一种被轻视的无助状态,往往会造成学生自我评价偏低或不正确,因而自暴自弃,有时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这种恶劣的教育方式映射出了当今仍存在着的一些错误的教育理念,同时也引起我们对其存在根源的思考。
从教育目的的价值论上看,它体现的是一种精英主义的取向,不是平等主义的取向,精英主义教育追求“卓越”和“优秀”。
当然,对教育而言,追求卓越和优秀确有它的内在必要性与合理性。
但以卓越和优秀作为教育追求的取向,意味着相当一部分孩子会遭遇失败,从某种意义上讲,遭遇失败也是一种儿童应有的权利。
然而,宿州二中的个别老师是如何处理学生“失败”的呢?他们不是对学生查缺补漏、分类推进,而是偏爱好生,冷落差生,对差生经常讽刺、挖苦,甚至使其停课。
在他们的头脑里,学校是专门为那些“优等生”而开设的,似乎只有那些好学生,才是他们真正的学生,全然没有意识到那些所谓的“差生”有些与他们的所作所为有着最直接的因果关系,不去检点自己的行为,反倒把责任往外推,严重地违背了作为教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传统教育所主张的“学而优”的观念,今天仍在教育生活中流行着,人们看重学富五车式的知识积累,而忽视了现代教育中应有的对“人”本身的关注。
仍把学习中的主体——学生——看作被教育者、被矫正的对象,将学习中的辅助者——教师——视为教育活动的主宰者。
少年儿童作为独立的个体,作为不可侵犯的“人”所应享受的一切权利,在校园里,大部分都被削减或抹杀了。
正是在这种传统教育的影响下,宿州二中的个别老师以“主宰者”自居,对学生任意讥讽、责骂甚至停课,不尊重学生作为个体生命的价值,完全忽视了学生作为“人”存在的意义,剥夺了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案例】从“一本书的较量”看教师的思维方式英语课上,田老师看见黄某拿着一本课外书,津津有味地看。
他走到黄某身边,黄某没有发现。
“把书给我好吗?”黄某吃了一惊,条件反射地把书扔进自己的抽屉里,埋着头不动了。
田老师又轻声地重复着说:“请把书拿出来。
”……“那我就请班主任刘老师来拿吧。
”……“好吧,我现在就打电话给你爸爸,请他来拿这本书。
”……老师慢慢从包里摸出手机……黄某流着泪,很不情愿地拿出了刚才看的那本美国畅销书<奥兹国的巫师>。
这时,老师才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
【分析】为什么这位老师如此与学生较劲呢?因为他的教育理念是管理型、自我中心的,他的思维方式是线性的、单向的。
这样的思想必然使他投入这样的“战斗”。
学生上课看课外书。
这很常见,原因相当复杂,作用也相当复杂,包含着丰富的教育信息。
而这件事情反映到田老师手里,就简化到了不能再简化的程度,只剩下了最外表的现象——违反纪律。
“违反纪律”解决起来,也仍然可以有多种方法。
田老师却认定了只有一种办法——没收。
教师非常机械地按照“自我”的习惯思路来执行“管理”,然而,学生不交,这样一来,教师的想法就出现了转折,他的思路重点立刻从“维持纪律”转变成了“维护个人威信”(其实就是“自我”的面子),于是,这位老师在教学时间,竟然置多数学生于不顾,如入无人之境,与一个学生“单练”起来。
这与其说是“教育”,不如说是“吵架”。
田老师是怎样“制服”这个学生的呢?其实也是采用最简单不过的老套子:找班主任,告家长。
最后学生把书拿出来了,田老师感觉自己“胜利”了,笔者以为,基本上是失败了。
不但在教育学生这件事情上没有多大成绩(顶多把学生吓得下次不敢在你的课上看课外书,这算什么教育成绩?学生的素质有何提高?),而且个人威信也没保住——遇事用家长和班主任当“王牌”,是最降低科任教师威信的,学生能看穿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只好“狐假虎威”。
像这样的事情,教师提醒一下,学生把课外书收起来就行了,教师应该照顾大多数学生,继续讲课。
但课下要找他谈谈,像朋友一样,跟他分享读课外、书的快乐(只要是好书),同时提醒他学会自我控制,不要在课上看。
【案例】爱,鼓起成功的风帆浙江省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在以“尊重”为灵魂的学校文化中。
教师尊重学生,学生爱戴老师,德育成为“一壶烧开了的水’,!二年级的一位学生有偷东西的毛病,有一次又偷了隔壁班级书柜里的书。
班主任胡老师……送给他两本书,语重心长地说:“听说你爱看书,老师很高兴,特意送你两本书.希望你从书中明白道理。
”后来,这个聪明的男孩儿喜爱上了阅读……向胡老师坦白了偷书的事情,胡老师避开了“偷”字,说“你借了书要向人家说明,老师带你去还书。
”…“既要尊重有特殊天赋的学生,又要尊重学习不良的学生;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教育的殿堂里,不应该有被遗忘的角落。
”安阳实验小学从来不排斥有缺点的学生。
一年级一位学生表现一般。
后来,细心的姜老师发现该生学了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上语文课时,姜老师请该生朗读.对该生大加表扬,并说“他在朗读方面有天赋.如果认真学习,长大了,很可能会成为电视台播音员!”……以后,该生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尊重教育’’理念分析传统学生评价,发现后进生总是与正面评价无缘。
于是,2002年开始,学校制定了(安阳实验小学“星卡”激励性评价方案>。
星星分绿星卡、红星卡、黄星卡3种。
绿星卡代表对学生点滴进步的激励;黄星卡代表对学生过失的一种警告,以鞭策他们及时改正错误;红星卡是最高奖励,代表荣誉和收获。
l0张绿星卡才能换1张红星卡。
凡学生各方面有细微进步,均可获绿星卡。
【分析】在目前林林总总的教育模式中,浙江省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实旎的尊重教育意味着什么呢?尊重教育意味着了解学生、热爱学生。
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开展教育的基础,而热爱学生则是教育取得成效的关键,更是教育和转化后进生的一剂“灵丹妙药”。
尊重教育离开了爱心,将寸步难行,“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
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去体察每一位学生。
只有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和发展特点等,教师才能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尊重教育意味着让学生当主人,因为做人最终要学生自己去做,这就决定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展示,并取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尊重教育意味着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尊重学生是把他们当作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有他们自己的理想、兴趣、爱好、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独特的性格、能力、情感和创造性;信任学生则是把他们置于与教育者平等的地位而展开对话,在此基础上的新型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里,是和谐的。
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
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的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
尊重教育意味着尊重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作为教育者,不仅要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也应该了解受教育者的权利和义务,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和隐私权,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在教学互动中,生未必不如师,教师也可能向学生学习。
因此,教师不仅要研究“教”,而且要研究“学”。
更要研究“教”与“学”的配合,做到教学相长。
三、教育教学案例分析如何答好教育教学案例题?答好教育教学案例题必须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这是答好题的基础。
(教学案例题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考察教育理论知识及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能力,因此自身的教育理论功底是最基本的条件。
本题中属于什么类型的案例?此案例的目的是什么?跟哪些教育理论有关?);其次是解题技巧,即如何分析教育教学案例,这是答好题的关键。
(关键问题是什么?谁充当了主要角色?该如何充当?要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需注意从两个基本角度进行分析:①当事者角度,不是旁人,要进入角色②教师角度,教育教学案例是为了提高教师教育能力,教师的行为当然是关键。
);最后是掌握答题技巧,这取得高分的手段。
(答题不仅要回答是什么,更要回答为什么,依据是什么?要寻求理论上的支持。
)【案例一】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听蚂蚁唱歌呢。
”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
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
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简要分析: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该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蚂蚁唱歌”,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1)教育观: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
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