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返岗实践自查报告(共4篇)学校返岗实践自查报告(共4篇)第1篇返岗实践报告在实践中发展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培训“返岗研修”总结南川区隆化一校罗巧玲在丹桂飘香的九月,我们来到了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美丽的南山校区,在那里开始了为期100天的年重庆市农村义务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
本次培训分为四个阶段。
现在我们的培训已经进入了最后阶段阶段返岗实践研修阶段,通过一个月的返岗实践,我思考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一.在本校开展“阳光杯竞赛”汇报课在培训中聆听了很多专家和教授的理论指导,并到中海学校影子学_,思想和理念得到陶冶和更新,学到了一些理论与技能方法,这次回校就是为了进一步实践.展示.反思.内化在院校集中.影子学_时学_到的知识。
我执教的天鹅的故事一课比较成功,得到学校领导和很多老师的肯定和赞许,都说教学实效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
二.向全校老师做了一次研修收获的汇报每周三下午放学后就是我们学校继续时间,16周三下午,我向全校老师做了一次研修收获汇报,我的汇报主要是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一)思想和理念得到进一步的陶冶和提高。
在院校听了重庆市教师专家刘文东老师的“做一个阳光的语文教师”的讲座,重庆市树人小学杨志渭校长“让骨气滋养浩气”的讲座,首先让我感悟到的就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无止境”的真谛。
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要有师德。
必须热爱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在理论学_期间,沈大安老师从课程观念.师生关系.课堂形态.教学效果几方面给我们指引了阅读教学改进的方向,让我们懂得从“教课文”到“教语文”需要迫切地美丽转身;张咏梅老师的聚焦_作任务设计让我们对_作教学豁然开朗,_作任务具有驱动性.真实性.综合性的特点,设计_作任务要从读者.目的.体式.方法四个维度进行,建构真实交际语境。
_作教学要对_作命题进行二次改造。
改造时写作是为了交流这个目的,从读者.目的.文体.方法四个维度综合设计,变简单命题为可操作性的_作任务。
在跟班影子学_时,到中海学校观看了很多优秀的老师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并聆听了他们的优秀.实效的课堂教学过程,收获颇丰,收益不少。
(三)管理班级的水平得到了锻炼。
在“影子学_”阶段,我们跟影子老师学_。
影子老师也是班主任,在跟班学_的过程中,指导老师还经常传授她的管理和带班的方式和经验,我们也跟着管理,就是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很受,管理班级的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三.引导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由于我置换研修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学校极为重视,我结合自己的学_和成长经历,建议学校倡导教师读书,研究课例,创新教法,写教学反思,写班主任日志,促进教师和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和成长。
学校采纳了我的建议,并让我主持其中的一个项目,即教师读书和写作部分。
教师的专业发展之路比较漫长,需要时间的积累和量的积累,才可能有质的转变。
但我相信,坚持去做,去总结和改进,教师的素养绝对能够提高。
总之,返岗实践让我在理论和影子的学_后进行了一些进一步的实践.反思.和内化,确实提高不少。
第2篇返岗实践报告“双五百”培训返岗实践报告保亭县金江学校肖文光年10月19日。
我有幸参加海南省“双五百”人才工程师资培训学_,成为思品班的一名学员。
经专家和指导教师的启蒙,感触颇深,收益匪浅。
特别是在“师带徒在岗返岗实践”阶段中,我与苏娜.裴帅蕾这两位顶岗实_学员结为师徒,发挥团结协作的精神,在学_的过程中亦师亦友。
互学互助,共同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将自己的点滴感悟总结如下一.制定目标,研究讨论从师带徒开始,我们针对师带徒的学_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在共同的学_中一起监督。
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主题座谈,主要是关于班级管理以及教学工作方面的问题。
根据计划内容,我随时帮助苏娜.裴帅蕾学员备课,探讨课堂教学方法,针对教材分析准备上课,听课以及评课。
并在下课后及时指导,针对上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诊断和改进。
二.培养良好师德,相互影响无论在学_还是在工作中,我以身作则,关心她们教学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他解疑排难,用实际行动和文明的生活观念带动他的工作热情,鼓励她们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
三.规范教学行为,交流教学方法徒弟年轻朝气,富有旺盛的工作热情,但在实际的工作中1 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在实际课堂教学和管理工作中,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因此我经常利用课间课后时间和徒弟们探讨交流,寻求更好的方法。
每周指导徒弟备课一次,帮助他提高写教案和导学案的条理性,明确“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四.参加教研活动,研讨互评首先我在校内公开课中带头上好示范课,精心准备,设计尽量适合学生学_的课堂,能让徒弟从中有所得.有所悟。
每周至少听徒弟两节课,及时认真地做出客观评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师徒共同研讨.互改互评。
在教研活动中,大家均能摆正位置,抽出时间,积极探索,虚心求教,相互学_。
作为师傅,我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见解.经验教给徒弟,使她们尽快成长起来。
五.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有效性在为期40天的院校集中研修学_阶段中,院校专家从专业责任.课程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班级管理.听课评课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讲解,使我的理念.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使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受益匪浅。
另外,我们还积极到基地学校参与“影子学_”跟班学_,学_基地学校指导教师们的优点和长处,积极听课,认真交流研讨,不断反思自身教学行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
面对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仍需相互学_,在学_中成长,在学_中提高,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一名优秀的新型教师。
第3篇返岗实践报告立足校情,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抓手,推动农村学校教学工作的有效改进潜山县塔畈乡中心学校华尧舜根据局安排,我于年12月16日-12月30日在安徽师范大学参加了“国培计划()”安徽省中小学骨干教师管理者短期集中培训项目(中心学校校长)班为期15天的培训,在这15天的时间内,参加了10天的专题学_和5天的影子培训,同时参与了专题研讨活动。
在这15天里,我认真聆听了许多专家的讲座,让我感悟颇深,深知自己以前确实是井底之蛙,要学_的东西确实太多了;到了芜湖市辖区内的5所影子学校,听了这几所学校校长的专题报告和关于学校管理方面的介绍,同样身为一名校长,我深感差距很大。
这几所学校之所以能成为当地的名校,校长之所以能成为一位名校长,我比较他们的共同点都是一个就是育人为本,把全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放在第一位,努力打造名师队伍。
现就结合我校实际,谈谈我校在这方面的点滴做法一.学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一)学校的基本情况潜山县塔畈乡中心学校地处潜山县西北边缘,与岳西.舒城两县接壤,学校辖一所完小和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连同本部的初级中学共三所学校,服务人口2.2万人,学校本部占地面积35亩,是一所刚刚新迁址重建的学校,所有的建筑物都按照标准化学校的要求进行建设。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314人,教职工35人,其中本科学历21人,专科学历10人,高级教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1人。
我校由于地处农村偏远山区,距离县城近60公里,学校绝大数1 老师都住校,为此,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利用教师周转房项目,学校为每位教职工配置了一套住房,住房里配备了卫生间和淋浴设备,并提供24小时热水,这样才可以让老师们安居乐业。
(二)存在的问题由于我校是地处偏远的农村山区,老百姓没有其他收入,所以只能靠外出打工维持家庭生计。
在我校314学生中,有256名留守儿童,绝大数学生父母都常年在外,学生每周都是周一来校,周五离校,每周5天都吃住在校,故晚上时间我们都安排了晚自_,要求老师们上堂辅导学生的作业。
老师们除了白天的正常上课,晚上上自_,其余的时间也都是呆在学校。
农村学校没有其他娱乐设施,老师们只能上上网,看看电视,聊聊天。
现在生源骤减,老师们的课程也不不多,学校每年都要求老师们写写论文,做一些课题什么的,但是很少有老师动起来,这些老师都懒于动笔,怕动脑,有的时候学校只有采取行政干预手段,逼着以教研组为单位,每个教研组必须上交一篇论文,这样才有老师动手去写。
在公开课教学方面,由于我校规模小,平行班少,班级之间可比性小,所以老师们也就对教学无所谓,很少参加公开课教学,学校也只有采取行政干预的方式才能有效果。
我校年轻老师多,应该说对现代教学技术接收很快,但实际上在制作课件方面,却很少有教师能制作出一个出色的课件(PPT),究其原因还是老师们都不愿意去钻研。
我校有位年轻的青年数学教师,不到30岁,平时在各个方面都很聪明,人员也很好,喜欢体育运动,近几年来一直带两个班的数学,但是每次联考成绩都是在倒数,我们也多次听了他的课,课堂教学完全是按照老一套的教学模式去进行,似乎在完成任务,一堂课就将课本的东西从前到后上一遍,没有自2 己的观点,没有补充,一节课讲完了就让学生做_题,把教书变成了读课本,课后也很少找学生辅导,所以每次考试下来,与平行其他几个班的平均分都相隔10分以上。
我们也帮助他找出了原因,可是这位老师就是不能接受,仍然按照老方法去进行教学。
还有一位老师,来校工作5年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且班级管理也很到位,同时兼任学校的团支部书记,和学生的关系也处理得很融洽。
但是这位老师的课上得却不怎么样,尤其怕上公开课,每次学校要听他的课,他都找理由推脱。
不难想象,这位老师的教学成绩也不是很理想。
像以上这样情况的老师在我校中青年教师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振兴农村取决于教师,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不能有效打造农村教师队伍,就根本谈不上推动农村的改进。
多年来,各级农村学校都在想方设法提高教师的待遇,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初见成效。
二.学校近年来所采取的相关措施根据我校现有教师的情况,结合我校实际,我校在打造名师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具体做法如下1.以老带新,梯队式培养名师我校年轻教师居多,这些老师大部分都是80后的大学毕业生,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有激情,能与学生打成一片。
但是这些年轻的教师惰性强,个性散漫,进取性不够;而我校60后和70后的老师,他们大部分都很成熟,非常敬业,但是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差。
这两个梯队的教师正好形成互补。
我就将这两个梯队的教师相互结对,让他们的优势互补,他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相互促进,相互探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学校制定了名师培养制度,先从七个学科中各选取一名骨干教师,成立名师团队,学校在教科3 室的带领下,按照方案要求,每一位名师团成员每学期不得少于三节校内公开课,至少一次校级公开课,一次示范课或观摩课;每位老师每学年至少写一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