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北塔Ⅰ回改接丰登变110kV线路工程(架空部分)杆塔工程施工措施宁夏天净元光电力有限公司芦花—北塔Ⅰ回改接丰登变110kV线路工程(架空部分)施工项目部__2013_年_02_月_25_日批准: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审核: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编写: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编制目的:为规范本工程杆塔组立施工行为,统一落实标准化施工工艺及,确保本工程“安全无事故”安全目标及“零缺陷移交”质量目标的圆满实现,为业主提供放心满意的工程产品,特针对本工程杆塔特点,依据本工程杆塔组装图以及有关规范、规程,特编写杆塔组立施工工艺措施,以指导本工程铁塔组立施工。
编制依据:1、《110kV~500kV架空电力线路工程施工质量及评定规程(杆塔部分)》(DL/T5168-2002)2、《110KV~5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3-2005]3、《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2部分:架空电力线路)DL5009.2-20044、《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5、芦花—北塔Ⅰ回改接丰登变110kV线路工程(架空部分)铁塔施工图6、芦花—北塔Ⅰ回改接丰登变110kV线路工程(架空部分)施工图会审纪要7、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工艺示范手册》编制说明:1、本措施只用于指导本工程铁塔组立施工,在本工程铁塔组立施工完毕后自行失效。
2、本措施有关条款或要求若与规范、规程及公司《杆塔施工工艺标准》中要求相悖时应按规范、规程及公司《杆塔施工工艺标准》中要求执行。
第一章工程概述工程概况:花北Ⅰ回改接丰登变110kV线路工程:利用芦花220kV变电站-海宝变在沈阳路北侧的110kV双回架空线路中停用的花北Ⅰ回线,工程起点在花北Ⅰ回33#大号侧37m处新建双回路电缆终端钢管杆,通过电力电缆,沿沈阳路北侧向东修建电缆隧道敷设至万寿路西侧新建丰登110kV变电站,单回电缆长度2.49km。
同时将原花北Ⅰ回线1根GJ-50地线更换为24芯OPGW光纤复合架空地线至新建的双回路电缆终端钢管杆,再通过导引光缆沿电缆隧道敷设至丰登变。
更换地线长度为8.085 km,导引光缆共计2.79kM。
新建双回路电缆终端钢管杆1基。
塔型数量表第二章统一规定一、脚钉的安装位置:1、本工程直线铁塔脚钉安装在D腿,转角及耐张铁塔,横担以下安装在内角侧,横担以上安装在外角侧,安装间距以塔材脚钉腿脚钉安装孔为准。
注意铁塔地面以上8米采用防盗脚钉。
2、所有脚钉弯勾一律垂直向上,包钢上脚钉位置严格按图安装。
3、所有脚钉安装时,塔腿外则部分(即第一夹紧螺栓处)无露扣。
二、防盗、防松处理:1、防盗处理所有铁塔从地面以上8米范围内螺栓、脚钉均采用安装防盗螺栓进行防盗处理,若在8米处遇有节点板或节点(包钢)时其上螺栓均采用安装防盗螺栓。
2.防松处理:全塔螺栓除防盗部分外,全塔螺栓增加放松垫片。
3、其它要求:铁塔组装图中要求加装双帽位置处,安装时双帽安装必须齐全,且至少应平帽。
塔材交叉点或板、材之间连接处采用垫片或垫块找平,垫块厚度、垫片数量安装时以施工图为准。
三、螺栓穿向:1.立体结构:水平方向:由内向外垂直方向:由下向上对于斜向穿入者,一律由斜下向斜上穿入。
2.平面结构:顺线路方向:由小号侧向大号侧穿入。
横线路方向:两侧由内向外,中间由左向右(面向大号侧)。
垂直方向:由下向上。
四、其它要求:1.铁塔组立前,接地线安装必须完毕,否则不得从事杆塔组立施工。
2.铁塔的螺栓紧固率在铁塔验收前必须达到100%。
第三章杆塔组立施工方法一、铁塔组立方法概述:1、本工程铁塔基础根开较大,塔材重量较重,铁塔高度高,部分铁塔位地势复杂,铁塔组立方法采用铝合金抱杆进行全面分解人工组立及相应吨位吊车进行分段吊装组立两种方案。
二、利用吊车整体组立:1、利用吊车组立铁塔时,吊车的吨位不得小于25吨,并且要有相应资质的吊车及起吊人员操作。
2、首先在地面进行分段整体组装,组装时地面要平整,塔身支点要用方木做支点,且受力均匀。
3、吊车组立时,首先平整施工场地,便于吊车进行起吊。
4、吊车所起吊的铁塔吊件必须是分段整体组立,且每次起吊重量不得超过铁塔的一个段别,铁塔组件螺栓必须紧固后方可起吊。
5、起吊吊点必须四点,并且在铁塔四个主材上,吊点长度均匀,受力一致,吊点位置必须用麻袋片垫层,以保护铁塔镀锌层磨损。
6、起吊钢丝绳不得小于φ27钢丝绳,U型环不小于30T。
7、起吊过程中,塔上不得站人,待吊件就位后方可上人组装。
8、起吊时,吊件尾部必须用绳索控制。
9、起吊时,必须由专人统一指挥。
三、分解组立施工方法:1前期准备:1.1技术准备1.1.1.对所有参加组塔的技工、学徒工、合同工和临时工进行技术交底。
1.1.2.对参加铁塔组立的所有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一基铁塔组立时,应进行首例试点,并及时总结经验,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完善杆塔施工补充工艺措施。
1.2杆塔组立前,应准备以下施工技术文件;a 施工总说明书;b 杆塔明细表;c 杆塔施工图;d 基础配置表;e 杆塔施工补充工艺措施。
1.3施工前应进行以下工作:a核对施工总说明书、杆塔明细表、杆塔施工图、基础配置表等相关设计文件中杆塔型式、杆塔呼高有无矛盾之处。
b 检查杆塔施工图数量是否齐全,施工图中有无套用图纸和更改,套用图纸是否与杆塔安装图匹配,更改后施工图安装时是否匹配。
c 检查杆塔与挂线金具连接是否灵活,导线电气间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1.4铁塔基础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70%,方可进行分解组塔。
1.5参加组塔的人员应熟悉设计图纸及有关安全规程、质量规范、组塔补充工艺、施工组织设计。
1.6场地平整:基础竣工后应对基础面需进行适当平整,清除障碍物,特别是塔基中心、塔材组装地点。
2工器具准备:2.1 根据已定的施工方法编制施工工器具配置计划。
2.2 按规定对所有施工工器具进行试验、检验和维修,合格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重要工器具应有试验报告)。
2.3 现场工器具检查内容:a) 工器具检验试验合格证;b) 工器具数量及规格;c) 工器具保管、使用、维修等现场日常管理情况。
2.4 铝合金抱杆分解组立铁塔工器具参照表铝合金抱杆分解组立铁塔主要工器配置表3材料准备:3.1塔材运输:3.1.1工地材料站至施工现场的大运:a.选择距塔位较近又便于人力运输的卸车地点,汽车或板车运输。
b.原则上先运塔腿及塔身下段后运塔身及横担材;先运主材后运辅材。
c.当卸车地点狭窄或塔位基面很小时,采用边大运边小运边组立的流水作业方式。
d.运至目的地的塔材能满足当天全部小运至塔位即可,尽量避免塔材在大路或公路边过夜。
3.1.2施工现场(卸车点)至塔位的小运a.大件(主材)由两人以上抬运时,应尽量降低抬运物件的重心高度,不得直接用肩扛。
b.人力肩扛塔材应量力而行,人与人之间保持适当距离。
c.人力肩扛多件塔材时,应绑扎成捆。
d.两人抬运长塔材时应用同肩,做到同起同落。
e.塔材运至塔位,应有专人指挥,按编号顺序堆放,便于清点和组装。
f.小号侧线路进入东山立陵区,地形较险峻,小运塔材时要沿途设立安全监护人,利用小型机械运输时,应选择好道路,注意路面的坡度是否可行。
3.2核对塔材数量和规格,对缺件应及时记录(成品半成品检验记录)并上报。
对于塔材规格与设计不符者,应做好标识清除施工现场按缺件处理。
3.3检查现场塔材外观质量,不合格者不得使用。
3.4主要构件缺少者,严禁组立铁塔,如缺少主材或连接包钢等。
3.5组立铁塔的防盗螺栓、普通螺栓、垫圈、脚钉应规格、数量齐全,并按规格分级堆放和标识清楚。
3.6抱杆及塔腿组装起吊:4抱杆组装起吊:4.1组立抱杆前应将地面座落位置进行平整,并垫以方木,以免抱杆受力后受损。
4.2抱杆组立的两种方法:a.将塔腿组成“匚”形(即:塔腿的三个侧面已组装完成),预留一个面立抱杆,即先组立塔身下段后立抱杆。
b.利用人字形木抱杆起立已组装好的铝合金或钢抱杆,将抱杆固定于铁塔中心,在利用抱杆起吊已组装好的塔身下段塔片,即先立抱杆后立塔身下段。
4.3铁塔腿部组立4.1.1方法一:分件组立塔腿:采用人字木抱杆的方法将单根主材立起。
但主材总长度不宜超过12米,重量不宜超过500kg。
利用人字木抱杆起立单根主材及利用人字抱杆起立抱杆平面布置如图二所示。
4.1.2方法二:半边塔腿整体组立:在地面上对称地组装好两个半边塔腿,利用人字抱杆,绑扎好塔腿制动绳、主材顶端临时拉线、吊点绳及牵引绳,并用机动绞磨收紧牵引绳进行整体起立。
5 抱杆提升:5.1 抱杆提升布置如图三所示。
5.2 布置说明:将提升抱杆的钢丝绳两端用3t 卸扣连接在抱杆专用提升孔上,在已组塔段上端对称位置挂两个提升滑车,提升钢丝绳经过平衡滑车与牵引系统相连接。
5.3 提升抱杆的操作步骤a.绑好上下两道腰环,并用双钩收紧,且上下腰环之间距离应大于6.0m ,使抱杆在铁塔结构中心位置提升。
b.将外拉线从地锚处均匀放出(由技工操作)。
c.提升抱杆,解去承托系统后,继续提升抱杆至适当高度。
d.将承托绳固定于已组塔段主材的适当位置。
e.打好四方拉线,用手搬葫芦收紧外拉线。
f.调松腰环钢绳,调整抱杆使其达到所需要的倾斜度。
g.拆除腰环。
h.拆去提升抱杆的工器具后继续起吊。
5.4 抱杆在铁塔上的布置抱杆在铁塔上的布置如图四所示。
抱杆露出已组塔段的长度L1与插入已组塔段的长度L2应保持一定的比例:一般经验是L1:L2≤7:3,为了方便构件安装就位,抱杆可以稍向吊起的构件侧倾斜,但倾斜不得大于10°。
5.5抱杆拉线的布置:拉线的上端通过卸扣固定于抱杆帽,下端用索卡或卸扣通过手板葫芦分别固定于地锚上。
5.6承托系统的布置:5.7承托系统如图五所示。
承托绳由两条Φ21.5过各自的承托滑车,其端头直接缠绕在已组塔段主材的节点或通过4个6吨手板葫芦和钢绳套连接于已组塔段主材的节点处。
度相等。
6塔片起吊6.1系统布置:6.1.1起吊绳的布置:起吊时,起吊绳由被吊塔片经朝天滑车、腰滑车、地滑车引至机动绞磨。
起吊绳的规格:起吊重量接近1500kg时应选择φ15的钢绳。
6.1.2牵引设备的布置:牵引设备选用机动绞磨,地锚规格5吨,埋设深度不小于1.6米,距塔位的距离不小于塔全高的1.2倍。
6.1.3控制绳的布置:控制绳的规格应选用不小于φ24的棕绳,控制绳与地面的夹角不大于45°,当构件的根开大于2米时应使用2条。
当构件较宽时,为协助塔片就位,也可以使用4条。
在构件重量较重时可在地面打设4根∠90×1.2米角钢钎来更有效地控制拉线的收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