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输血安全管理
(三)血标本的运送
标本采集完成后,应尽量减少运输 和储存时间,尽快处理,尽快送检,确 保在规定时间送达检验科。
标本运送过程中,应注意其安全性, 采用加盖容器,保证标本不受污染,特 别是对怀疑有高生物危险性的标本应严 密包装,防止传染他人。
运送血箱
(四)血库接收标本过程控制 要做到血标本八不收:
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 各项内容,检查血袋及血液颜色,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规29条)
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到床旁核对患者资料, 确认与配血报告单相符,再次核对血液,用符合标准的输 血器进行输血。(规30)
取回的血液应尽快输注,不得自行贮血,血液发出后 原则上不能退回,如因故未能及时输注,血液离开冰箱未 超过30min,但有任何迹象表明血袋已被打开过或有任何溶 血现象应当报废。(规30)
采血
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确认无 误采集血样。
• 由护士或经培训的护工及时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送交输
送检 血科,送检者与输血科人员双方进行逐项核对确认签名。
• 由护士提储运血箱到输血科取血,经双方仔细核对输血申请
取血 单、交叉配血实验报告单和血袋标签上的信息,并检查血袋
有无破损及渗漏,血袋内的血液有无溶血、浑浊及凝块。
管床护士对被错误抽血的患者进 行沟通,以取得谅解,避免患者有 意见
重新查对患者医嘱与检验申请 单项目,携用物到患者床旁,按 “三查七对”核实患者信息
查对清楚后,按检验单项目采
(二)采集血标本过程控制措施
制订并严格执行《血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管理制度》 防止血标本张冠李戴的最有效方法是给每位患者佩 戴腕带(腕带上有患者重要信息) 采集血标本之前需仔细核对《临床输血申请单》与 患者腕带资料是否一致,二者有矛盾不得采集血标本 采集血标本时呼唤患者叫什么名字,应请患者与家 属参与核对。核对床号和床头卡不足为据。国外强调核 对患者出生日期(输血申请单上有出生日期这一项,而 不是年龄)。 采血后必须在离开床边之前在试管上贴上标签
⑴血标本无标签或填写不清、信息过于简 单(例如只有患者的姓)不收;
⑵血标本申请单所填项目不符不收; ⑶血标本量少于3ml不收; ⑷血标本被稀释不收,从输液管中获取血 标本不收;
⑸用肝素治疗者的血标本未用鱼精蛋白对抗时之凝
结不收
⑹非医护人员送标本不收(护工送标本需要经过培
训并授权,禁止闲杂人员送标本) ⑺用右旋糖酐等大分子物质治疗后采集的血标本未
管理上
人员 医疗机构要指定医务人员负责血液的收领、发放工 作,要认真核查血浆包装。(管7) 医疗机构的临床科室应当有专人配制血单(卡)领 取临床用血。领血时,按本办法第七条规定认真核查, 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拒绝领用。(管13) 医疗机构临床科室的医务人员给患者输血前应当认 真检查血袋标签记录,经核对血型、品种、规格及采集 时间(有效期)无误后,方可进行输血治疗,并将输血
2.血样标签至少包括以下内容: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 采血日期;
3.由护士将血样、输血申请单一起送交输血科;注:护工、患者 及其家属不得送血型及配血标本;
4.双方核对(是否正确)无误接收; 6.受血者配血标本必须是现抽现送或输血前3天之内的。(采血 当天记为0天,以此推算。)
临床输血申请单
配血取血记录
输血注意事项
1.临床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存。严格遵守一次只为 一位患者输血的原则;
2.认真核对: 输血前核对;护士站双查双对。 输血时床旁核对:双查双对、三查八对。
3.做好输血过程的观察与记录。 4.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 中;血袋返回给输血科至少保存一天。 5.对有输血反应的,医护人员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回报 单(一式二份)并返回一份输血科保存。
行业标准:卫生部 《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质量管理规范》2008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1999 《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1997 《血液制品管理条例》1996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3 《血站基本标准》1998,2000,2006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2002
输血科每月上报医务科。
输血治疗同意书
输血科交叉配血实验报告单
患者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单
标本采集
是整个输血过程中最关键 之一,对输血安全有着至关重要 的影响,应制定标本采集规程, 标本采集人员应按照规程进行标 本采集。
抽合血标本流程图
医生开具医嘱,打印患者检验前由2名医护人员再次核对交叉配血实验报告单
输血
和血袋标签上的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及渗漏,血袋内的血 液有无溶血、浑浊及凝块,方可输血。
输血时查对流程
临床护士输血时操作流程
护士两人核对
受血者床号、住院号,询问 病人姓名、手腕带确认受血
确认病人信息与配血报告单
者。
相符
严格无菌操作技术
血标本量少、溶血 非医护人员送标本有风险(某医院曾发生血标本在送的途中 洒了,用别人的血来代替而造成输错血的教训)
患者血标本采集错误的应急处理流程图
发现患者抽血标本错误
报告护士长 上报护理部
严重的上报分 管院长
立即查看血标本有无送检验科
标本在科室立即 毁弃
若送入检验科立 即电话通知检验 科将血标本毁弃
婴儿换血 患者体内有强冷凝激素 血液加温应在专用血液加温器中进行,不 得在装有热水的容器中加温
※《护士执行输血制度》要点
输血患者的监测 对每袋输注的血液应在输血开始时,输血
开始后15min,输血过程中每小时、输血结束后 4h对患者进行监测(重点放在输血开始后的最 初15mmin)并记录。
监测指标为患者一般情况、体温、脉搏、 呼吸、心率、血压、体液平衡情况。
临床输血的监护制度
2.输血中监护
(1)除生理盐水外,输血前和输血过程中,不得向血液内 加任何药品。
(2)严格控制一般输血的速度:输血前15min应缓慢输注 (每min为2ml,约30滴);15min后如受血者无不良反应,可 酌情调整输血速度)。
(3)输血的全过程应随时观察受血者情况,尤其是输血开 始的15min内,医护人员应留在受血者床边严密观察,以便一 旦出现异常症状能及时发现。对婴幼儿、意识不清、全麻、用 大量镇静剂等不能表述自我感受的受血者,尤其应注意有无输 血不良反应。
做标记说明不收(如已标记说明应将细胞洗涤) ⑻血标本溶血不收(溶血性疾病例外)
过程控制措施
⑼制定并严格执行《工作环节交接制度》 ⑽血库工作人员与送检医护人员要逐项核对“输血申 请单”和受血者血标本标签信息 ⑾来源不明的血标本应重新采集 ⑿受血者的血标本应当天现抽现送,血标本送检时, 血库工作人员与送检医护人员双方核对,符合要求后在 血液送检登记本上签名确认
管床护士按检验申请单准备抽血用物 管床护士与值班护士一起携检验单和检验条码到
床旁,共同查对患者信息 解释抽血的目的与注意事项 选择适合的血管消毒皮肤 再次查对患者,按检验申请单项目抽取血标本
抽血完毕,再次核对,按要求核对条码粘贴后送检
四、采集血标本面临的风险及控制措施
(一)采集血标本面临的风险
未认真核对受血者身份(找错人) 采错血标本(一位护士同时采集两位或两位以上患 者的血标本,将血样注入到错误的试管中) 采血标本的方法错误(从输液管中直接获取血标本, 标本被严重稀释) 血标本的标签模糊不清,信息过于简单,贴错等。
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融化后尽快输注,要以患者 可以耐受的较快速度输注。一般200ml血浆在20min内输 完,一单位冷沉淀在10min之内输完
※《护士执行输血管理制度》要点
血液加温问题 一般输血不需加温。如输血量较大,可加
温血的肢体,以消除静脉痉挛。需要加温的情 况为:
大量快速输血 成人大于50ml(kg·h), 儿童大于15ml(kg·h)
护理输血安全管理
主要内容
1.输血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 2.临床用血管理 3.临床输血技术流程 4.采集血标本面临的风险及控制措施 5.护士执行输血面临的风险及控制 6.临床常见输血反应及处理
一、输血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
输血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二)过程控制措施 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进行操作
制订《护士执行输血管理制度》并严 格执行
加强输血患者的监测,认真做好护理 记录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要点
发热患者需要输血时应将体温降至 38℃以下方能输血
术前自身贮血,亲友互助献血等执行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有关规定
※《护士执行输血管理制度》要点
情况详细计入病例。(管14)
技术上
临床输血的关键环节 过程控制管理 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三、临床输血的技术流程
输 血 申 请 ---- 受 血 者 血 样 采 集 ---- 送 检----交叉配血----血液入库、核对、贮存 ----发血----输血
临床护士输血操作流程
• 护士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
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 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协生理盐 水。
※《护士执行输血管理制度》要点
输血的时间限制
全血或红c应该在离开冰箱后30min内开始输注,一袋 血要在4h内输注完毕(室内温度过高要适当缩短时间)
血小板收到后要尽快输注,每袋血小板要在20min内 输完
核对及检查无误
将血液或血液成分用标准输血器给患 者输血
先慢后快的原则
输血开始前15分钟要慢(2ml∕分),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若无不良反应,再根据需要调整速度。一旦出 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减慢输血速度,及时向医师 报告
临床护士输血结束操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