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HJS油田水处理药剂筛选及投加技术方案编制规范江苏石油勘探局发布前言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C和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江苏石油勘探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江苏石油勘探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试油采油专标委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油田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志明徐卫华曹全芳王彪油田水处理药剂筛选及投加技术方案编制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油田水处理药剂筛选和投加技术方案包含的内容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油田注水系统的水处理药剂筛选和投加技术方案编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SY/T 5523 油气田水分析方法SY/T 5329 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SY/T 5797 水包油乳状液破乳剂使用性能评定方法SY/T 5888 浮选剂浮选效果评定方法转子吸气法SY/T 5889 除氧剂性能评价方法SY/T 5796 絮凝剂评定方法SY/T 5273 油田采出水用缓蚀剂性能评价方法SY/T 5673 油田用防垢剂性能评定方法SY/T 5890 杀菌剂性能评价方法HJ/T 60-2000 水质硫化物的测定碘量法SY/T 6276 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3定义1) 油田水处理药剂本标准中指油田水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絮凝剂、缓蚀剂、阻垢剂、杀菌剂、浮选剂、破乳剂、除硫剂、除油剂及除氧剂等化学药剂。
2)除硫剂本标准中指油田水处理过程中,能够降低水中硫化物含量的化学药剂。
4油田水处理药剂性能评价方法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油田水处理药剂性能评价,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无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则按相应企业标准进行检验。
4.1 絮凝剂絮凝剂性能评价按SY/T 5796执行。
4.2 缓蚀剂缓蚀剂性能评价按SY/T 5273执行。
4.3 阻垢剂阻垢剂性能评价按SY/T 5673执行。
4.4 杀菌剂杀菌剂性能评价按SY/T 5890执行。
4.5 破乳剂破乳剂性能评价按SY/T 5797执行。
4.6 浮选剂浮选剂性能评价按SY/T 5888执行。
4.7 除氧剂除氧剂性能评价按SY/T 5889执行。
4.8 除硫剂除硫剂性能评价按附录C执行。
4.9 除油剂除油剂性能评价按附录D执行。
5油田水处理药剂投加技术方案基本构成油田水处理药剂投加技术方案包含以下内容:基本概况、药剂筛选及配伍性评价、室内初步配方确定、现场试验、药剂投加技术方案确定、药剂投加技术方案保障措施、健康安全环保要求及附录。
6基本概况6.1 辖区油藏概况包括辖区油藏(含来水区块和注水区块)的地质储量、油层物性、油水性质,区块注水现状(配注、实注及完成情况)。
6.2 污水处理站概况包括建成时间和改(扩)建时间,设计规模(m3/d)、设计水质指标,水处理工艺及设备状况,实际处理水量、实际达到的水质指标及水质达标率。
水处理工艺必须附带示意图。
6.3 现有加药方案和注入水水质1) 现有加药方案(加药方案包含内容见附录B)及现有加药方案下的水质情况。
2) 对现有加药方案的适应性进行评价。
指出目前水处理工艺及水质状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向并确定药剂使用种类。
7药剂筛选及配伍性评价7.1 单剂筛选针对现有水处理工艺及水质状况选择水处理药剂种类。
药剂性能评价按4条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每种水处理药剂选择5个(或5个以上)产品,对其性能进行初步评价,优选出最优产品。
杀菌剂应选择2种(或2种以上)不同类型产品。
7.2 浓度筛选改变投加浓度,对7.1条中优选出的药剂进行进一步评价,确定每种药剂的最优投加浓度。
药剂性能评价按4条规定的方法进行。
7.3 配伍性评价根据水处理工艺流程和药剂投加位置对7.1条中优选出的药剂进行相应的复配试验,考察复配对单剂性能的影响,检验药剂间的配伍性。
重点考查药剂复配对缓蚀剂缓蚀性能的影响,必要时再考虑药剂复配对其他药剂性能的影响。
投加浓度按7.2条中的最优投加浓度执行。
列举各种药剂单独使用和复配使用时的性能对比数据或图表,指出药剂间是协同增效、互相削弱或者是互不影响。
药剂性能评价按4条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8室内初步配方确定药剂经济指标预算,结合7条中药剂筛选结果确定室内初步配方。
室内初步配方不少于2套(杀菌剂不能为同一类型)。
9现场试验根据室内初步配方制定试验加药方案,由生产单位和方案制定单位根据试验加药方案联合进行药剂现场试验,并对全程水质进行跟踪检测。
试验加药方案内容包含加药方案(加药方案包含内容见附录B)及药剂功能相关要求(储运、投加、安全、环保相关注意事项)。
完成现场试验报告(以附件形式给出,具体要求见13.2条)。
现场试验报告应包含相应试验加药工艺条件下药剂的配伍性、协同性以及对工艺的适应性、综合处理效果等的对比评价。
10药剂投加技术方案确定根据9条现场试验的结果确定不少于2套候选水处理药剂投加技术方案(杀菌剂不能为同一类型)。
油田水处理药剂投加技术方案内容包含加药方案(加药方案包含内容见附录B)及药剂功能相关要求(储运、投加、安全、环保相关注意事项)。
对上述候选方案进行比较,列举出各个方案的优缺点,优选出首选执行方案,同时推荐出第一备选方案。
具体格式见表1。
表1 站药剂投加方案优缺点对比11药剂投加技术方案保障措施跟踪监测药剂投加技术方案的执行情况,及时进行信息反馈。
根据水处理站水量及水质主要控制指标变化情况,制定药剂投加应急预案。
12健康、安全、环保要求执行SY/T 6276《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江苏石油勘探局安全管理规定》等相关标准和规定。
13附录要求13.1 附录1 水处理药剂基本信息列举药剂筛选过程中各种水处理药剂的相关信息,包括药剂名称、型号、主要有效成分、药剂价格和生产厂家等。
具体格式见表2,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加表格内容。
表2 水处理药剂基本信息13.2 附录2 现场试验报告根据室内优化配方,生产单位和科研单位联合进行药剂现场试验,试验结束后形成现场试验评价报告。
内容包括:1、处理水量及处理工艺、药剂名称及投加浓度、投加工艺、方式及位置、试验周期等;2、全程水质跟踪检测结果;3、药剂的配伍性、协同性以及对工艺的适应性、综合处理效果等对比评价。
13.3 附录3 检测标准与方法列出主要引用的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
附录A取样前准备和水样采集要求(补充件)A1 水样贮存器的选择以不玷污水样和不吸附(或吸收)水样中的待测组分为原则。
通常采用聚乙烯材质的容器盛装的水样适合于大多数无机成分的监测,少数无机污染物(如Cr6+、H2S、NH3等)水样选择玻璃容器作为贮存器;监测有机物污染水样常选用玻璃容器。
玻璃容器不宜于贮存碱性水样及测定Zn、Na、K、Ca、Mg、Si的水样。
A2 所取水样应具有代表性。
在注水系统中取样,要在系统正常运行时进行。
A3 取样前准备好塑料管和软管接头,以便于连接取样阀门与取样容器。
A4 取样前准备好废液桶。
取样时先将取样阀门打开,以5~6L/min的流速畅流3min,待水流稳定后调节流速0.5~0.7L/min进行取样。
A5 取样时,用所取水样涮洗容器三次,然后把塑料软管一端插入容器底部,使水从容器内浸出(当用瓶子取样时,浸出体积约为瓶子体积的十倍)。
慢慢拔出塑料软管,并迅速盖上盖。
A6 用于测定悬浮物、硫化物、油类的水样必须单独定容采样,全部用于测定。
A7 含油量分析选用玻璃容器,不得用所取水样涮洗容器。
A8 水样pH值、温度、溶解氧、硫化物需在现场及时测定。
A9 细菌含量分析应在现场取样接种。
若无测试瓶,应在现场取样后24小时内送实验室接种。
A10 取样后及时贴上标签,标签上注明取样日期、时间、地点、取样条件和取样人。
附录B(资料性附录)加药方案内容B1 配方(药剂名称、型号、主要有效成分、投加浓度);B2 用法(包括投加位置、投加方式:连续投加或者冲击式投加,以及投加周期);B3 经济指标。
具体格式见表3,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加表格内容。
表3 站加药方案3附录C(规范性附录)除硫剂性能评价方法C1方法提要以除硫率衡量除硫剂的除硫性能好坏,除硫率越高,除硫性能越好。
除硫率指水样加入除硫剂前后,其硫化物含量降低的百分率。
水样中的硫化物含量采用碘量法测定。
在酸性条件下,硫化物与过量的碘作用, 剩余的碘用硫代硫酸钠滴定,由硫代硫酸钠溶液所消耗的量间接求出硫化物的含量。
C2 硫化物含量测定C2.1 测定原水中硫化物含量。
C2.2 取200ml 含硫水样于具塞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除硫剂,盖上瓶塞,振荡混匀。
放置一定时间后以中速滤纸过滤,取一定量滤液测定其硫化物含量。
C2.3 硫化物含量测定按HJ/T 60-2000 执行。
注:在除硫剂初步筛选时也可采用测硫管法进行硫化物含量的粗略测定。
C3 除硫率计算 除硫率按下式计算:00100%c cc χ-=⨯ 式中:χ——除硫率;0c ——未加除硫剂前水样中的硫化物含量,mg/L ; c ——加入除硫剂后水样中的硫化物含量,mg/L 。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除油剂性能评价方法D1 方法提要以除油率衡量除油剂的除油性能好坏,除油率越高,除油性能越好。
除油率指水样加入除油剂前后,其含油量降低的百分率。
D2含油量测定D2.1 取2000ml 含油水样于2000ml 烧杯中,在50℃(或现场温度)恒温浴中静置30min ,除去上方浮油。
D2.2 在100mL 注射器上装一根长约200mm 的硬塑料管,吸入少量空气;插入烧杯,管端距烧杯底部约15mm ,缓慢排出空气。
待烧杯内液体稳定后,慢慢吸取100ml 含油水样(含油高时可减量);拔下塑料管,将水样注入量筒;待注射器冷却至室温时,吸取少量测定含油量用萃取剂冲洗,将冲洗液并入水样,此即为未加除油剂前的水样,备用。
D2.3 取适当长度塑料软管,用虹吸法取1000ml 含油水样于1000ml 烧杯中,加入一定量除油剂,充分搅拌,混匀。
将烧杯放回恒温浴内,静置30min ,除去上方浮油。
按照D2.2条方法取100ml 水样,此即为加入除油剂后的水样,备用。
D2.4 测定D2.2和D2.3种水样的含油量。
含油量测定按SY/T 5329-94 5.4条执行。
D3 除油率计算除油率按下式计算:00100%c c c χ-=⨯ 式中:χ——除油率; 0c ——未加除油剂前水样含油量,mg/L ;c ——加入除油剂后水样含油量,mg/L 。